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電池產業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為戰略投資與合作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建議海外利益相關方采取合規、可持續發展及市場差異化等多重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印度尼西亞正在打造一個整合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立志于在2027年躋身全球三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國之列。為實現此目標,該國計劃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鎳資源,以培育國內電動汽車市場。此外,印度尼西亞設定了到2030年每年生產總容量達140GWh的電動汽車電池的目標,這將占據全球需求的4%~9%。
印度尼西亞正致力于制定電動汽車產業的宏偉發展藍圖,目標是在2025年擁有250萬電動汽車用戶。
印度尼西亞的鎳儲量
印度尼西亞坐擁全球最豐厚的鎳儲量,總量約為2100萬噸,占全球儲量的22%。同時,該國在金屬生產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的鎳產量高達100萬噸。
盡管鎳的應用領域廣泛,其中70%被用于不銹鋼產業,但隨著電動汽車電池生產需求的持續攀升,其在電池產業中的占比亦逐漸擴大。據預測,到2030年,電池生產的需求將占據鎳總需求的三分之一,這在各國積極尋求降低碳排放、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背景下顯得尤為明顯。因此,印度尼西亞洞察到這一機遇,決心提升電動汽車供應鏈的生產能力,以期成為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的樞紐。
印度尼西亞的鎳禁令
印度尼西亞在2014年首度實行鎳礦石出口禁令,并規定生產商需在出口前于當地完成原鎳提純。然而,2016年印度尼西亞面臨預算赤字及鎳產量減少的問題,故在2017年部分放寬該項禁令,并計劃于2022年重新實施。在此期間,印尼新建了9座鎳冶煉廠。最終,印尼當局決定將禁令提前至2020年1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涌向印度尼西亞的鎳供應鏈領域,尤其是冶煉廠的建設。截至2023年,印度尼西亞的鎳冶煉廠數量已從2016年的兩家激增至60多家。在此期間,印度尼西亞鎳加工出口額在2022年達到300億美元,相較于2015年的10億美元,實現了顯著增長。預計到2025年,印度尼西亞將占據全球鎳產量增量的一半。
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
據悉,包括美國特斯拉和中國比亞迪在內的全球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敲定在印度尼西亞投資的交易。為進一步發展鎳基電池產業,印度尼西亞政府還在積極籌備鋰精煉廠及陽極材料生產設施。歷史數據顯示,印度尼西亞的鎳冶煉廠具備生產二級鎳(鎳鐵/生鐵)的能力,而電池陰極生產需使用含鎳量至少99.8%的一級鎳。然而,印度尼西亞在鋰礦資源方面相對匱乏。澳大利亞是全球鋰資源的主要供應國,其鋰出口量約占全球一半,其中大部分運往中國。
印度尼西亞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賓薩·班查伊丹表示,政府計劃從2024年起,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6萬噸鋰。這些鋰資源將在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的莫羅瓦利工業園區進行加工。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于2022年10月在該地啟用了一個濕法冶金紅土鎳礦生產設施,每年可產5萬噸純鎳。
2023
●印度尼西亞國營礦企Aneka Tambang (Antam)公司與香港CBI有限公司已簽署一份附帶條件的股份購買協議,旨在收購Antam在北馬魯古省鎳礦的部分股權。
●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法國礦業集團埃赫曼(Eramet)以及汽車生產商大眾汽車表示,它們將共同投資印度尼西亞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
●巴斯夫計劃投資26億美元在北馬魯古省設立一家汽車電池工廠。
●印度尼西亞政府決定自2025年起,針對計劃在國內設立電動汽車工廠的制造商,以進口整車電動汽車為基礎,提供獎勵政策。據此,新規定將取消進口電動汽車的關稅和奢侈品稅。
2024
●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比亞迪計劃于2024年在印度尼西亞設立生產基地,并已在此市場推出三款車型。
●比亞迪預計投資15億美元,年產能可達15萬輛。
●現代與LG在印度尼西亞的鋰電池廠合資項目預計于2024年投產后,將具備10千兆瓦時的電池生產能力。
●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哪吒將于2024年開始在印度尼西亞生產完全拆卸式(CKD)電動汽車。
●越南電動汽車制造商VinFast宣布將投資12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建設電動汽車制造工廠。
●印尼淡水河谷、中國浙江華友鉆業與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汽車達成協議,計劃在印度尼西亞東南部蘇拉威西省共建氫氧化物沉淀物(MHP)工廠,其產能可達12萬噸。同時,淡水河谷印尼公司和浙江華友鉆業公司還同意建設一座產能為6萬噸的MHP工廠。
來源:東盟簡報
編譯:劉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