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中國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先進文化。為了助推文化強省戰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地方出版社在服務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紅色文化出版品牌:立足地方特色,彰顯紅色主題出版意識;深入挖掘本土紅色資源,打造本地區紅色地域名片;推進傳統出版與新媒體技術廣泛融合,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個性化閱讀需要;加大專業化出版人才培養力度,為紅色文化出版事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關 鍵 詞】地方出版社;紅色文化;出版品牌;文化強省
【作者單位】馮留建,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數字出版應用智能部署重點實驗室;張可瑩,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研究”(21ADJ01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15.00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國家的靈魂。對地方出版社而言,地方紅色文化是擘畫出版藍圖、塑造出版品牌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1]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河南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基因、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出版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在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中踐行培根鑄魂,把河南紅色文化資源發揚光大,為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助推河南文化強省戰略作出新貢獻。
一、紅色文化傳承出版的當代價值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中國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先進文化,它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紅色文化有助于培育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感,引領社會風氣,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出版紅色文化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1.紅色文化傳承出版是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客觀要求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南京軍區機關時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b13bb1cb39c8babcda44f66da737ca4f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革命歷史文獻、英雄人物事跡、革命遺址遺跡等,是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傳承和出版這些內容,不僅有助于紅色資源的系統搜集、整理和研究,為后人提供翔實、準確的歷史資料,還能夠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偉大歷程的波瀾壯闊,使讀者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并在新時代將這些精神繼續發揚光大,讓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時代得到延續和發展,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紅色文化傳承出版是高舉思想旗幟、傳播科學真理的現實需要
紅色文化生動地詮釋了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凝結了黨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艱苦奮斗的偉大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3]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出版是歷史的見證,是精神的傳承,是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更是科學理論的傳播,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黨的歷史、理論以及路線方針政策,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從而增強我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激勵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3.紅色文化傳承出版是弘揚革命精神、激發信心斗志的重要依托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核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從堅定理想的“紅船精神”到艱苦卓絕的井岡山精神,從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到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從迎難而上的焦裕祿精神到團結協作的紅旗渠精神,都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學習和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出版,不僅是歷史記憶的延續,更是精神力量的傳遞。那些激勵人心的英雄事跡與崇高精神,有利于激發我們堅不可摧的信心和斗志,使我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二、河南紅色文化圖書出版概述
河南紅色文化見證了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河南進行的偉大斗爭以及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近年來,河南地方出版社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陸續出版了一批紅色文化類圖書,這些圖書對塑造河南紅色文化出版品牌有重要作用。
1.紅色文化圖書出版的現狀
在紅色文化圖書出版方面,河南地方出版社不僅注重內容的整理和出版,還通過技術創新和舉辦活動,讓紅色文化以多樣化的形式傳遞給廣大讀者,實現了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是河南省最大的文化傳媒產業集團、教育服務集團,業務涵蓋出版、傳媒、數字融媒、印制、發行、物資貿易、教育裝備、實體教育、文化酒店、文旅地產、手工創意、保理金融等10余個領域和板塊。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成立于2004年3月,2007年12月完成“事轉企”改制,旗下有11家出版社。圍繞“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主力軍”“出版業融合發展先行者”“公共文化和公共教育內容運營商”的發展定位,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躬身入局,致力于打造“引領先進文化的出版龍頭,引領產業發展的傳媒旗艦”。此外,河南省還有鄭州大學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等大學出版社,在這些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紅色文化圖書出版的數量呈上升趨勢,以多元化的題材為讀者展現河南地域文化特色。
