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如何構建科學、系統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升農業科研院所整體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水平,是衡量一個科研院所支撐產業、服務社會的重點工作之一。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探索其“十三五”以來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構建及實踐,通過梳理科技成果轉化資源要素現狀,分析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構建進展,總結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實踐成效,并提出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重點工程、著力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促進優勢特色資源開發利用、強化開展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積極拓展政產學研合作活動、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創新國有資產管理加速科技開發、試點推進股權激勵壯大科技產業、努力擴大科技開發渠道增加收入、努力營造科技成果轉化寬松環境,有效創造科技價值,增強院所發展實力,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0項對策措施,以期為農業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構建;實踐;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中圖分類號:F323.3;G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4)15-0279-06
收稿日期:2023-09-06
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721QN0938)。
作者簡介:張小燕(1986—),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經濟管理、技術轉移基地管理研究。E-mail:qingliangyudi_0621@163.com。
通信作者:歐陽歡,研究員,主要從事成果轉移轉化、技術經紀人管理、科技管理研究。E-mail:62551912@163.com。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加快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置于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加大農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四部曲”,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2]。如何建立科學、系統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升農業科研院所整體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水平,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也是衡量一個科研院所支撐產業、服務社會的重點工作之一[3]。當前,廣大農業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存在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不順、轉化信息共享不夠、轉化機構設置不全、轉化人才隊伍不強、轉化平臺發揮作用不大、成果市場化運作經驗不足、企業主導成果轉化不力、優勢資源開發利用不多、區域成果轉化應用不暢等瓶頸問題[4]。作為農業農村部國家級熱帶農業科研機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簡稱中國熱科院)“十三五”以來,深入貫徹落實我國新時代引領科技事業發展“四個面向”,努力扛起當好促進熱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排頭兵”的職責和重任,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構建及應用,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優勢資源開發,有效創造科技價值,增強院所發展實力,助推熱帶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5]。
1 科技成果轉化資源要素現狀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按照“強實力、擴影響”總體工作部署,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機構、平臺、隊伍、資金等資源要素支持,為科技成果轉化釋放新潛力、培育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提供保障。
1.1 在轉化政策識別方面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經系統梳理和識別,共獲取和確定適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應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主要有98項,其中法律法規12項,規章制度48項(包括中共中央文件5項、國務院文件9項、科學技術部文件16項、財政部文件8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件2項、農業農村部文件5項、國家知識產權局文件3項、地方規章制度38項),為新時期中國熱科院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依據。
1.2 在轉化機構設立方面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強化院級對科技成果轉化業務的指導和管理。科技成果轉化歸口管理部門為中國熱科院成果轉化處,14個院屬單位均設有成果轉化處(部),2個附屬單位也設有產業開發管理部門。全院各單位內設機構386個,其中內設管理類機構59個、科研類機構128個、開發類機構128個、外點類機構71個,開發類機構占全院內設機構的33.16%。
1.3 在轉化平臺建設方面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條件建設投入,支持各單位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資源轉化平臺等基礎條件建設。全院擁有土地面積 4 533.33 hm2;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平臺140個,其中科技創新類平臺65個、成果轉化類平臺58個、國際合作類平臺17個,科技轉化類平臺占全院科技平臺的41.43%。自建有熱帶植物園4個、科技博覽園2個以及海口院區熱科廣場等一批資源轉化平臺。
