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脫硝是利用還原劑NH3將煙氣中NO還原為N2的NOx凈化技術,本文通過實驗研究了溫度對SNCR脫硝效率的影響,SNCR的反應溫度窗口為950~1100 ℃,在溫度為1050 ℃、NSR為1.5時達到最佳脫硝效率97%。模擬SNCR反應過程中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排放情況,NO2排放濃度隨著NSR增加而降低,N2O排放濃度和NH3逃逸量隨著NSR增加而增加。綜合考慮經濟、環保及脫硝效率等因素,選取NSR為1.5為宜。
關鍵詞: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模擬;氨逃逸;二次污染物
1 引 言
工業燃煤鍋爐排放的氮氧化物會導致光化學煙霧、酸雨等環境問題。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脫硝是利用還原劑NH3將煙氣中的NO還原為N2的NOx凈化技術,建設周期短、投資少、脫硝效率中等,比較適合中小型電廠鍋爐改造,因此成為一種有競爭力的煙氣脫硝技術[1]。沈伯雄等[2]通過實驗表明選擇性非催化還原反應在900~1050 ℃的范圍內一直保持較高的脫硝效率,在1000 ℃取得最佳脫硝效率,最高脫硝效率達到90%以上。了解SNCR的脫硝特性對于SNCR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SNCR技術在脫除NO的同時也會造成NH3逃逸及二次污染物NO2、N2O的排放,模擬計算這些組分參數的濃度變化,對于確定SNCR最優工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NH3作為還原劑,通過實驗研究溫度對SNCR脫硝效率的影響,并模擬SNCR反應過程中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NO2、N2O的排放情況。
2 實驗系統與機理模型簡介
2.1 實驗系統
SNCR脫硝實驗系統主要由反應系統、氣體供應系統和煙氣組分分析系統組成。SNCR脫硝實驗裝置圖如圖1所示,模擬煙氣由氣體供應系統提供,包括500 mL/m3 NO,O2(體積分數2%~8%),N2作為平衡氣體,其中N2、O2采用精度為99.99%高純氣體,NO采用20%的標準氣(N2平衡)。還原劑NH3采用2%的標準氣(N2平衡),通過調節NH3濃度,使NSR從1.2變化到2.2。模擬煙氣經混合器混合均勻,在爐膛的入口段預熱后進入反應區,還原劑NH3通過上部支管進入反應器,與模擬煙氣在恒溫段混合進行脫硝反應,反應過程中,實驗氣體的總流量為2.826 L/min。反應后NO的濃度由煙氣分析儀進行測量,NO脫硝效率公式見式(1):
式中,η為脫硝效率,φ(NO)in為NO的入口濃度,φ(NO)out為NO的出口濃度。
2.2 機理模型簡介
SNCR反應是還原劑NH3與燃燒產物(NOx)進行反應的過程,屬于碳氫燃料氣相組分與含氮組分的反應。采用CHEMKIN的PFR模型進行數值模擬,考察了C1-C3-high-temperature(HT)-NOx機理模型[3]、Urea-2000模型[4]以及C2-NOx機理模型[5],將三種機理模型分別導入CHEMKIN軟件。為了選取與實驗結果最接近的反應機理模型,設置與實驗條件相同的模擬參數:恒溫區12 cm,反應器內徑為2 cm,模擬條件為:500 mL/m3 NO、750 mL/m3 NH3、4.4% O2,N2為平衡氣,氣體總流量為2.826 L/min。如圖2為三種機理模型模擬SNCR脫硝效率與實驗結果的對比,從圖2中實驗結果可以看出,SNCR反應只有在合適的溫度窗口才能取得良好脫硝效果。NO脫除效率在600~1100 ℃的溫度范圍內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SNCR適宜的反應溫度窗口為950~1100 ℃,溫度窗口內的脫硝效率高于50%,這與沈伯雄等研究結果一致[2],并且在溫度為1050 ℃、NSR為1.5時達到最佳脫硝效率,測得的NO脫硝效率為97%。600~850 ℃溫度范圍內,脫硝效率較低,說明低溫下NH3和NO幾乎不發生反應。
圖2三種機理模型模擬結果表明,C1-C3-HT-NOx機理模型和Urea-2000機理模型模擬的結果非常相似,但與實驗值偏差較大,在800~980 ℃的溫度范圍,模擬值高于實驗值,當溫度超過980 ℃,模擬得到的脫硝效率低于實驗值,與實驗點相差較大;采用C2-NOx機理模型模擬時,超過1000 ℃模擬結果較實驗結果偏小,但整體上看與實驗數據最為接近。因此,本文最終選取與實驗最接近的C2-NOx機理模型來進一步研究SNCR反應過程中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排放情況。
3 SNCR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排放模擬研究
基于CHEMKIN反應器模型計算了尾部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排放情況。圖3為不同NSR對NO2排放濃度的影響,溫度較低時,氨還原NO過程中沒有NO2生成,溫度超過850 ℃時NO2快速生成,隨著溫度繼續升高,NO2排放濃度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即:在不同NSR下,NO2排放濃度存在一個峰值,在峰值兩側,NO2排放濃度變化較為迅速。NSR為1.2~1.8時,NO2排放濃度在950 ℃達到峰值,NSR為2.2時,在900 ℃達到峰值,當溫度超過1050 ℃時,不同NSR下的NO2濃度均下降至5 mL/m3左右。不同NSR對NO2排放濃度影響較大,NSR越低,NO2排放濃度越高,當NSR為1.2時,NO2排放濃度的峰值可以達到27 mL/m3,NSR為2.2時,NO2排放濃度峰值僅為10 mL/m3,總體而言,NSR=2.2時,NO2排放濃度處于較低的水平。
