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化學習順應幼兒的天性,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闡述了指向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其設計原則,即綜合性原則、生活性原則、開放性原則以及發展性原則,列舉了常見的指向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類型,包括運動類游戲、造型類游戲、語言類游戲和數學類游戲,并對指向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的評價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多元智能;真游戲;幼兒教育
作者簡介:姜飛揚(1998—),男,江蘇省南通高新區金緣幼兒園。
游戲既是幼兒玩耍與運動的方式,也是幼兒學習的方式。游戲化學習是新時期幼兒學習的首選方法。游戲化學習強調將游戲和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實物、文本、圖像、聲音等對學生進行刺激,將學習活動轉化為游戲,讓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有趣、變得簡單,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而且有助于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多元智能是加德納提出的一種理論,他指出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人的智力結構包含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人際智能、身體動覺智能等八種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為實現“五育融合、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提供了重要支撐。指向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游戲應是真游戲。所謂真游戲,是幼兒主動參與的游戲,是以幼兒學習為中心的游戲。真游戲是快樂的、自主的游戲,是高質量的游戲。筆者致力于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的實踐研究,結合研究經歷談談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的主要特征、設計原則、常見類型及評價策略。
一、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的主要特征
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具有愉悅性、主體性、發展性特征。
第一,愉悅性,是指游戲能夠使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快樂的享受,讓幼兒心情舒暢,使幼兒活潑靈動。愉悅性體現在幼兒的甜蜜笑容中、開心笑聲里、專注眼神中、忙碌操作里。愉悅性游戲需要和諧的師幼關系、寬松自由的氛圍、積極的互動交往、平等的對話交流作為支撐。
第二,主體性,是指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活動,是探究與學習的主體。在真游戲中,幼兒具有強烈的游戲動機,整個游戲過程以幼兒為中心,幼兒能自主決定游戲的走向,自主探究、自主建構。在游戲中,幼兒可以做思結合,既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還能進行自我反思,不斷深化自我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發揮組織和助推作用,適度啟發和點撥,不要過于限制和干預幼兒的游戲。
第三,發展性,是指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有效發展、全面發展。真游戲的功能多元,能促使幼兒開展多層面的探究,讓幼兒的多元智能得到發展[1]。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能夠促進幼兒在體質體能、思想品德、藝術素養、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內省智能等方面的發展。
二、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設計原則
(一)綜合性原則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的發展需要后天開發和培養。有些智能由于受到專門的訓練,因此表現得比較突出,成為人的優勢智能;有些智能由于被忽視,未能得到開發和訓練,因此比較薄弱。指向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設計應當秉承綜合性原則,游戲主題應具有較強的整合力,能融合多學科知識,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活幼兒的跨學科思維,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在設計綜合性真游戲時,教師可以采取整合方法,即通過整合游戲的教育目標、內容、資源、方式等,借助某個大問題、大情境、大任務將各個領域的內容融合到一起,從而開展多樣化、序列化、系統性的活動,為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條件。
(二)生活性原則
陶行知認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他倡導“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去教育”。生活是一個大舞臺,生活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教育元素,生活化游戲能讓幼兒獲得真實的活動體驗,有助于激發幼兒興趣,調動幼兒生活經驗,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設計應當堅持生活性原則,即聯系幼兒生活實際,從生活中挖掘游戲素材,設計具有生活味道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場景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在生活游戲中獲得真實、感性的實踐體驗。
(三)開放性原則
傳統的幼兒教育重知識而輕能力,重結果而輕過程,游戲活動空間狹小,內容單一,形式單調,往往只關注幼兒某一方面的智能。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設計應當堅持開放性原則,即教育目標多維度,活動空間開放,活動形式豐富,以充分解放幼兒,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權。開放性游戲要解放幼兒的雙眼,讓幼兒在游戲中從不同角度觀察,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的空間智能;要解放幼兒的雙手,讓幼兒自己動手規范有序地操作,以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身體動覺智能;要解放幼兒的嘴,讓幼兒表達和歌唱,引導幼兒展示交流,培養幼兒的語言智能、音樂智能;要解放幼兒的大腦,讓他們動腦思考,發散思維,以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邏輯數學智能、內省智能。
(四)發展性原則
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不同于一般的游戲,不是徹底放任幼兒隨性自由的游戲,而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游戲,是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以及全面優質發展的游戲。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設計應當遵循發展性原則,即游戲不僅要具有娛樂和激趣價值,還要具有探究學習作用,能引導幼兒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活幼兒思維,啟迪幼兒思悟,促進幼兒思維進階。教師要為幼兒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給幼兒搭建實踐探究的平臺,激活幼兒多種感官,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2]。
三、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常見類型
(一)運動類游戲
運動類游戲是指以幼兒肢體運動為主的游戲活動方式,著重訓練幼兒的動作技能、身體協調性、四肢力量等,主要包括跑步、跳躍、攀爬等方面的游戲。在設計運動類游戲時,教師應秉承整體設計的理念,做到目標多維,把運動與啟智相結合,既鍛煉幼兒體力,又訓練幼兒腦力。運動類游戲有助于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多元智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玩“打野鴨”游戲,讓全體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然后選擇幾名幼兒戴上野鴨頭飾,扮演野鴨站在圈子中間,讓四周的幼兒扮演獵人,手拿小皮球向“野鴨”投射,被打中的“野鴨”就要站到圈外。該游戲旨在引導幼兒用眼觀察、邁開腿腳、靈活躲閃,能有效地鍛煉幼兒的體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身體動覺智能等。