1.4 在轉化隊伍配置方面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加大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各單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人才崗位設置、配備、培養、使用、流動等管理。截至2020年底,中國熱科院有工作人員3 579人,其中在編人員2 471人,編外人員743人。從事科技開發人員1 160人,其中開發管理105人、成果轉化233人、資源開發77人、經營服務745人,科技開發人員占全院總人數的32.41%。
1.5 在轉化成果儲備方面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加大科技成果持續穩定供給,拓寬知識產權成果來源類型渠道,推動院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十三五”期間,全院儲備有科技成果4 139項,包括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科技成果640項、授權有效專利2 317項、審定品種186項、軟件著作權318項、重點技術176項、研發產品502個,其中專利最多,占儲備成果的55.98%。
1.6 在轉化資金投入方面
“十三五”時期,中國熱科院加大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資金投入,支持各單位開展科技成果集成創新、中試試驗、成果孵化等科技活動。“十三五”期間,全院共投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資金21 073萬元,其中投入財政科技成果轉化類項目資金4 938萬元,占總投入的23.43%;橫向科技成果轉化類項目資金6 259萬元,占總投入的29.70%;自有科技成果轉化類項目資金9 876萬元,占總投入的46.87%。
2 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構建進展
“十三五”以來,中國熱科院積極擔負起促進熱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排頭兵”的職責使命,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趨勢新特點,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構建,建立科學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長效機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優勢資源開發,全院呈現“能力不斷提、規模持續升、增長中高速、質效中高端”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良好態勢[6]。
2.1 初步構建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緊扣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戰略需求和新時代職責使命,面向熱區經濟社會建設的主戰場,從熱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全要素、全過程、全鏈條出發,建立科學、系統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基本體系(包括成果轉化體系、技術轉移體系、資源轉化體系、服務三農體系)和支撐體系(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激勵體系、保障體系、環境體系)兩大體系10個子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初步構建起開放、協同、高效的院所一盤棋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7]。
2.2 集成創新了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制度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突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集成創新,不斷優化轉化制度環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有利的條件,更好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制修訂了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方案共47項,其中戰略管理文件3項、業務管理文件20項、平臺管理文件16項、業務實施方案8項,進而提升了中國熱科院整體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管理水平,調動各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積極性,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2.3 積極探索了現代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的痛點和難點,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新模式,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與產業的“最后一公里”轉化通道,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成功率。創新提出及實踐應用了政策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科技創新模式,科技+政府+企業+金融+互聯網“五位一體”轉化應用模式,成果+資源+平臺+企業“四位一體”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科研、開發、旅游“三位一體”植物園區發展模式,市場化、網絡化、平臺化、協同化、國際化“五化”同步技術轉移服務模式,需求、供給、平系、環境、專業、課程、教學、管理“四輪四驅”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產品化、產業化[8]。
2.4 優化建設了若干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結合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規劃,優化調整現有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布局推進建設國家級、省部級和院級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服務平臺,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引領和帶動作用[9]。全院新增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熱帶農業技術轉移中心、熱帶高效農業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平臺、熱帶高效農業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等轉移轉化平臺28個。“十三五”期間國家級和省部級轉化平臺增長達81.25%,有效支撐了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開展。
