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從保護與傳承本土文化遺產、促進文化創新發展、加強文化培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探討了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以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基層群眾文化;文化建設;本土文化
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旨在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促進鄉村社會全面進步。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群眾文化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承載著歷史傳承、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等多重元素,不僅反映了鄉村社會的精神風貌,還對塑造社會文明與和諧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推進農村全面發展,涉及經濟增長、文明升級、環境改善等方面。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起著重要作用,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通過深入挖掘與傳承我國文化精髓,使農村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得到提高,提升農村凝聚力和認同感。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居民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社會進步與經濟增長依賴文化創新與創造力。促進基層文化繁榮,激活農村居民創新精神,可以增加鄉村發展的活力,助力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
(一)保護與傳承本土文化遺產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強化本土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是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構建豐富多樣的文化體系是實施此策略的關鍵,需要全面保護和傳承鄉村歷史、傳統文化和藝術作品。建立文化檔案館是關鍵性的行動和有效措施。
此外,博物館是本土文化遺產傳承的關鍵載體,博物館展示內容包括農村傳統手工藝、民間文化收藏、傳統服飾等,居民和游客通過參與展覽和展示活動,深入了解鄉村文化。地域文化通過文化節慶活動得以窺見,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能顯著提升居民參與度,進而傳承與弘揚本土文化。活動包括廟會、民間藝術展示和特色美食展等。舉辦傳統節日慶祝活動與策劃藝術盛宴,可以激發人們關注本土文化的熱情,增強社群凝聚力和認同度。[1]
(二)促進文化創新與創造力發展
實現鄉村振興,要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創新與創作能力,策劃并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及藝術家村落的建設,推出藝術培訓和創作工坊服務,激發創新潛能。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藝術家ff4f8ebcfd41f77b9a466dfca3d219f4集中區能夠為藝術家和創作者提供創新環境,還可以將多種文化活動與項目吸引過來。
藝術培訓及工坊活動是提升文化創新力的重要手段,農村居民通過參與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課程來提升其在藝術領域的專業技能及創新能力。政府與社會提供資金支持及激勵措施讓大眾積極參與文化創新實踐,包括藝術創作獎金、創意項目資助、文化創新競賽等。村民參與文化創新的積極性將得到提升,促使鄉村文化繁榮發展。[2]
(三)加強文化教育與培訓
農村居民文化修養的提升核心在于文化教育,政府需要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農村學校要嚴格執行基礎教育任務,關注文化教育與培訓。政府要計劃增加農村教育資源分配,引導更多高水平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匯聚,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同時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提供所需設備及資金,以滿足農村居民文化教育及技能培訓需求為目標。
另外,文化傳播志愿者服務是一種實用且創新的實踐。文化志愿者需具備充足的文化知識儲備,在農村開展文化課程、藝術實踐坊、文化論壇等活動。重視多元化和包容性是文化教育與培訓的關鍵,農村居民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所有人員都有資格參加文化教育與培訓活動。因此,文化課程與活動規劃需要具有多元性,致力于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同時,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應得到重視,要提高農村居民對本文文化的認知水平與重視程度。
(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農村居民或將從文化產業中獲取就業機會。政府要推出有關政策和措施,推動鄉村文化企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資助、園區建設等。
另外,旅游業繁榮也在助力文化產業進步,鄉村可以依靠獨特生態景觀與人文特色,為游客提供服務,開展導游培訓業務,推動旅游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舉辦各類文化節慶及體驗式文化活動,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文化體驗。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依靠文化創新。政府可以設立文化創新投資基金,促進更多具有潛力的文化項目與創新成果產生。鼓勵文化藝術工作者積極參與創作實踐,推動文化產業不斷更新升級。[3]
(五)推進鄉村文化建設與組織發展
鄉村文化建設旨在促進鄉土文化延續,增進鄰里感情與鄉土歸屬感。文化氛圍營造與團隊發展壯大相互依賴,組織的發展為鄉村文化興盛奠定了堅實基礎。鄉村組織構建自我調控、自我保障、自我成長的體系,依靠完善的管理體系,可以增強文化氛圍,激發居民潛能,提高居民參與的熱情和創新能力。
(六)加快資源整合與合作機制建設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優化資源配置與構建協同合作機制十分重要。鄉村資源分布較為分散,發展程度差異較大,為了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國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全面統籌各類資源,運用協作策略構建共享發展平臺,實現資源整合以促進鄉村經濟快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的初始職責是融合各類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本、資金財富等。然而,受資源配置失衡與利用效益欠佳等因素制約,鄉村資源閑置與浪費情況廣泛存在,已呈常態化趨勢。為此,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居民要協同參與,共同努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對于搭建與優化協同合作關系,合作模式包含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組織、企業與企業、農民與企業等多重組合,以此實現資源互通、風險分擔、利益共贏的目標,進一步塑造協同共進的局面。政府主導推動構建協同機制,利用政策扶持和保障為協作創造優質環境和條件。同時,各方須強化溝通與協作,加強信任與合作意識,協同促進農村經濟繁榮。
三、結 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推動農村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傳承本土文化遺產、促進文化創新與創造性發展、加強文化教育與培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促進鄉村和諧穩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成功實施。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洛南縣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馬寧.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20):66-68.
[2] 杜遠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縣級文化館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J].藝海,2022(10):90-93.
[3] 秦瀟瀟,楊艷.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J].農村實用技術,2022(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