從數量上看,河南紅色文化圖書出版發展態勢良好。河南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不僅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筑牢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強省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河南地方出版社加大了對紅色文化圖書的出版力度,推出的紅色文化圖書數量逐年增多,涵蓋了地方志、黨史、革命史、黨建、人物傳記等多個方面。不僅如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圖書的出版工作,出臺《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著力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系列品牌,深入挖掘、利用河南紅色文化資源,在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的基礎上筑牢文化自信,進而推動文化強省建設。
從內容上看,河南紅色文化圖書注重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河南人民始終跟隨黨的腳步,用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敢于擔當的奉獻精神鑄就河南功績,形成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二七精神等系列革命精神,這些都是河南精神的經典元素和文化基因。進入新時代以來,河南地方出版社圍繞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等,開展系列圖書的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焦裕祿精神永放光芒》(大象出版社,2014年)、“焦裕祿精神文獻典藏”(河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紅旗渠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等圖書,為讀者提供了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讀物,有力推動了河南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中,“焦裕祿精神文獻典藏”是一部全面、系統地反映焦裕祿事跡、精神的文獻資料,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焦裕祿精神。
從影響上看,河南紅色文化圖書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推動文化強省建設,河南地方出版社陸續推出一系列高質量、有深度的紅色文化圖書。201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紅旗渠勞模任羊成》一書,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真實地記錄了紅旗渠勞模任羊成參加紅旗渠建設,帶隊除險、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感人事跡。該書不僅得到主人公任羊成及原河南省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一致肯定和好評,還入選中宣部“黨建好書”十月書單。通過舉辦紅色文化講座、展覽、研學活動等,河南地方出版社將圖書出版與文化傳播、觀光旅游等產業相結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從出版題材上看,河南紅色文化圖書注重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河南地方出版社出版的紅色文化圖書不僅涵蓋學術讀物、史料文獻等傳統題材,也不乏文學傳記、青少年讀物等貼近不同讀者群體的題材,還有基于書稿衍生的舞臺劇、電影、短視頻等多種形式,既契合時代需求,也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如:2023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講給少年聽”系列叢書,緊密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講小故事的形式,圖文并茂地闡釋了黨和國家的奮斗史和新時代十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024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三千兒郎:從鄂豫皖到陜甘邊》以文學作品的形式,講述了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的重建到與中央紅軍會師的全過程,讓紅二十五軍進入大眾視野。這不僅是對紅二十五軍長征歷史的深情回顧,也是對長征精神的生動詮釋和傳播,同時為青少年講好黨史故事、長征故事、中國故事樹立了典范。
2.紅色文化圖書出版面臨的挑戰
河南地方出版社結合本地紅色文化的特點,雖然出版了一批精品力作,但是相較于河南豐富的文化資源,紅色文化圖書出版仍面臨一些挑戰。
第一,地方出版社紅色文化傳播意識有待加強。一是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不夠深入。例如,河南有彭雪楓、楊靖宇、吉鴻昌等英雄模范,以及焦裕祿、史來賀、吳金印和紅旗渠建設者(集體)等“最美奮斗者”,還有在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先進人物,他們是激勵后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精神力量。河南地方出版社需要充分挖掘和傳播值得紀念的事件和人物事跡,充分展現其深遠影響和時代價值。二是對紅色文化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有待擴大。地方出版社應當加強同政府、學校、企業等的合作,讓出版的書“活起來”“動起來”“傳起來”,讓更多人了解、認可并傳播紅色文化。此外,地域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創新有待提升。從革命戰爭年代的烽火硝煙到和平建設時期的艱苦奮斗,河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書寫了無數壯麗的英雄篇章,鍛造了偉大的革命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河南省委帶領全省上下團結奮斗、銳意進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目前出版的書籍多停留在表面敘述,缺乏對偉大實踐和偉大成就的深層次挖掘和解讀。
第二,地方紅色文化出版傳播載體與技術有待拓寬。地方出版社作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力量,其出版傳播載體與技術的拓寬及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受眾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河南地方出版社紅色文化出版面臨新的挑戰。一是紅色文化書籍、讀本等紙質出版物在紅色文化傳播中仍占據一席之地,但其影響力逐漸減弱,尤其是對年輕讀者的吸引力不足,難以激發其興趣與共鳴。二是雖然課本劇、舞臺劇、短視頻等創新傳播載體已有積極嘗試,但其全國影響力尚顯不足。圖書與影視、舞臺劇等載體的聯動不足,缺乏圍繞某一主題的深度融合與系統性宣傳,亟須文化部門跨界合作與聯動,讓優秀的紅色文化成果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第三,出版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短板。高素質人才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然而河南地方出版社普遍存在出版創新型人才不足的問題。一是針對紅色文化出版這一特定領域,缺乏具備深厚家國情懷、良好理論素養、熟悉本地黨史、革命史、建設史和發展史的專業化人才,難以滿足高質量出版物的需求。二是人才培養體系尚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地方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在“校社”聯動的具體實施中,存在合作不深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三是缺乏高素質、專業化的復合型出版人才。紅色文化圖書的創新出版涵蓋內容、形式、技術以及表現形式等多方面,目前相關高素質出版人才相對不足,紅色出版物的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地方出版社助推文化強省建設的策略