2.5 不斷拓展了多樣科技成果轉化形式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強化院地、所企與行業合作,實現了從原來較單一的技術成果開發應用向自行實施轉化、合作實施轉化、產學研合作、成果轉讓、許可、作價入股、創業孵化等多種形式應用轉變,加快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十三五”期間全院累計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1 944項,其中成果轉讓14項、許可109項、作價入股12項、產學研合作1 809項,有效引領了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科研創新發展方向。
2.6 研發上市了一批科技新產品新品種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大力加強農產品科研中試轉化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熱帶作物科技產品研發、中試熟化與產品市場化應用,先后研發新食品、新肥料、新材料、新裝備等科技產品達257種,上市科技產品達114種,獲授權新品種37種。科技支撐打造“小作物大產業”,促進中國熱科院科技產品市場化應用,“興科”香辛飲料等特色產品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橡豐”電動割膠刀在主要植膠國廣泛推廣應用,“熱研”天然橡膠、牧草、“華南”木薯、“中糖”甘蔗、“熱農”芒果、“文椰”椰子等系列新品種成為主栽區當家品種。
2.7 開發利用了一批優勢特色園區資源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發揮生物資源、科技文化優勢,打造“綠色銀行”,建立熱帶植物園創新聯盟,擴大興隆熱帶植物園、海南熱帶植物園、海南椰子大觀園、湛江南亞熱帶植物園等四大植物園市場運營,開展海口科技博覽園、儋州科技博覽園、湛江科技博覽園三大科技博覽園建設運營,現有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3家。重點建設海口創新創業孵化園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啟動建設儋州、湛江、興隆、三亞創新創業孵化園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設,促進科技資源與市場互聯互通和開發共享。
2.8 培育壯大了若干科技成果轉化主體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推動創新要素向院所辦企業集聚,圍繞熱帶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在科技服務、現代熱帶種業、高科技農資、特色高效種養、農產品加工、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農產品流通、健康服務等九大產業板塊,鼓勵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創辦科技型企業,培育壯大院所辦企業創新主體,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增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吸納力,促進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十三五”末院所辦企業39家,比“十二五”末企業24家增長62.5%,在營獨資或控股企業18家,參股企業有21家;強化院所辦企業運行管理,提高企業規范管理能力。“十三五”期間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
2.9 逐步形成了高端國家科技服務品牌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研究開發、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等專業化、國際化服務不斷擴展,高端國家科技服務品牌逐步形成。組織布局申請注冊“熱科院”“中熱科技”等商標10個223類,初步構建院級商標品牌體系。組織啟動了院十大品牌產品和轉化成果評選,入選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50個、省級名牌產品8個,科技支撐文昌椰子、興隆咖啡、攀枝花芒果、怒江草果、徐聞菠蘿、儋州雞等10余個區域品牌建設,增強了中國熱科院對熱區產業的影響力。
3 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實踐成效
3.1 院所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構建及推廣應用,促進了院屬各單位科技開發活力,科技成果轉化、資源轉化、科學普及等各項業務發展良好,提高了中國熱科院的自我造血能力,有效實現了科技價值,增強院所發展實力。從總體發展實力上看,中國熱科院“十三五”期間累計科技開發總收入17.39億元,其中院所自有收入13.85億元,企業經營收入3.54億元,年均科技開發收入3.48億元,總體發展實力相對較強。從自我造血能力上看,中國熱科院2020年自有收入4.00億元,占全院總收入(12.74億元)的31.39%,比2016年提升14百分點,自我造血能力逐步增強,有效彌補了財政經費的不足。從開發收入增速上看,中國熱科院2020年科技開發收入4.75億元,比2016年2.66億元增長78.28%,年均增長19.57%。全院2020年科技開發人員年均創收40.97萬元,比2016年27.22萬元增長50.51%,開發收入增速較快。從開發收入結構上看,中國熱科院“十三五”期間累計科技開發收入17.39億元,其中成果轉化收入12.53億元,占科技開發收入的72.05%;資源轉化收入1.32億元,占科技開發收入的7.59%;企業經營收入3.54億元,占科技開發收入的20.36%。開發收入結構相對合理。
3.2 院所對外影響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通過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增強了中國熱科院對熱區農業產業的支撐,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基本涵蓋了熱帶農業重點領域和全產業鏈,并在科技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方面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肯定和農民的認可,中國熱科院對外顯示度和影響力得到較大提升。
第一,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受到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要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支持海南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熱帶地區氣候優勢,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進一步打響海南熱帶農產品品牌[10]。2021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到中國熱科院儋州院區考察種業工作,對中國熱科院天然橡膠等新品種和適用機械研發推廣予以充分的肯定,強調要把種源安全擺在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扎實做好種質資源普查、保護和利用,夯實打好種業翻身仗基礎。
