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哲言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人亦如此。想讓生命過得更好,不是畫蛇添足,而是刪繁就簡;不是要擁有越來越多,而是留下來的,都恰如其分。
美好源自簡約。少即是多。
最高級的養生,不是睡覺,不是鍛煉,就一個字——少!
多不如少,少的力量,讓生活更有質量。
少,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也是最高級的養生。
聽老人說,能吃是福,可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善吃是智。
看起來現代的人不缺吃了,亞健康的人卻很多,不少人體力不好,身體還肥胖,上個樓梯喘得不行,很多時候是因為吃得太多,身體負擔過重。
民間有句老話:“常有三分饑,百病不想襲。”
我們的身體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胡吃海塞只會損傷身體,盲目節食也不可取,只要規律飲食,營養搭配好,然后早睡早起就行。
七分飽,三分饑,讓身體慢慢去消化吃進去的食物,吃得恰到好處,才能守住健康。
“飲食會影響人體內所有的過程”。所以,只要你努力堅持健康飲食方式,身體是不會“辜負”你的,而且這種影響會比你想象得更大。
總結來說,少吃一點的確更健康、更長壽、頭腦好。
佛說:“人生之路原本是苦的,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種各樣的欲望。”
人的欲望無窮無盡,要了這樣,又想要那樣。要到了歡天喜地,要不到就深陷痛苦,因為各種各樣的誘惑,喪失了做人的底線,甚至有人走上歧途,萬劫不復。
少欲,意味著舍棄不必要的欲望,保持內心的平靜。
我們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比如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追求更高的職位、追求更完美的人際關系等等。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開始自覺地減少這些欲望,將重心放在心靈的修養上。
少欲不等于無欲,而是要有所選擇,摒棄那些浮躁的、過時的欲望,珍惜、堅持那些真正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東西。
只有少欲,才能讓我們寧靜自在,清晰明了,讓我們在更有意義的生活中去尋找快樂。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每件事都放在心上,那么日子是真的難過。
遇到傷心的事情,不如看開一點,遇到憤怒的事情,不要總想著發脾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不要怨聲載道,要學會一笑了之。
思慮過重,是折磨自己。
小事想得多了,心就會累;大事想得多了,身體就會感到疲憊;爛人爛事想得多了,就會感覺人生怎么這么多煩惱啊。
想要養生,就要將心靈背負的東西扔掉,用行動打敗焦慮和迷茫。
年輕時,百思不如一動,凡事先做起來,然后再不斷完善;退休了,少想以前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古人云:“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養生,尤其是成年人,滋養自己身體的同時,一定要好好滋養自己的心靈,否則后半生是過不好的。
凡事都要放寬心,余下的人生,用良好的心態去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少才是最好的養生。
選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