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研究硅膠偽造指印識別要點,為識別硅膠偽造指印提供依據。分別制作硅膠偽造指紋膜,然后用硅膠仿生指紋膜和同一手指在相同情況下蘸取印泥,在A4紙上垂直按壓形成印泥指印,比較硅膠偽造指印與真實指印的特征差異。結果表明,真實指印的單根乳突紋線顏色深淺之間有過渡,有立體感,或者有細微漏白,而硅膠偽造指印沒有以上特征;真實指印中汗孔的反映性不穩定,有時也沒有反映,而硅膠偽造指印中,汗孔特征一般無法反映;紋線粗細、紋線間隔、空白特征和細節特征等受捺印力度等因素的影響,兩者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在識別硅膠偽造指印過程中,可以將單根乳突紋線墨跡分布特征和汗孔特征作為識別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其他特征可以作為重要參考,應從多方面綜合分析需檢指印。
關鍵詞:指印;硅膠偽造指印;特征差異;乳突紋線;汗孔
中圖分類號:DF79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8-0074-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the key points of identifying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identifying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s.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 films were made separately, and then the silica gel bionic fingerprint film and the same finger were used to dip the inkpad under the same circumstances, and vertically pressed on A4 paper to form an inkpad fingerprint.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 and the real fingerprint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transition between the color and depth of the single mastoid line of real fingerprints,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or a slight white leakage, while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s do not have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the reflection of sweat pores in real fingerprints is unstable and sometimes not reflected. In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eat pores are generally not reflected; the thickness of the lines, the spacing of the lines, blank features, and detail features are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pressure of the stamp,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s, the ink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mastoid lines and sweat por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basis for identifying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s. Other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references, and fingerprints to be detected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rom multiple aspects.
Keywords: fingerprint; silica gel forged fingerprint;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mastoid lines; sweat pores
指紋因人各不同的特定性、終身不變的穩定性以及觸物留痕的反映性等獨特屬性在司法鑒定等方面一直都發揮著“證據之首”的重要作用,也因此一直被稱為“第一證據”。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利用指紋人各不同的特定性與人身識別之間的關聯性偽造指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也成為一種可能。2019年,一條“拍照比剪刀手會泄露指紋信息”的微博熱搜引起了上億的閱讀和討論,即通過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將照片中人物“剪刀手”上的指紋信息提取下來,當鏡頭距“剪刀手”1.5 m內時,能夠100%提取出“剪刀手”的指紋,當鏡頭距“剪刀手”1.5~3 m內時,能提取出50%的剪刀手指紋。同時,在網上可以購買指紋膜的制作材料,并附有詳細的指紋膜制作步驟,犯罪分子按照制作步驟,便能學會偽造硅膠指紋膜。至此,以指紋的形象痕跡屬性為基礎,結合高智商及高科技的犯罪模式得以形成,復制、偽造別人的指紋從而達到自己目的的犯罪行為也可能會逐漸出現,如:在偽造指紋膜上涂上印泥在合同書上留下押名指印,或用偽造指紋膜粘上汗液接觸客體,在犯罪現場留下汗潛指紋膜印等,以擾亂偵查視線[1-5]。本文研究硅膠仿生指紋膜印泥痕跡的傳統形態學識別方法,為真偽指印的識別提供新的思路。
