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的《品味四講》講到關于苦瓜的一道菜:腌漬苦瓜。過年的時候,他發現朋友們一方面忙碌地拜見朋友,大吃大喝,一方面心里產生焦慮,覺得過完節要開始上班,放松了一段時間后,生活節奏一下子調適不過來。這時候,他就邀朋友到家里來,煮一鍋稀飯,切開紅油心咸鴨蛋,配上他做的腌漬苦瓜。他試過很多次,凡是大吃過油膩食物的朋友,對腌漬苦瓜這道菜都嘆為觀止。吃過這些清淡簡單的飯食,朋友們就會有很好的心情。
讀及此,我也嘆為觀止了。苦瓜的苦一向不討人喜,在這里竟能緩解人的焦慮,清除腸胃里的油膩的同時,也清除了內心那一層緊張焦躁,讓人擁有好心情投入明天的生活。可見,酸甜苦辣咸,世間諸味,瓜果菜蔬,每一種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擔當。
一時好奇,又倒回去細看做法,發現這道腌漬苦瓜的做法不難。將苦瓜切片,放進玻璃瓶,用醋、水、冰糖、話梅、姜煮成湯汁,倒進玻璃瓶,蓋上蓋子,冷卻后放進冰箱,一天后就可以吃了。
夏日炎熱氣躁,正是吃苦瓜的季節。住處二公里外新近開了一個集市,集市最東邊有個攤位,攤主徐大娘只賣苦瓜。苦瓜的綠很特別,是非常清心悅目的鮮綠,遠遠望過去,目光落在鮮綠上,眼里就仿佛吸進了一抹清涼。
徐大娘賣苦瓜的方式很有意思,說得文氣一些,應該是別致。兩桿綠竹分別立在三輪車的兩端,中間系一根綠色的藤蔓,一根根鮮綠如玉藤的苦瓜就綴在藤蔓下,像把菜園搬到了集市,新鮮得很。
買過幾回苦瓜,除了做苦瓜炒雞蛋、苦瓜炒肉片、腌漬苦瓜,就不知道其他的吃法了。再去集市,就問徐大娘。她性子颯爽熱情,說你可問對人了,竟細細地給我講了大半個小時苦瓜的吃法。集市上的人很多都是這般,熱情、質樸。
徐大娘給我講了苦瓜的三種吃法:苦瓜包子,苦瓜饅頭,苦瓜茶。
先說苦瓜包子,這個做法有點復雜,但包子看起來顏值高,味道又好,忙了大半天,蒸一鍋苦瓜包子也是值得的。首先發面,把挖出瓤的苦瓜切得碎碎的,和面粉一起和成面團,白綠相間的一團,蓋上保鮮膜,等待醒發。
等待面團醒發的過程也不閑著,調包子的餡。餡料包括這幾種食材:一根苦瓜、三四只雞蛋、一個胡蘿卜、一小把木耳。苦瓜去瓤切碎丁,胡蘿卜切碎丁,木耳泡發切碎。然后雞蛋在炒鍋里炸成雞蛋花,趁著余溫切碎的苦瓜、胡蘿卜、木耳放進鍋里,擱上鹽、醬油、五香粉、雞精、蠔油等調味料,拌均勻,再撒上一點香油,色香味俱全的包子餡就調好了。
期間,電飯鍋里煮上一鍋綠豆湯。一切準備齊全,開始包包子,上鍋蒸。綠豆湯盛上端上桌。再去看鍋中的包子也好了。圓圓胖胖,白白綠綠,掰開嘗一口,鮮脆清新,清淡可口。吃著苦瓜包子,喝著綠豆湯,看著窗外的絢爛晚霞,這樣一餐飯,可謂夏天的絕配。
苦瓜饅頭做法就比較簡單了。把苦瓜去瓤切片,放進榨汁機里榨成苦瓜汁,和面粉一起和成綠色的面團醒發,蒸成饅頭即可。再配上腌制的豆腐乳,竟吃出了快樂的味道。
再說苦瓜茶。苦瓜茶制作起來十分便宜。把苦瓜去瓤切成薄片,擺在蓋簾上,放在陽臺上曬干即可。也可以放在烤箱里烤干。然后收到袋子里,隨時取用。我習慣早上燒一壺開水,在大玻璃杯中放上五六片曬干的苦瓜,再擱上兩勺蜂蜜,泡一杯苦瓜蜂蜜茶晾著。等下午出門回到家,攜著一身熱浪滾滾,汗出如漿,心浮氣躁,倒一杯苦瓜茶喝,不但解暑,還平心靜躁。
這個夏天真正認識了苦瓜這種菜蔬,是很開心又收獲良多的事。《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苦瓜,其瓜性味,苦寒無毒,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苦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全身都可以入藥,性寒味苦,能夠有效清熱降火,明目解毒等。
“苦口人皆舍,誰知香味蘊內心。”苦瓜也是時間之物,“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古語來形容苦瓜也很恰當,日久見瓜心。經歷了諸般世事,人在光陰里沉淀下來,會慢慢地喜歡上苦瓜。
選自《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