地方出版社助推文化強省是一篇大文章,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立足出版社自身發展定位,彰顯地方紅色文化特色新優勢;緊扣時代主題,形成推動地方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的新動能;積極利用現代融媒體技術推進圖書出版的改革創新,滿足廣大讀者對閱讀方式和內容變革的新期待;加大對出版行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圖書出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新支撐。
1.強化地域紅色文化出版意識助推文化強省建設
地方出版社要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專精特新”的出版高地,形成立足本土、輻射全國的地方出版特色品牌。一是聚焦地域專業優勢,構建地方紅色文化出版物的發展場域。地方出版社要充分用好本土紅色資源,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多方聯動拓展紅色文化的發展空間。二是發揚自身特色,找準地方紅色文化出版物的發展主線。地方出版社要充分用好本土紅色資源,整理相關歷史資料和歷史文物,對已出版的紅色文化出版物進行加工整合,打造彰顯地方紅色文化特色的出版新引擎。三是堅持守正創新,擴展地方紅色文化出版新空間。地方出版社要在做好做深地方紅色主題出版物的基礎上,打造紅色主題出版的特色名片,不斷提升地方紅色主題出版物的社會影響力,通過發揮出版社主題出版的傳播媒介功能,將富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推向全國,擴大地方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2.深入挖掘地方紅色文化出版資源助推文化強省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4]地方出版社在傳播和傳承紅色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緊扣時代主題,聚焦紅色文化資源。地方出版社要注重加大出版資源的整合力度,發揮各出版社的發展優勢,匯聚紅色主題出版新動能,打造紅色主題出版共同體,為推進文化強省戰略貢獻出版力量。以河南地方出版社為例:大象出版社可發揮自身在中小學新課標教材開發的先發優勢,打造中小學紅色主題讀物品牌;文心出版社可發揮自身在作文寫作出版方面的專業優勢,打造中小學生紅色精神主題作文書系。二是發揮本土文化資源稟賦,在地方紅色文化“做深”上下功夫,提升地方紅色文化的歷史影響力。地方出版社應在選材上重點從本地域重要的革命人物和革命事件著手,充分挖掘第一手資料,匯總梳理已有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將紅色故事做深做實。三是彰顯時代價值,在講透地方紅色文化上下功夫,增強地方紅色文化的時代感染力。近年來,河南地方出版社把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二七精神等紅色精神發揚光大,用厚重的中原歷史教育河南人民,用燦爛的中原文化熏陶河南人民,用歷久彌新的紅色文化引領河南人民,用現代化建設的中原經驗激勵河南人民,策劃出版更多的精品出版物。例如,《焦裕祿年譜》《紅旗渠精神永在》《紅旗渠:重整河山的科技自立》等,旨在通過打造一批地方紅色精品出版物,將地方紅色資源的稟賦優勢轉化為主題出版的精品優勢,這些實踐都值得地方出版社借鑒。
3.發揮新媒體平臺功效助推文化強省建設
以互聯網為主要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媒體平臺等新業態的發展,也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文化教育領域,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化電子設備的普及和視聽網絡平臺的推廣,使讀者產生了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文化消費需求,這要求地方出版社深入推進出版數字化和智能化變革。一是要注重現代融媒體數據技術的應用,高效、精準地獲取和分析讀者的閱讀需求。地方出版社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調研分析讀者群體的文化需求和文化體驗,在做優做強本土讀者資源的基礎上向全國傳播和推介,打造符合自身地域特色、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出版品牌。二是要注重運用現代融媒體平臺的推廣功能,及時推進紅色出版物的市場供給。相較于傳統的紙質文本閱讀,電子化閱讀不僅具有紙質文本的知識價值傳授功能,而且能夠通過聲音、圖像、智能化場景等技術手段打破時空的限制,構建起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交互關聯,從而實現思想情感的傳遞。地方出版社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資源,發揮互聯網技術在圖書出版傳播中的信息資源獲取、出版手段創新、營銷方式變革等新優勢,打造圖書出版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4.加強出版創新人才培養助推文化強省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5]在紅色文化讀物編輯出版過程中,地方出版社要厚植專業人才優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補齊人才發展短板,形成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出版人才隊伍體系。
推進新時代地方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專業化、富有探索精神的復合型專業出版人才作為支撐。一是培養熱衷于從事紅色主題出版的專業化人才。地方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斗爭精神的見證,要想將黨的紅色事跡和革命足跡講深講好,出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深厚的家國情懷、良好的理論素養,掌握豐富的黨史知識和專業知識。二是通過“校社”聯動,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專業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版社應與相關高校加強溝通合作,探索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專業化出版人才的現實需要。三是專兼結合,補齊出版人才數量短板。出版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地方出版社要發揮優秀出版從業者的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廣泛吸納和培養有志于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的優秀人才,為地方出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通過培養一批批素養高、能力強、思維新、情懷深的出版工作隊伍,地方出版社可打造出版人才新高地,為推進文化強省戰略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新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紅色文化的傳承問題,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對地方出版社而言,傳承好紅色文化資源既是其作為文化傳播者、時代記錄者的使命和責任,也能為出版社的長遠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切實推進出版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燕雁,鞠鵬,李剛. 習近平在遼寧考察時強調 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22-08-19.
[2]習近平在視察南京軍區機關時強調 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EB/OL].(2014-12-15)[2024-07-20].https://www.gov.cn/xinwen/2014-12/15/content_2791542.htm.
[3]習近平.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習近平. 論黨的青年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