SNCR技術在脫除NO的同時也會生成少量的N2O[6],N2O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也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7]。圖4為不同溫度和NSR對N2O排放量的影響。低溫范圍內(600~900 ℃)N2O生成量很低,溫度高于900 ℃,N2O才開始生成,隨著溫度繼續升高,N2O濃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000 ℃達到峰值。N2O的排放濃度隨著NSR的增加而增加,NSR為2.2時,N2O排放濃度最高,為30 mL/m3。總體上看,在950~1100 ℃溫度范圍內,N2O的排放濃度水平為8~30 mL/m3。
盡管大部分還原劑NH3能與NO反應,但仍有一部分NH3未參與反應,這就造成大量的尾部氨逃逸。還原劑NH3與煙氣未充分混合、反應時間不足、溫度窗口不適合都會造成氨逃逸。逃逸的氨,能與煙氣中含硫組分反應生成硫酸氨鹽,阻塞和腐化設備。圖5為不同溫度和NSR下對NH3逃逸的影響。從圖5中可以看出NH3選擇性非催化還原NO時,低溫下NH3與NO反應速率很低,未反應的氨濃度很高,隨著NSR增加NH3逃逸量也明顯增多。提高溫度,NH3逃逸逐漸下降,超過900 ℃,氨逃逸水平迅速降低,在1000 ℃以后,逃逸量很少,當溫度高于1050 °C時,氨逃逸幾乎為0,說明氨即使沒有與NO完全反應,高溫下也會被氧氣氧化[8]。
4 結論
本文通過實驗研究了溫度對SNCR脫硝效率的影響,使用三種反應機理模型(C1-C3-HT-NOx、Urea-2000和C2-NOx機理模型)模擬SNCR在不同溫度下的脫硝效率,與SNCR脫硝實驗數據對比,得出C2-NOx機理模型較符合實驗結果和趨勢,選取該機理模型,進一步模擬SNCR反應過程中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排放情況,得出以下結論:
(1)溫度對SNCR的脫硝效率影響較大,600~900 ℃時脫硝效率低于10%,說明低溫下NH3和NO幾乎不發生反應。SNCR的反應溫度窗口為950~1100 ℃,并且在溫度為1050 ℃、NSR為1.5時達到最佳脫硝效率,NO脫硝效率為97%。
(2)NSR越低,NO2排放濃度越高,控制NO2排放濃度的同時也要考慮脫硝效率,NSR取1.5或1.8為宜。N2O排放濃度的變化趨勢與NO2排放濃度相反,隨著NSR增加而增加。NH3逃逸量隨著NSR增加而增加。在反應溫度窗口(950~1100 ℃),NH3逃逸逐漸下降,在1000 ℃以后,逃逸量很少。綜合考慮,在SNCR脫硝反應過程中,保證脫硝效率的同時盡量減少氨逃逸及二次污染物的排放,降低NSR,NSR取1.5為宜。
參考文獻
[1] YAO T, DUAN Y, YANG Z, et al.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enhanced SNCR process with carbonaceous gas additives[J]. Chemosphere, 2017, 177: 149-156.
[2] 沈伯雄, 劉亭, 韓永富.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除氮氧化物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8(23): 53-59.
[3] RANZI E, FRASSOLDATI A, GRANA R, et al. Hierarchical and comparative kQD3ek9JA1AoPVBZ3bsKOsw==inetic modeling of laminar flame speeds of hydrocarbon and oxygenated fuels[J].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012, 38(4): 468-501.
[4] ROTA R. Chemical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DeNOx process at high reactant concentr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2001, 24(5): 539-541.
[5] DAGAUT P, GLARBORG P, ALZUETA M U. The oxidation of hydrogen cyanide and related chemistry[J].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008, 34(1): 1-46.
[6] 周俊虎, 楊衛娟, 周志軍, 等. 選擇非催化還原過程中的N2O生成與排放[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5(13): 91-95.
[7] 蘇亞欣. 燃煤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M]. 1版.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
[8] 鄭日韋. SNCR脫硝過程反應機理初步研究[D]. 上海: 同濟大學, 2007.
作者簡介:張茹杰(1996- ),山西晉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污染物控制。
基金項目: 太原學院青年項目(23TYQN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