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市場上,中國電動車企面臨著“北方不亮,南方亮”的局面。
8月20日,經過長時間預謀、策劃后,歐盟委員會對此前發起的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進行了終裁信息披露,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此舉立刻遭到了中國的堅決反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為此抗議,歐委會嚴重歪曲中國電動車產業的事實。
相對歐盟,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封殺,有過之無不及。今年5月,美國宣布對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及其電池成為重點打擊對象。
去年年底,美國國會通過的《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明確禁止美國國防部采購六家中國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跟風歐美,加拿大政府在今年6月24日宣布,該國于2024年7月2日就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啟動為期30天的磋商,期間征詢公眾意見,決定是否要跟進美國和歐盟的政策,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截至目前,尚未對具體征收關稅數額做出最后決定。

然而,在歐美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同時,同歐美僅有一墻之隔的拉丁美洲,卻成為了中國電動車企發展的“藍海”。從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大國,到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那些中小國家,拉丁美洲這片土地上,無不呈現出中國電動汽車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
與美國接壤的墨西哥,正在成為中國電動車企“出海”的首選之地。雖然中國電動汽車進入該國的時間比較晚,但發展卻非常快—目前至少有20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墨西哥銷售汽車,它們的銷量占據該國市場份額的10%,并居于主導地位。
據悉,截至2023年12月,已有12家中國車企、39個品牌入駐墨西哥,僅去年就有7家中國汽車品牌新入駐。“幾乎在一夜之間,我們開始看到中國汽車在墨西哥行駛。”墨西哥前外貿部副部長胡安·卡洛斯·貝克表示,這些中國汽車的營銷活動非常積極,所以能頻繁看到它們并不奇怪。
圣地亞哥也躍居為南美洲擁有最大電動公交車隊的城市。
在拉美最大的汽車市場巴西,中國電動車企同樣正處于突飛猛進階段。目前,巴西的阿雷格里港、薩爾瓦多、累西腓等主要城市街頭,中國電動汽車已成為了當地主要的交通工具。據巴西電動汽車協會統計,2023年,在巴西的電動汽車、插電式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總銷量增長了91%,其中來自中國的比亞迪、奇瑞和長城占據了此類汽車銷量前五名中的三席。
而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比亞迪、宇通以及北汽福田等中國電動公交車,也正在大規模穿梭在當地的街頭。北汽福田從2019年開始向智利輸入了電動公交車,更是在2022年拿下了1022輛電動公交車訂單,成為中國客車企業“出海”后的最大單一電動客車訂單。
正因如此,北汽福田成為智利電動公交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圣地亞哥也躍居為南美洲擁有最大電動公交車隊的城市。
同樣,中國電動汽車也在哥倫比亞大放異彩。比亞迪目前至少向該國首都波哥大出售了379輛電動公交車,這使得該城市在南美洲,擁有僅次于圣地亞哥的第二大電動公交車車隊。
為了進一步搶占拉美市場,中國電動車企還在當地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供應鏈。去年7月,比亞迪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共同宣布,雙方將在卡馬薩里市設立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總投資額達30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45億元)。
對此,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兼比亞迪美洲地區總裁李柯表示,在巴西打造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是比亞迪在美洲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將有助于加速新能源汽車在當地的普及。另據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上汽名爵、比亞迪和奇瑞汽車等中國電動車企,也都在與墨西哥官員商談選址建廠的事宜。
此外,厄瓜多爾也正在迅速成為中國汽車在拉美的重要組裝地。2017年,比亞迪與厄瓜多爾政府簽署協議,建立一家電動公交車組裝廠,預計每年能生產300輛公交車。
不止比亞迪,中國長城汽車于2013年,在厄瓜多爾啟動了一家汽車組裝廠,并從2019年開始向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等周邊國家出口電動汽車。諸多努力下,中國汽車的銷量在厄瓜多爾實現了快速飛躍,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10%飆升至目前的30%以上。
除了建廠,2019年,比亞迪還在厄瓜多爾第一大城市瓜亞基爾建造了一座價值60萬美元的電動汽車充電站,該充電站使普通汽車能在90分鐘內充滿電,公交汽車可在3.5小時內充滿電。
更重磅的新聞發生在今年7月31日,比亞迪宣布與國際移動出行及配送科技公司優步(Uber)達成一項為期多年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全球關鍵市場上,雙方計劃投放10萬輛全新比亞迪電動汽車,來擴大優步平臺上的電動車陣容,而拉美地區正是雙方合作的主要市場。