第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獲得省部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助推海南省鄉村振興行動得到海南省委李軍副書記的肯定性批示;中國熱科院科技助推攀枝花芒果產業發展工作得到農業農村部的肯定性批示;中國熱科院科技助推海南“三棵樹”產業發展等建議得到時任海南省沈曉明省長、劉平治副省長等領導的肯定性批示;支持中國熱科院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得到海南省沈丹陽副省長的肯定性批示。
第三,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表彰。“十三五”期間,中國熱科院組織實施科技特派員工作作為唯一一家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受到科技部先進典型表彰;科技助推攀枝花芒果和怒江草果產業扶貧模式被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列入“全國第二批產業扶貧典型范例”[11]。中國熱科院獲2018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優秀組織獎、2019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交易會優秀組織獎,并連續5年獲海南省科技活動月優秀組織單位。
4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策措施
4.1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重點工程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組織機制,確保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重點任務落實落地。結合中國熱科院科技成果轉化的特色和優勢,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2項重點工程。一是“十百千轉化工程”。重點打造10個國家級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孵化服務平臺,重點轉化應用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裝置、新系統、新模式100項以上,多方式開展示范展示、中試轉化、產業化開發和創新創業等政產學研合作項目1 000項以上。二是“三百科技服務行動”。推進百名專家聯系或進駐百個村莊,推廣百項新品種、新技術與新模式,打造百個鄉村振興科技示范點。
4.2 著力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賦權機制,理順科技成果轉化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對取得授權專利、品種等單位職務科技成果,院屬單位應組織開展成果確權,自主決定采取轉讓、許可、合作或作價投資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活動,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外,無需審批[12]。授予成果完成人擁有成果使用權并實施轉化,促進成果快速轉移轉化;成果完成人無正當理由超過1年未組織實施轉化的,成果使用權轉由院屬單位開展實施轉化;院屬單位和科技成果完成人無正當理由超過2年未組織實施轉化的,成果使用權轉由院統籌開展實施轉化,院屬單位應予支持、配合。轉化收益權結合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統籌分配。
4.3 加快促進優勢特色資源開發利用
建立健全資產轉化賦權機制,理順資產轉化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12]。加快打造院18個熱帶農業成果轉化基地,依托轉化基地有特色、有優勢的資源,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合作運營,開發壯大植物園區“綠色銀行”,培育壯大科技培訓、咨詢規劃、檢驗檢測、認證評估、知識產權等服務的“無煙工廠”,加快建設開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院屬單位無正當理由超過2年未組織實施開發造成資源閑置的,由院統籌調配開展對外投資開發,院屬單位應當對資源開發活動予以支持、配合。轉化收益權結合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統籌分配。
4.4 強化開展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
建立職務發明由院統一披露和申請前評估機制,打造市場化、專業化、全鏈條院技術轉移中心和院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平臺,加強高價值知識產權挖掘與布局,加大技術成果篩選、推介、交易和保護,暢通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轉化應用一批先進實用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裝備、新模式,促進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產品化、產業化[13]。強化單位名稱、標志規范使用和保護,確保在推廣傳播過程中不斷提升價值;著力遴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產品品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品牌,打造具有高吸引力的農業旅游品牌。
4.5 積極拓展政產學研合作活動
建立健全政產學研合作共贏聯動機制,強化院地、所企合作。發揮院所在技術、人才、科研平臺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積極與政府、行業、企業開展常態化的對接活動,加快良性資源引進來、高新技術走出去,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政產學研項目合作活動;積極開展與企業聯合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等研發組織和成果轉化平臺;積極參與地方共建農業科技園、現代產業園、科技硅谷、特色小鎮、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服務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創業孵化基地。
4.6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保障成果轉化應用活動順利開展。實施熱帶農業成果轉化工程,加大成果轉化應用項目資金投入,發揮院成果轉化資金引導作用,支持院機關直屬單位和院屬單位實施科技成果熟化、成果轉化、品牌創建和產業化項目。鼓勵院屬單位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基金)支持本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吸引和支持天使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與院所聯合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加快形成較大規模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群,精準投資院所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4.7 創新國有資產管理加速科技開發
