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圖書館如何與景區相結合,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游客和讀者的需求。本文梳理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相關研究,以陜西省圖書館詩經里小鎮分館為例,參考國內外“圖書館+景區”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圖書館+景區”的構建方法及思考,以期為我國“圖書館+景區”模式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文旅融合;圖書館+景區;詩經里小鎮分館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也越來越緊密。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1]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的文化與旅游的拼接,而是彼此間深度融合,在產業、服務、宣傳等方面相互貫通。
一、文旅融合下圖書館相關研究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將“創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列入主要任務,旨在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人文品質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2]我國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擁有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在文旅融合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在長期建設發展過程中,圖書館界對圖書館與旅游融合發展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研究和積極的實踐探索。[3]
國內圖書館界很早就開始了文旅融合下圖書館發展的研究。馬佳瀅、金武剛認為,公共圖書館“場所”價值變化,是影響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4]劉洋認為,打造圖書館文旅品牌,以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文化自覺,實現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的責任擔當,圖書館特藏建設的發展方向,應在挖掘特藏文化內涵、強化社會多元協作、提升圖書館服務理念、把握文旅跨界的分寸感等方面持續發力。[5]陸和建等人對主題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實踐進行分析總結,發現主要有文化地標、景區分館、圖書館+住宿、研學旅游4種建設模式,并提出相關發展策略:線上線下結合,多方聯動宣傳;深挖特色資源,加強人才建設;完善管理機制,科技賦能創新;開發創新活動,加強品牌建設。[6]
二、陜西省圖書館詩經里小鎮分館情況
西安詩經里小鎮以詩經文化為靈魂,將《詩經》中涉及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事物,都轉化為現實的景觀和建筑。在這里,有國風廣場、鹿鳴食街、關雎廣場等一系列與《詩經》相對應、相融合的建筑和景觀,更有詩經禮樂盛典呈現。
(一)建立陜西省圖書館詩經里小鎮分館
陜西省圖書館詩經里小鎮分館于2023年4月建立,是陜西省圖書館與景區合作打造的第一家文旅融合分館,是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進陜西文旅融合步伐而打造的第一個“詩和遠方”的文旅融合典型案例。加強文化引領,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質,持續推動陜西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詩經里小鎮分館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工作人員3名,其中國學類書籍5000余冊,與《詩經》有關的書籍2000余冊,另有120余冊古籍孤本、善本供讀者閱覽。
(二)詩經里小鎮分館IP形象展示
詩經里小鎮分館自開館以來,緊緊抓住詩經文化,持續進行文c9f28da34b0300bfee4055165ff21c46化挖掘、傳承、展示,利用豐富的活動、IP塑造等將圖書館與景區緊密聯合在一起。
詩經里小鎮分館又叫“小雅書舍”。《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詩經里所在地理位置位于西安灃河之濱,是周王朝豐鎬二京遺址地,因此分館的名字就取為“小雅”。
為了更加生動地展示圖書館品牌形象,詩經里小鎮分館還專門設計了兩個IP人物:一個男孩名叫“孔陽”,出自《詩經》里《國風·豳風·七月》的“載玄載黃,我朱孔陽”,名字彰顯了陽剛帥氣、意氣風發的一面;一個女孩名叫“望舒”,出自屈原《楚辭·離騷》的“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是傳說中的月亮女神。
結合這兩個IP人物和《詩經》經典詩句,先后設計了IP人物主題環保袋、筆記本、鼠標墊、水杯等一系列圖書館文創產品,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瑰寶《詩經》不斷探索與創新,讓《詩經》融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搭建起一條新時代的文化橋梁。
(三)詩經里小鎮分館開展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動
詩經里小鎮分館自建成以來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融合活動,為詩經里小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抄《詩經》,感悟經典”活動中,讀者換上優雅的服裝,進入分館專屬的抄詩場地,由主抄人孔陽講解經典詩篇的含義,讀者在領略詩禮與詩文化后靜心抄詩,在一筆一畫書寫中,感悟《詩經》經典。
“習禮儀,賞美景”是一個常態化活動。為了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讀者可著漢服游園,沿著古樸的街道,身著一襲華服,手拿一把折扇,風雅游園,穿越古今,驚艷時光。
“學陶笛,感受禮樂之美”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一項活動。簡單易學、方便攜帶的陶笛是大眾喜歡的樂器之一,通過學習陶笛的吹法,讓讀者感受傳統樂器之美,銘記詩意傳承。
還有非遺體驗傳統插花、活字印刷、藍染手作、手畫油紙傘、掐絲琺瑯DIY體驗、唐流彩手工藝術畫體驗等多項活動,讓讀者在這里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
(四)詩經里小鎮分館建成以來對詩經里小鎮的影響
詩經里小鎮分館自建成以來,除了常規的讀者閱覽服務以外,還聯合景區舉辦了多項活動,給景區提供了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充實了景區的文化氛圍,讓讀者在游覽的同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景區的歷史和文化,讓文化更好地傳播與傳承。
三、國內外圖書館與景區合作情況
(一)國外圖書館現有案例