(二)造型類游戲
實踐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實踐是指讓幼兒去觀察感知、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真游戲倡導讓幼兒親身經歷實踐的過程。3—6歲幼兒已經開始形成形象的概念,能依靠動作去思考,逐步建立形象思維。實踐性游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形象思維、空間智能、動手能力。造型類游戲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歡的游戲類型,強調讓幼兒動手實踐,是培養幼兒身體動覺智能、空間智能等的重要途徑。
空間智能是指對形狀、結構、空間的關系的敏感性,主要通過幼兒對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的創造等表現出來。教師可以設計造型類游戲培養幼兒的空間智能,給幼兒提供實物器材,讓幼兒自己動手,通過剪一剪、折一折、擺一擺、捏一捏等方式塑造各種形狀。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紙船游戲”,指導幼兒用紙折小船,之后組織幼兒一起玩小船,把紙船放到水里,想辦法讓紙船動起來,如用嘴吹氣、用扇子扇,賽一賽誰的小船行得遠,比一比哪只小船在水中漂浮的時間最長。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玩“造房子游戲”,引導幼兒用紙盒制作狗窩,給小狗一個家;用樹枝、樹葉制作鳥窩,給小鳥一個家。造型類游戲能讓幼兒在自主搭建中手腦并用、展開想象,做到做思結合,在做中玩、做中學,發展空間智能、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三)語言類游戲
語言是交流工具,是思想的外衣,是溝通的橋梁。語言智能是指口頭表達和運用文字的能力,是指幼兒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語言智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語言智能的發展可以帶動人際智能、邏輯數學智能、內省智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如設計各種類型的語言游戲,引導幼兒在語言類游戲中發展多種智能。
語言類游戲的形式有多種,包括聽音游戲、發音游戲、詞句游戲、描述游戲等。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看圖說話”“你說我猜”“蹲蹲樂”“正反話”等游戲,以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提高幼兒表達能力。在幼兒教學中,筆者以語言訓練為切入點,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踴躍表達,互動交流,如通過一些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活動刺激幼兒,促進幼兒運動性語言、視覺性語言、聽覺性語言的發展。在語言游戲中,幼兒的想象力、理解力、推理能力等會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獲得觀察能力、邏輯數學智能、內省智能的發展。
(四)數學類游戲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引導幼兒學會以數學的方式去思考。邏輯數學智能是數學思維能力的核心,是指能有效地測量、推理、歸納、分類,并進行復雜數學運算的能力。邏輯數學智能的核心是掌握數學邏輯的規律和關系,能夠應用相關的數學知識,正確進行邏輯推理。在幼兒邏輯數學智能的培養中,教師可以設計數學類游戲,組織幼兒開展數學運算、測量、推理等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發現、分析、歸納。
數學類游戲是一種以數和形為形式的游戲,借助數字、圖形和運算符號等元素,教師可以設計出一些數學運算、周期規律、看圖填數、判斷推理的數學游戲。在指向邏輯數學智能培養的數學類游戲中,教師可以問題為載體推進游戲,用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思考,喚醒幼兒的智能,使幼兒進行邏輯推理。數學類游戲不僅能培養幼兒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邏輯推理能力,還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空間智能的發展。
四、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評價策略
(一)關注游戲過程,以過程性評價助推幼兒自主發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自主進行有意義的建構的過程。幼兒游戲化教學常常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過度封閉,游戲活動以教師為主,教師主導幼兒開展游戲,替代幼兒表達;另一種是過度放開,游戲活動以幼兒為主,教師在安排好游戲任務后完全放手,讓幼兒自由活動,對幼兒不聞不問。這兩種游戲教學方式都不可取,有效的游戲教學應當是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游戲,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游戲主體,教師應當做到扶放結合。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應當重視師幼合力,共同游戲,共同進步。
在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中,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教師要關注游戲過程,注重過程性評價,以評價激勵幼兒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自我探究、自主發展。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及時予以診斷反饋,有針對性、有導向地進行評價,引導幼兒發展薄弱智能。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開展賞識性評價,通過正面的激勵評價,讓幼兒看到自己的成功,增強自信,從而助力幼兒自主發展。
(二)關注游戲結果,以結論性評價助力幼兒多元發展
部分家長認為,幼兒教育就是教師帶孩子玩,幼兒教學不能教給孩子足夠的知識。這類觀點是錯誤的。幼兒教育不是一項漫無目的的工作,幼兒游戲不是自由隨意的活動,游戲教學能夠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也可以在游戲中學到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獲得基本經驗,得到多元智能的發展。
部分幼兒教師認為游戲教學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是讓幼兒親身經歷。其實不然,過程重要,結果也非常重要。在指向多元智能發展的幼兒真游戲中,教師也要重視游戲結果,對游戲進行結論性評價,評價游戲目標有沒有完全實現,評價幼兒哪些方面的智能得到發展。結論性評價能夠幫助教師總結教學成果,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進而調整教學,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三)關注幼兒發展,以綜合性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樹人,進行游戲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基于多元智能發展的真游戲中,教師要結合整體性理念對幼兒進行綜合性評價,以系統完整的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換言之,教師要對幼兒的游戲表現情況進行全面評價,不僅要關注幼兒學到多少知識,還要評估幼兒學到哪些技能,達到什么程度;要評價幼兒的探究意識與實踐能力、問題意識與思維能力、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要評價幼兒的智能是否得到有效發展,發展了幾個方面的智能;要關注和評價幼兒的體質體能是否得到提高,勞動能力是否得到增強,品德人格是否得到發展。譬如,在“搭建鳥窩”的游戲中,教師可在幼兒活動結束后,組織幼兒展示作品,對幼兒進行綜合性評價,即對他們的游戲表現進行評價,同時評價幼兒作品的外形美觀度、結構牢固度,評價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多維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霞.創設與調整:區域游戲從追隨孩子開始[J].兒童與健康,2022(2):27-29.
[2]陳倩.重視預設與生成:以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為例[J].當代家庭教育,2023(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