建立健全“誰擁有、誰決策、誰負責”的轉化決策機制,加速成果轉化應用[14]。科技成果應以市場應用為導向開展評價,可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或預掛牌定價。院屬單位擁有的科技成果和國有資產應優先用于院所辦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可將與科技成果相關的儀器設備、中試設施自行運營、合作實施、出租、出借或作價投資到科技成果轉化實體,可將科技成果相關的試驗基地、植物園區等自行運營或與科技成果轉化實體合作實施,可將商標等無形資產作價投資到科技成果轉化實體。
4.8 試點推進股權激勵壯大科技產業
建立健全院所辦企業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做大做強院所辦企業。原則上院所辦企業須選派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擔任高管(除單位擔任法人代表正職領導外)。積極培育院所辦企業進入新四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工作人員到院所辦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分紅、崗位分紅等激勵由個人、單位協商分配。鼓勵擁有科技成果的工作人員以股份或出資比例方式創辦科技型企業,個人與單位可共同持有企業股權。鼓勵采取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方式,對院屬科技型企業技術骨干和經營高管人員實施股權激勵[15]。
4.9 努力擴大科技開發渠道增加收入
建立健全科技開發收入和成果轉化獎勵認定機制,激發工作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熱情。加強科技開發業務活動營銷策劃,多渠道擴大單位科技開發收入,擴大國家、地方政府設立的創業投資引導、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等專項資金和開放式科技推廣、科技創新券等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資金收入[16],擴大成果許可轉讓等轉化收入、技術開發等產學研合作收入、試制產品等成果自我轉化收入,擴大土地、設備設施、房屋租賃、生物資源開發等資源開發收益,擴大企業營業收入、物業服務R33WJaHH/dsX8M5bFQo6ew==等經營收益,力爭“十四五”達到20萬元/(年·人)的創收目標。
4.10 努力營造科技成果轉化寬松環境
建立以“目標管理、量化考核、績效獎罰”為導向的轉化應用獎懲機制,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集體、個人表彰激勵[17]。研究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與政策,為成果轉化應用營造發展環境和空間。建立民主決策、信息公示和監督管理等盡職免責監督機制,對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未牟取非法利益的,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科技成果轉化后續價值變化而產生的決策責任[18]。以科技成果對外投資實施轉化活動,已經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且沒有牟取非法利益仍發生投資虧損的,不納入單位國有資產對外投資保值增值考核范圍,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資產處置。
參考文獻:
[1]石根柱,李杏軍,鄭曉娜. 試論國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J]. 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7(9):13-16.
[2]朱 巖,周緒晨,宋 敏. 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進展及影響研究[J]. 農業科技管理,2017,36(6):1-7.
[3]高 山,范興奎,肖揚書,等. 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J]. 農業科技管理,2007,26(1):84-86.
[4]黃永清,寧 夏,孔令孜,等. 加快廣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研究[J]. 南方農業學報,2020,51(7):1776-1784.
[5]歐陽歡,方驥賢,唐 冰,等. 創新農業科研院所人才激勵機制探討: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J]. 農業科技管理,2012,31(4):1-4.
[6]徐 輝. 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及對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學,2006.
[7]張景安. 中國區域創新體系建設[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8]肖 松,孫 娟,查晶晶,等.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鏈構建與實現路徑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2017,56(19):3745-3749,3753.
[9]湯文華,劉志飛,段艷豐. 當前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 管理觀察,2013(15):5-6.
[10]習近平. 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 今日海南,2018(4):4-8.
[11]何斌威,歐陽歡,王恩群,等. 科技支撐攀枝花農業產業振興綠色發展路徑探討[J]. 中國科技縱橫,2020(12):13-15.
[12]陳 波. 深化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改革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J]. 新西部,2020(增刊2):104-106,110.
[13]彭仁華. 建立轉軌經濟模型下的投資體制[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01,16(4):5-8.
[14]國有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探索評記[J]. 中國總會計師,2017(12):150-151.
[15]本刊綜合. 量化指標重點部署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J]. 中國科技產業,2016(5):15-19.
[16]王 宇,陳楠枰,汪 玚,等. 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摘要[J]. 交通建設與管理,2018(3):28-31.
[17]侯媛媛,劉艷麗. “適度放權”科技成果權利歸屬政策對國防科技工業的啟示[J]. 中國軍轉民,2020(8):66-68.
[18]黃 馨. 聚焦“轉化”助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J]. 人民政壇,2017(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