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大環境下,以強調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主的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關注的重點。素質教育主張在學習與競爭壓力較大的高中階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又能有效拓寬教育渠道,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育引導,提高中學教學質量。從新時代中學合唱團的育人價值入手展開分析,探究新時代中學合唱團的育人路徑,旨在更好地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教育課程兼容并進,助力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中學合唱團;育人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音樂、體育、美術、勞動教育、心理健康”一般專項課題“新時代以藝術實踐育人為目標的‘石榴籽’合唱團建設的學校路徑—以肅南縣四所學校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23]GHBZX105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世國(1986—),男,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現階段,教育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期,關于片面實施素質教育、唯分數論的問題應得到重視和解決。高中階段是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接階段,在提高全面育人效果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合唱團是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在音樂教育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學校可發揮合唱團的育人價值和作用,在高中教學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新時代中學合唱團的育人價值
合唱本身是音樂教學的手段,屬于一種集體性質的歌唱藝術。合唱團教育可以廣泛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能力,推動學生主動追求真善美,促進學生形成審美標準,提高審美能力。在合唱團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美好道德品質,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合唱團的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團體意識的形成,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推動學生形成自信、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合唱團多以經典的紅色歌曲作為演唱曲目,能有效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此外,合唱團是由學校牽頭設立,由學校教師組織開展的育人活動,屬于學校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對于落實美育教育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曉,在新時代環境下,中學合唱團的育人價值是極為突出的,既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和音樂素養,也能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
二、新時代中學合唱團的育人路徑
(一)在合唱集體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合唱集體練習要求每名學生都要認真聆聽他人,從而明確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并依據位置做出合唱應對,在相互傾聽和適應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得以形成。在合唱團活動中,沒有一名學生是可以獨立存在的,每個學生的聲音都非常重要。因此,學生之間要學會相互依賴、相互信任,共同合作完成合唱任務,這種合作形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在合唱集體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共同完成“創造出和諧美妙音樂”的目標,在此期間,學生的音樂技能會得到有效鍛煉,團隊合作精神也會得到提升。
在集體的合唱練習中,教師要先建立明確的合唱練習規則和目標要求,具體應包括團隊紀律、表演標準共識以及排練態度等。合唱對學生的聲音有較高的要求,在確定合唱曲目以后,教師需要依據學生聲音的特點以及歌唱偏好分配聲部,以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聲部中發揮作用。在合唱集體練習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合理分工,讓學生承擔不同的職責,如有的學生負責聲部的領導管理,有的學生負責樂譜管理,等等,這樣的分工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歸屬感。高中生已經擁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并且他們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明顯高于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所要承受的。簡言之,高中生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在合唱集體練習中,必須提高時間利用質量和效率,若合唱團中有任何一名學生沒有做好合唱準備,都將影響集體的練習效果。如合唱團中女高音聲部的一名學生因身體不舒服沒有提前告知,導致所有的學生都準備好后因為女高音聲部沒有適合的學生歌唱而暫停合唱練習,這樣的安排不僅浪費師生的時間,同時還影響合唱練習的質量和速度[1]。后來,有一名女學生提出可以暫時頂替生病的學生負責女高音聲部,此次的合唱集體練習得以繼續進行。從該名女學生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其具有較強的團結合作意識。
(二)在合唱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與自律性
自我管理能力與自律性是高中生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合唱團組織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這是因為合唱團在每次活動開始前都會明確告知學生關于排練的時間、地點、要求等信息,這樣學生就可以合理規劃時間,做好學業上的相關安排,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合唱練習中。合唱學習活動本身是一項集體性質的練習活動,僅依靠個人的獨立練習是很難達到預想的練習效果的,學生必須參加集體練習。此活動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自律性,在整個合唱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聆聽他人的歌唱,關注自己所在聲部的要求和規則。
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合唱團應重視在合唱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好每日時間,保質保量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合唱團教師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制定每周的排練計劃,具體應包括練習歌曲、學習音樂理論及聲樂技巧等內容,同時每周應參加一次集體合唱練習。合唱時間應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計劃綜合考慮后確定[2]。如有的學生是每周一、三、五、日有時間,有的學生是每周二、三、六有時間,還有的學生是每周三、四有時間,那么教師就需要從學生共有的時間中確定每周三為合唱學習時間,所有學生都要充分做好個人的歌曲練習準備,以期在合唱學習活動中有良好表現。有學生在安排學業和合唱團的學習任務時,發現最近的學習任務較重,沒有太多的時間練習歌曲,于是重新梳理需要完成的任務,重新安排時間,制定了詳細的時間計劃表,細致到吃飯時間、睡覺時間、洗漱時間等。接著,該學生嚴格管理自己,以良好的自律性按照時間計劃表完成學業和合唱團的學習任務,在周三集體合唱練習前就做好準備,沒有影響合唱團的正常練習進度??梢?,合唱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三)在合唱藝術實踐中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合唱團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藝術實踐是合唱團的主要活動形式,此類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教授學生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首先,合唱藝術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相互學習,在集體式的排練和演出中克服困難,使學生敢于在眾多師生面前展現自己,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其次,合唱藝術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和技能有更深入的學習和理解,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牢牢熟記合唱技法和聲部練習方法。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管理,以充分的準備在合唱藝術實踐活動中有優異表現,正確、精準地表現音樂藝術魅力[3]。最后,在組織開展合唱藝術實踐活動前,教師也會定期安排訓練。通過反復的排練,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學會如何將音樂作品的內涵通過歌聲傳達出來,如何與合唱團內的其他學生做好配合,充分演繹合唱作品。
