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讀書,寫字,旅游,鍛煉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福州。兩天的游覽都跟嚴復有關。
福州陽歧村嚴復祖居中,有一臺留聲機,游客可以聽到大清國樂。歌詞是嚴復寫的:“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1年9月28日,嚴復日記中記錄:“到禁衛軍公所,定國樂。”這里說的“國樂”就是“國歌”,清廷從康熙和乾隆使用的皇室頌歌中選了幾個調子,請嚴復填上歌詞。“國歌”確定十來天后,辛亥革命爆發。
辛亥年12月12日,嚴復由漢口渡江到武昌。他三天前登上火車從北京赴武漢,列車上是袁世凱指定的各省代表,12月11日到漢口,滿城都是戰火跡象,北洋軍縱火焚燒漢口,嚴復說“民心大抵指向革軍”。渡江之后,嚴復與唐紹儀等人一同到了青山織呢廠,嚴復見到了北洋水師學堂輪管科1888屆畢業生黎元洪,師生相見,“感動之深,至于流涕”,黎元洪那會兒是湖北軍政府都督。南北雙方代表磋商,嚴復記錄下革命黨的底線:極端反對君主立憲輔以袁世凱內閣,但若實行共和,袁世凱可以當大總統。
此后幾年,民國政壇動蕩,嚴復支持袁世凱稱帝,一生清譽受損。1920年,嚴復告老還鄉。
1920年10月29日上午11點,一艘客船駛入閩江,在馬尾羅星塔前拋錨停下,嚴復回到家鄉,兩天前他從上海登船,這幾年來他肺病時時發作,這次是回鄉避冬。他在船上能看見羅星塔,塔高31米,七層八角,明朝時羅星塔就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重要航標。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船廠和學堂就在羅星塔下,1867年1月,嚴復進入福州船政學堂。 學堂中開設的課程有英語、幾何、代數、三角、光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航海術等等,入學三個月后就有甄別考試,不合格者勸退,而后每個季度考試,成績一等獲十元獎勵,二等不獎不罰,三等記“惰”一次,連續三次三等就開除。10月29日,羅星塔下,嚴復也許會想到他年少苦讀的日子。10月30日,他搬入郎官巷的宅子,那是福建督軍李厚基為他安排的住處。
讀中國古書,能獲得一種帶著點兒虛無的沉靜。
如今,每個到三坊七巷旅游的游客,可能都會去郎官巷嚴復故居看看。大堂上有一副對聯,寫的是“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圣人起,不易吾言。”對聯是嚴復的筆跡,落款處是嚴復的名字。嚴復非常喜歡以這十六個字自況,1906年6月20日,鄭孝胥日記中記載:“嚴又陵來,請為書,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圣人起,不易吾言。”此后這副對聯總是被嚴復掛在書房里。郎官巷故居還有一副對聯:“起傍梅花讀周易,就書新竹記離騷。”讀中國古書,能獲得一種帶著點兒虛無的沉靜。
由三坊七巷到馬尾羅星塔公園及船政博物館,大約20公里。由三坊七巷到陽歧村,大約10公里。陽歧是一個安靜的小村子,嚴復祖居“大夫第”及嚴氏宗祠都在村中,由祖居沿小溪走一公里,就到了嚴復墓地。嚴復在世時就建了墓地,并手書“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碑文,“侯官”是福州的舊稱,“清”這個字表明嚴復自認大清子民。墓碑前方的橫石上刻著“惟適之安”四個大字。嚴復在1921年10月27日去世,葬于此,原來墓地只有兩百平方米,1988年動工擴建修葺。現在墓地四周正在建嚴復公園,規劃面積是132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