1 硅膠偽造指印
硅膠偽造指紋膜就是以手指為母版,經過拓印、倒模等工序制作的具有高逼真度的仿生膜。硅膠偽造指紋膜最初是為了應付激光指紋打卡機應運而生的產物,硅膠偽造指印就是指利用指紋膜蘸取一定量的沾染物后,捺印后形成的偽造指印[2]。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納米材料模型膠、液態硅膠、硅膠固化劑、打火機、A4紙、印泥、Nikon D800照相機、徠卡EZ4D體視顯微鏡、酒精燈和酒精等。
2.2 實驗方法
2.2.1 硅膠仿生指紋膜的制作
1)用吹風機加熱軟化納米模型膠。
2)將實驗人員的手洗凈,再將手指垂直地按壓在模型膠上,實驗過程中控制好力度,如果力度過小,指紋會不清晰,如果用力過大,指紋會發生變形,在模型膠上形成1~3 mm的凹槽,靜止不動保持原狀態,等待模型膠硬化,待納米膠完全凝固時緩慢移開手指。
3)取1 mL液態硅膠注入到攪拌盒中攪拌,滴入固化液3滴,迅速攪拌均勻。
4)將攪拌均勻的液態硅膠注入拓印好的指紋模型膠內,放置2 h,使液態硅膠完全固化。
5)將已經制作完成的完整指紋膜用鑷子小心地剪下來。
6)選擇18~45歲的青年人、46~69歲的中年人以及69歲以上的老年人各10名為指紋樣本提供者,每個年齡階段男性、女性各5名,每人均選用右手食指作為實驗樣本,按照以上步驟分別制作每名人員的硅膠仿生指紋膜共30枚。
2.2.2 真實指印的制作過程
用手指粘附印泥,分別以輕度(80~120 g)、中度(260~300 g)、重度(460~500 g)的垂直力在A4紙面上捺印手印,形成真實印泥指印。
2.2.3 硅膠偽造指印的制作過程
用雙面膠將硅膠偽造指紋膜貼在相應手指上,并盡量與手指表面貼合,將印泥均勻地涂抹在指紋膜上,用相同力度在A4紙面上按印,形成相同條件下的硅膠偽造指印[6]。
3 硅膠偽造指印的識別
比對分析真實指印和硅膠偽造指印痕跡特征的相同點和差異點發現,真實指紋印泥痕跡紋線連貫、清晰,硅膠偽造指印整體紋線流暢、較自然,特征表現較好[2]。硅膠偽造指印和真實指印在紋線粗細、紋線間隔、汗孔反映、空白特征和印泥分布等方面均有差異,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硅膠偽造指印的識別[6]。
3.1 分析單根乳突紋線墨跡分布特征
由于手指單根乳突紋線的表面并不是一個平面,中間有高起的脊,脊頂也有凹凸變化,乳突紋線邊緣有缺損或凸出,所以捺印出的指印也相應地有顏色深淺、墨跡輕重的變化,或者有細微漏白,并且顏色深淺之間有過渡,墨跡分布有輕重,有立體感。而由真實手指制作的硅膠偽造指膜,乳突紋線平滑,不能反映出乳突紋線脊頂和邊緣的凹凸變化。相應地,硅膠偽造指印墨跡顏色沒有輕重變化、無立體感,缺少細微的內部漏白特征。隨著年齡的增加,組織萎縮,皮膚變薄,皺紋明顯,手指表面單一乳突紋線表面乳突紋線脊頂的凹凸變化特征表現逐漸不明顯,顏色深淺變化也隨之變小,與硅膠仿生指紋膜墨跡逐漸趨同,兩者之間的差異也逐漸減小。單根乳突紋線墨跡分布特征可以作為識別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之一[7-10]。圖1為使用PS軟件進行去色、反相處理后的圖片。
3.2 分析汗孔特征
手指汗孔主要分布在乳突紋線上,汗孔細小,直徑一般為50~250 ?滋m,在真實指印中汗孔的反映為細小漏白。汗孔的反映情況與手指表面的蘸墨量、捺印力度和年齡均有關系,當蘸墨量較多時,多余的墨會填充汗孔部位的漏白,漏白的面積也會隨著按壓力度的增加而減小,隨著年齡的增長,汗孔特征反映質量也逐漸下降,汗孔的邊緣由圓滑規則逐漸變為不規則,汗孔位置也由乳突紋線中央移至紋線邊緣,形成乳突紋線邊緣的局部缺損乃至斷續、導致乳突紋線邊緣粗糙。所以,真實指印中汗孔的反映性不穩定,有時也沒有反映。由于汗孔形態細小,一般無法反映在硅膠偽造指紋膜中,因此在硅膠偽造指印中,汗孔特征一般也無法反映;當手指汗孔明顯、粗大時,硅膠偽造指印有時也能反映出汗孔特征,但捺印時,硅膠偽造指紋膜單根紋線受力延伸擴張,填充了汗孔部位的漏白,導致汗孔特征反映差或者形狀發生變化。因此,是否有汗孔特征可以作為判斷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之一。如圖2所示,其中圖2(a)為徠卡EZ4D體視顯微鏡30倍率下圖片、圖2(b)為徠卡EZ4D體視顯微鏡15倍率下圖片。
3.3 分析乳突紋線粗細、間隔特征
一般情況下,印痕中紅色紋線的粗細直接反映了手指乳突紋線的粗細,但蘸墨量、捺印力度等因素也會略微影響紅色紋線粗細。如果紅色紋線受以上影響略變粗,相應地白色間隔會略變小。硅膠偽造指印紋線比真實指印紋線略粗,紋線間隔略細。隨著硅膠偽造指紋膜捺印壓力的增加,硅膠偽造指印紋線會變粗、紋線間隔變小,紋線不連續和斷裂現象也會減少,而真實指印紋線清晰連貫[11-12],如圖3所示。因此,若需檢指印比樣本指印的紋線稍粗、間隔稍小,不能作為確定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應分析其原因,如果可以排除捺印力度等因素的影響,則可以作為認定硅膠偽造指印的重要參考。
3.4 分析空白特征