高中學??蓢@校園文化藝術節、校慶活動等校園文化的常規活動,以文藝晚會、社團活動等專業匯演形式,在校園內營造高雅的音樂藝術氛圍,鼓勵各年級、各班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這樣的以校園為舞臺的文化活動將為全校學生提供可以展示自我的舞臺。同時,學校部分領導和教師也要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豐富的校園文化藝術系列活動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合唱團,使學生通過合唱團學習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在合唱團藝術實踐活動中積極參加排練,主動與合唱團內的其他學生合作、討論與交流,對合唱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思想情感有了深入認知,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后參加合唱藝術實踐活動SkR++Yr63VUWEVy7rzwhYfazgzWYaXFZ7mzSQ4c/Mbg=,在活動中增強藝術表現能力。
(四)在合唱鑒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合唱鑒賞活動是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通過在合唱鑒賞活動中聆聽不同的合唱作品,學生可以分析這些合唱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手法,在持續的接觸學習中,培養對美的感知和鑒賞能力。高中學生每日的學習時間安排得很緊湊,難以安排大量的時間去感知、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但通過組織開展合唱團活動,教師可以將喜歡音樂、愛好音樂的學生選入合唱團中,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合唱鑒賞活動,讓其在目的性強、內容豐富的合唱作品鑒賞過程中發現美、感知美、鑒賞美,逐步培養審美感知能力。
例如,某高中成立合唱團之后,堅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合唱訓練,陶冶學生情操,涵養學生氣質,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思想素質和文化素養。在合唱團學習活動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適合學生鑒賞的合唱作品,這些合唱作品種類豐富、風格各異、體裁多種多樣,包括中國民歌、古典名曲、西方文藝復興作品、中國當代紅色歌曲作品及巴洛克作品等。這些合唱作品的演唱風格雖然各不相同,但均追求和諧、統一,強調整體均衡,具有鮮明特色。在演唱這些風格各異、體裁不同的合唱作品時,學生會形成豐富的音樂感知,進而培養審美感知能力。如教師組織學生合唱陸在易的《雨后彩虹》。陸在易是我國當代在藝術歌曲及合唱音樂創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曲家[4],其在《雨后彩虹》這首作品中抒發了美好理想和對未來的憧憬,并且將一切美好的感情指向改革開放初期欣欣向榮的祖國。在鑒賞這首合唱作品時,學生可以窺見作品的基本藝術風貌,感知作品營造的意境,體會作品強調和聲的色彩,發現高度聲樂化的旋律,同時也能體悟作品中滲透的明朗樂觀的青春氣息。總之,在合唱鑒賞活動中,學生可以對多篇合唱作品進行鑒賞,感知作品承載的作曲家的豐沛情感和飽滿情緒,進而將鑒賞過程中形成的感知和想法轉化為審美感知能力。
(五)在合唱交流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
合唱交流活動是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與其他合唱團體進行交流,學生既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音樂傳統,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對合唱團活動的重視程度,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還能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知曉學習中不僅有書本知識,更有廣闊的世界需要自己去探索,進而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心向外迸發出熱情和動力,積極主動投身學習,從更多的學習活動中培養文化理解素養。此外,合唱交流活動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與合作。通過共同努力、齊心合力完成合唱演出任務,學生能在實踐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也有助于學生對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產生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學校應重視組織合唱交流活動,通過豐富的活動實現美育育人價值。
例如,學??梢猿浞掷眉倨诩皩W生的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先參加市區內的合唱交流活動,通過層層選拔,升級后,與全國范圍內的各高中學校合唱團進行文化交流,在交流中互相了解各自的地域文化,交流對合唱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逐步培養文化理解素養。某地高中舉辦了“唱響心旋律 禮贊新時代”的合唱交流活動,該校合唱團的學生與來自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的合唱團進行了交流與互動,不僅演唱了合唱作品,同時也聆聽了其他合唱團的合唱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因合唱作品進行交流討論,探討音樂風格和合唱主題思想,也因合唱交流活動相識,共同演唱一首合唱作品,增進音樂情感交流。通過合唱交流活動,學生將直觀體驗到不同文化的差異,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表現差異后,學會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性,在實際交流活動中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5]。由此可見,合唱交流活動對于學生文化理解素養的培養是有積極作用的,學校應重視合唱團的育人價值和作用,積極組織各種形式和主題的合唱交流活動,提高育人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代中學合唱團的育人價值突出,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鑒賞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還能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推動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學校和教師應重視以合唱團教學優化中學育人路徑,通過合唱集體練習、學習、藝術實踐、鑒賞、交流等多樣化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自我管理、藝術表現、審美感知及文化理解等各種能力,助力學生提高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明麗.生本理念下的中學合唱團建設與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20(4):152.
[2]魏銀麗.當前中學校園合唱團的建設與實踐初探[J].藝術研究,2019(3):142-143.
[3]蘇晶.中學合唱團組建與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2):139-141.
[4]張嫣嫣.中學合唱團訓練有助于學生自覺性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8(3):194.
[5]郭遠.論中學生合唱團的建設:以北京匯文中學合唱團為例[J].音樂傳播,2017(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