價格優勢是中國電動汽車在拉丁地區崛起的重要因素。據汽車市場調查機構Jato Dynamics稱,在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比歐洲便宜約40%,比美國便宜50%。
該機構數據還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為31829歐元,而歐洲為55821歐元,美國則是中國的兩倍,為63864歐元。“中國在推動電動汽車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有能力生產大眾買得起的入門級汽車。”Jato Dynamics的研究員如此評價。
2023年,比亞迪推出了一款名為“海鷗”的小型低價純電動汽車,其在中國的售價大約為6.98萬至8.58萬元人民幣之間。作為全球售價最低的電動汽車之一,比亞迪“海鷗”在海外市場上,是以“海豚Mini”為品牌銷售。
在拉美多國,該車的售價約為2.1萬美元,約為中國國內的2倍。但由于美國對中國汽車銷售價格征收超高的關稅,這款車和比亞迪其他車一樣,并沒有進入美國市場。
今年年初,比亞迪“海鷗”開始陸續在拉美多國上市,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4月,在巴西市場,銷量最多的中國品牌車型,就是比亞迪“海鷗”。
據說,該車在巴西的首批配額僅有1萬輛,但上市后的4天內,其訂單量便突破了7600臺,這一數字遠超市場預期。而在墨西哥,比亞迪“海鷗”同樣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其開售后的三天內,就獲得了6170臺訂單量,成績相當亮眼。
今年6月,比亞迪“海鷗”正式在厄瓜多爾推出,并在當地汽車市場,引發了熱烈的反響。發布會上,比亞迪在厄瓜多爾的經銷商Andor集團還正式宣布,比亞迪將成為2024年美洲杯拉美區域官方合作伙伴,當時現場云集了無數足球愛好者、重要潛在客戶、媒體等多方重要人士。
Andor集團品牌經理圣地亞哥·梅納表示,對于許多人來說,比亞迪“海鷗”是他們邁入電動車領域的理想首選,因為它打破了電動汽車高昂價格的壁壘。
然而,比亞迪汽車的低價,卻加深了很多歐美行業內人士對比亞迪乃至中國的敵視。汽車咨詢公司Dunne Insights的首席執行官鄧凱評價說,在價格上,沒有哪家車企能與比亞迪匹敵,美國、歐洲、韓國和日本那些車企高層們,目前都處于震驚狀態。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非常好,如果沒有貿易壁壘,“它們幾乎會摧毀世界上大多數汽車企業”。

比亞迪進入美國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
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總裁薩姆·菲奧拉尼則直接指出,比亞迪進入美國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任何不把它們(比亞迪)當作競爭對手來關注的汽車公司,在其進入市場后都會迷失方向。”
不僅電動汽車行業內,歐美政界同樣充滿著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敵視。這些批評人士說,比亞迪和其他中國電動車企之所以能實現成本效益,得益于政府的巨額補貼,并聲稱從2009年到2021年,中國政府在電動車企上補貼了9530億元人民幣。
今年4月,美國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更是直接致信白宮,指控中國政府向市場傾銷高額補貼的電動汽車,由此呼吁拜登政府徹底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銷售。
同樣在4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對外聲明,如果重新贏得大選,將對中國電動車企征收100%的關稅,“因為我不會允許它們竊取我們剩余的業務”。
在諸多壓力下,拜登在今年5月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特朗普執政時期設定的27.5%大幅度提高到102.5%。緊跟美國,歐盟在今年6月宣布,將對從中國出口到歐盟國家的電動汽車征收最高38%的額外關稅。歐盟領導人稱,這是為了保護歐盟地區的制造商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
除了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美國還通過威脅恐嚇墨西哥,破壞中墨兩國在電動汽車上的合作。今年4月,路透社引用墨西哥官員消息稱,墨西哥政府在美國的施壓下,已經決定與中國車企保持距離,拒絕向在墨西哥投資設廠的中國車企提供廉價公共用地,或減免稅收的優惠。
有關人士還指出,墨西哥政府與中國車企保持距離,主要是美國政府施壓所致,特別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施壓,要求將中國車企排除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規定的自由貿易區域之外。
對于該話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員在回應時,雖然沒有談及美方對墨西哥施壓,但是指出,美墨加協議(USMCA)并不意味著“向中國或其他國家提供一個它們可能尋求為了不付關稅而進入我們市場的后門”。
責任編輯 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