硅膠偽造指印會出現“空白”痕跡,因為當硅膠偽造指紋膜捺印力度較小時,有的部位與紙張接觸不足會出現“空白”特征;當印泥在硅膠偽造指紋膜表面分布不均勻時,印泥量少的部位也會出現“空白”特征;如果硅膠偽造指紋膜制作過程中未攪拌均勻產生氣泡,會造成乳突紋線的缺損,在硅膠偽造指印中也會產生“空白”痕跡。而多數真實指印紋線連貫清晰,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肌肉衰老松弛,皮膚彈性減弱,表面逐漸角質化,皺紋增多,使指紋表面粗糙不平,“空白”特征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明顯。老年人手指皺紋較多,在真實指印中反映多為長條狀或梭狀的空白,對應地,硅膠偽造指印裂痕形狀反映不全,紋線變模糊,如圖4所示。因此,需檢指印有“空白”特征不能作為確定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應分析產生“空白”特征的原因,如果可以排除年齡等因素影響,則可以作為認定硅膠偽造指印的重要參考。
3.5 分析細節特征
由于印泥與硅膠偽造指紋膜之間的強黏性,印泥可能會在硅膠偽造指膜表面形成點狀堆積,捺印后,部分小犁溝會被印泥填充,造成紋線黏連、細小特征沒有反映,也可能會形成“小橋”等假的細節特征,或者使“小眼”“小點”等細節特征無法體現。真實手指捺印時,由于蘸墨量、捺印力度等因素的不同,在印痕中有時也會使得起點、終點等特征表現為分歧、結合等,有時也會出現細微特征的黏連或未反映現象[13-14],如圖5所示。因此,如果需檢指印出現部分特征黏連、細微特征未反映、假的細節特征等現象,不能作為確定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應分析出現部分特征黏連、細微特征未反映、假的細節特征等現象的原因,如果可以排除以上因素影響,可以作為認定硅膠偽造指印的重要參考。
3.6 分析其他特征
真實指印邊緣紋線排列整齊、完整圓滑,印泥分布均勻。硅膠偽造指印有時邊緣不圓滑,也隨著硅膠仿生指紋膜的裁剪而變化;印泥分布不均勻,有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擠墨現象,顏色過渡不自然;有時也會出現邊角特征,主要是因為在捺印時,硅膠偽造指膜整個平面部分在同一作用力下同時被轉移到承痕體上,如圖6所示。以上特征可以作為認定需檢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輔助參考。
4 結論
通過以上比對分析,發現僅使用傳統指印的鑒別方法,比如通過比對“起”“終”“分”“合”“勾”“眼”“橋”“棒”“點”“皺紋”“脫皮”等細節特征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結合了科學技術制作出的高仿指紋的檢驗需求,只利用傳統指紋檢驗方法進行同一認定與鑒別存在不小的風險[15]。在識別硅膠偽造指印過程中,應從多方面綜合分析需檢指印的特點:首先,單根乳突紋線的墨跡分布起到主導作用,兩者之間的墨跡分布各有其固定特點,是識別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其次,汗孔特征也可以作為判斷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主要依據,并根據紋線粗細、紋線間隔、空白特征和細節特征等需要結合形成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再次,需要注意檢驗邊角特征、邊緣特征等其他痕跡;最后,綜合以上痕跡特征進行綜合評斷作出需檢指印是否為硅膠偽造指印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張森.偽造指紋的識別方法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
[2] 潘自勤,鄭傳波.仿生指紋膜印痕特征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9.
[3] 秦旗,吳浩,李孝君,等.手印物質轉移技術鑒別文書上偽造紅印油指印[J].刑事技術,2023,48(1):40-46.
[4] GELLER B, ALMOG J, MARGOT P. Fingerprint forgery: a survey [J].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01,46(3):731-733.
[5] CHAMPOD C, ESPINOZA M. Forgeries of fingerprints in forensic science[M]//Handbook of Biometric Anti-Spoofing. Springer London,2014.
[6] 蔣煥,侯碩,高勝極.硅膠仿生指紋膜印泥痕跡特征研究[J].刑事技術,2021,46(1):58-61.
[7] 李金全,盧陽.作用力變化引起指紋變形的幾種特殊現象[J].刑事技術,2011(2):43-44.
[8] 萬立,謝斌.淺析手印特征與年齡的關系[J].法制與社會,2016(10):66-67.
[9] 孫年峰,卞新偉,王中陽,等.高仿真制模偽造指印的識別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21(2):43-49.
[10] 蔣煥,陳立宏,李俐明,等.不同年齡階段人的硅膠仿生指紋印泥痕跡特征[J].刑事技術,2022,47(14):400-404.
[11] 曹吉明,王有民,梁娜,等.表皮更替時間內乳突紋線高度與小犁溝間距變化規律研究[J].刑事技術,2021,46(5):512-517.
[12] 李珍珍.硅膠高仿指模的檢驗[J].刑事技術,2021,46(1):91-95.
[13] 王勇,張宇寬.光敏指模指印鑒別方法研究[J].刑事技術,2020,45(3):242-245.
[14] 張忠良,宋煥庭,張麗梅,等.同一人不同年齡段的指紋特征信息變化[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22(3):91-95.
[15] 呂昱帆,張永良,吳浩,等.偽造指印識別方法研究進展[J].刑事技術,2022,47(3):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