伊麗莎白·B. 米利肯圖書館(Elizabeth B. Milliken Memorial Library)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國家公園內,圖書館擁有多個閱覽區域,供人們閱讀、學習和交流。圖書館還為游客提供休息區域和露天庭院,讓人們可以在自然環境中放松身心。圖書館藏書豐富多樣,有很多環境保護、自然科學、戶外探索等方面的書。該圖書館旨在通過閱讀和親近自然來傳達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圣米歇爾山修道院圖書館(Bibliothèque de l'Abbaye du Mont-Saint-Michel)位于法國諾曼底圣米歇爾山,是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景點,也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這座修道院圖書館建在山頂上,可以俯瞰壯麗的海岸線。圖書館收藏了大量古籍和歷史文獻,是了解修道院歷史和文化的重要來源。
(二)國內圖書館現有案例
蘇州圖書館有多家分館與景區聯合建設,其中包含虎丘書院分館、昭慶寺分館、文征明主題分館、陽澄湖度假區分館等。虎丘書院分館位于虎丘山麓的虎丘書院,內設蘇州圖書館虎丘書院分館、地方文獻館、文學館等。昭慶寺分館位于平江文化中心古昭慶寺內,安寧古雅,分館設有成人閱覽區、少兒閱覽區,館藏圖書近3000冊。文征明分館位于孫武-文征明紀念園內,館內重現明式裝修風格,以文征明的作品為藍本,擺放明式家具、賞石、盆景,輔以插花、掛畫等,現藏有古籍、文獻1000余冊,包括歷史、文學、藝術、建筑等類別,其中線裝書最具特色。陽澄湖度假區分館位于陽澄湖“美人腿”半島中部的陽澄湖旅游集散中心二樓,分館整體采用“島”式的動線設計,空間分隔,錯落有致,唯美文藝;館內藏書3000余冊,以中日文化、陽澄湖文化、休閑度假主題圖書為主。
四、“圖書館+景區”的構建方法
圖書館與景區加強合作,旨在通過跨界合作,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游客和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圖書館+景區”的構建方法如下。
(一)協同管理、互利共贏
圖書館和景區應加強協同管理,包括規劃、執行、活動、效果評估等環節,通過合作交流實現互利共贏,共同促進文化傳播和旅游發展。
(二)加強資源共享與整合
圖書館和景區應加強資源共享、資源互補,包括文獻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一是文獻資源共享,圖書館可以提供有關景區歷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供游客借閱。景區也可以向圖書館捐贈相關的書籍和資料,以豐富圖書館的館藏。二是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可以提供景區的介紹、旅游攻略、交通信息等,幫助游客更好地規劃旅行。三是人力資源共享,景區的工作人員可以參與圖書館的閱讀活動、講座等,為游客和讀者提供更多服務。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可以為景區提供文化講座、歷史解讀等服務,豐富景區的文化內涵。四是數字資源共享,圖書館和景區可以合作開發數字資源,共同制作景區的數字地圖、虛擬旅游等,提供給游客和讀者。
(三)建設應具有系統性
建設一座成功的景區圖書館需要考慮系統性原則,從整體規劃、空間布局、功能區劃、空間設計、設施設備等進行全面規劃,形成一個系統,這樣可以確保各個部分相互協調,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圖書館的藏書規劃應該根據讀者需求和景區定位確定藏書的種類和數量。不同主題的景區藏書側重點應有所區別。文化活動策劃也應考慮與景區的有機聯系,以傳播和弘揚景區的歷史文化為主,從而吸引更多讀者和游客參與。
(四)注重品牌聯合推廣
景區分館借閱環境的優化不能單純依靠裝修等表面功夫,而應依托景區定位,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突出分館特色。另外,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圖書館分館的區域優勢,向公眾展示特色文化,提供具有分館特色的借閱環境、文創產品、旅游項目,來打造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要通過景區宣傳、活動打造等措施來建立品牌,進行聯合推廣。
五、“圖書館+景區”模式發展思考
(一)加強政策指導
政府可以出臺鼓勵圖書館與旅游景區合作的政策,制定指導性文件,明確圖書館與旅游景區的合作方向、合作模式、合作標準等,并提供合作的指導和參考,確保合作有效進行。圖書館和景區可以定期組織合作會議,分享合作經驗,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合作效能。財政部門可以增加資金支持,為圖書館和旅游景區的合作項目提供專項資金,用于資源挖掘、文化保護、旅游規劃、推廣營銷等。
(二)拓展合作領域
圖書館與旅游景點的合作可以拓展得更廣和更深,不僅僅局限于圖書借閱、讀者活動等,還可以探索更多、更符合景區未來發展的合作方式。
一是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圖書館和旅游景區可以共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如對歷史文獻等進行修復、保護和研究。圖書館可以提供相關文獻資料支持、技術支持,旅游景點則可以提供實地考察和展示平臺。二是進行旅游規劃合作,圖書館和旅游景區可以共同策劃旅游路線和活動,將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與旅游景區的實地景觀相結合,為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例如,可以推出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旅游路線,引導游客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可以共同推廣旅游產品,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活動,提高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進行文化交流,開展教育普及,圖書館和景區可以共同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如講座、研討會、藝術家對話等,邀請專家學者和當地居民參與,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還可以共同開展教育普及項目,如編寫教材、舉辦展覽、設立教育基地等,向公眾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和旅游知識。
六、結 語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促進文旅融合的根本要求。圖書館和旅游景區的有效融合應強調以圖書館為引導、旅游景區為依托,實現文化賦能旅游產業,打造具有號召力的圖書館界旅游品牌,突破圖書館文旅融合困境,實現文旅融合新發展。[7]
(陜西省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20-09-2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EB/OL].[2022-06-23].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1 06/t20210623_925879.html.
[3] 查煒.圖書館與旅游融合發展實踐及思考[J].圖書館,2020(2):41-45.
[4] 馬佳瀅,金武剛.國外公共圖書館“場所”價值的公眾認知研究:基于Google Maps在線評論文本分析[J].圖書與情報,2022(3):6-19.
[5] 劉洋.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2021(2):22-28.
[6] 陸和建,黃圣詩,許魁義.我國公共圖書館主題分館文旅融合發展案例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23(10):27-34.
[7] 張佩珍.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與旅游景點交流合作機制探討[J].辦公室業務,2023(7):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