深度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摒棄傳統教育中過度依賴機械記憶與表面理解的教學模式,轉而倡導對知識的深入探究、辯證思考及創新運用。教學評一體化巧妙地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及多主體評價緊密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文章聚焦深度學習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通過深入分析相關理論并結合具體課例,闡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有效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策略,以建構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深度學習理念下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初中英語課堂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全球化,社會對于具備綜合實力的創新人才有著迫切需求。這些人才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出色的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需求,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和難題,進而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流程。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保障教育公平。
(三)契合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
在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技能。教師應具備設計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和實施評價方法的能力,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思考。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師能夠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專業素養,實現個人職業發展的飛躍。
二、深度學習理念與教學評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一)深度學習理念的內涵與特征
深度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者通過獲取關鍵信息,進行深度理解和整合,構建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并將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深度學習理念的特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強調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學習者不僅要掌握知識的表面意義,還要深入理解其內在邏輯、關聯及潛在含義,形成獨到的見解。二是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需要具備將不同來源、形式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與融合的能力,構建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處理信息的效率和準確性。三是注重知識的整合與建構過程,鼓勵學習者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相結合,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知識框架和認知結構。四是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學習者需要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于不同情境和實際問題,解決復雜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多主體評價三個方面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構建知識框架、提升綜合素養。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同步設計教學與評價。在制訂教學計劃和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應同步考慮評價的標準和方法,確保評價能夠準確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二是重視過程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觀察、記錄、反饋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思維過程和學習策略進行持續評價,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三是合理運用結果性評價。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通過考試、作業、項目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并為后續教學提供反饋。四是反饋與運用評價結果。教師應將評價結果及時、有效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狀況,同時指導自身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和差異化。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評價能力,如通過專業培訓和實踐反思等,提高教學質量。
三、深度學習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策略
(一)設定有深度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深入理解教材知識,設定有深度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剖析,使原本零散的知識得以有效整合,幫助學生構建條理清晰、系統化的知識框架。這有助于學生扎實掌握語言知識,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從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時,教師應遵循多樣性原則。為實現深度教學,教師應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問題驅動教學法、探究性教學法和項目式教學法等。同時,為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教學內容及具體的教學目標,采用最為適宜的教學方法。
(三)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工具
在設計評價工具時,教師應遵循科學性原則,以確保評價的成效。具體而言,教師在設計評價工具時需要滿足以下六點要求。
一是全面性。評價工具應涵蓋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個維度,以全面衡量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準確性。設計評價工具時需要緊密圍繞教學目標,確保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教學提供可靠反饋。三是變化性。鑒于課堂環境的動態性,評價工具應具備隨課堂變化而靈活調整的特點,以適應不同教學場景。四是多樣性。評價工具應能多維度地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為教學提供豐富而全面的評價視角。五是差異性。在設計評價工具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六是可操作性。評價工具應便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操作使用,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四、深度學習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案例分析
筆者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中 Section A聽說課為例,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一是語言目標,讓學生掌握數字的讀法和一些單詞、短語的意思,包括但不限于square,meter,deep,desert,population,Asia,wall,tour,tourist,ancient,protect,wide,any other,in the world,as...as,one of,how long,talk about,as far as,man-made objects等。通過學習,學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地理名詞和短語的意思,如Qomolangma,the Nile,the Caspian Sea,the Sahara,the Yangtze River,the Yellow River,the Ming Dynasty,the Ming Great Wall等,能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表達“世界之最”,掌握較大數字的英文讀法。
二是學習能力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將課堂所學的語言知識有效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學會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比較城市或國家的面積大小,并通過思維導圖和數據對比,幫助學生梳理整合對話信息,鞏固所學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三是思維品質目標,通過學習“世界之最”的知識,提高學生多角度看待“人與自然”關系的能力。學生需要能夠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掌握英語“聽說讀寫”技巧,重構語篇思維導圖,以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歸納整合的能力。
四是文化意識目標,通過學習珠穆朗瑪峰等“世界之最”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挑戰精神。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勇于挑戰自我,明白“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的道理。
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教學主體和評價三個環節。在導入環節,筆者播放了震撼人心的以世界自然風光為主題的視頻,以吸引學生的專注力,引導學生思考所學內容。在教學環節,筆者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對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在評價環節,筆者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反饋,確保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
在學生深度學習過程的過程中,筆者設計了問題鏈,提出了“What is it? Where is it? Why is it famous in the world? How high is it”等問題,以引發學生思考。此外,筆者設計了自評環節,讓學生利用自評表(表1)開展自我評價,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接著,筆者設計了三個環節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一是讓學生聽前思考,預測聽力內容,完成教材中的聽力練習,讓學生聽對話并回答問題
此外,筆者設計了課堂討論活動,提出“世界之最為何如此令人神往?人類踏及的世界之最,遭遇了什么變化?面對極度危險的世界之最,是欣賞它,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挑戰它”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讓學生利用新的自評、同伴互評表(表4)進行評價,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總結環節,筆者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共同回顧并梳理了這節課所涵蓋的知識點。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筆者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促使他們將課堂上學到的語法結構、詞匯用法等語言要素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在筆者的悉心引導下,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通過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結語
開展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有助于教師發現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發展路徑。這一策略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顯著作用,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廈門市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