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學期末,面對學生交上來的論文,導師們仿佛化身為黑色幽默大師,出現在批注欄里的比喻出口成章,反諷信手拈來。正如你可能想不到同學們的論文有多少邏輯死角,你也肯定想不到導師們的批注能有多好笑。作為最懂批注的人,導師們在窄窄的批注欄里寫下的內容比正文還要精彩,不得不感嘆一個字:服!
老白/漢語言文學
因為喜歡唐詩,特別是山水詩,所以我的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是《王維與柳宗元山水詩之比較研究》。我的導師是專門研究古代文學的教授,上課的時候總是笑瞇瞇的。最初得知自己的論文指導老師是他的時候,我很開心,心想這論文通過應該不難。然而導師對我這篇勤勤懇懇寫出來的論文的指導意見,卻讓我頓覺不妙,批注欄第一行映入眼簾的赫然是一行紅字:“這篇文章打算發哪本文學雜志?”我再抖著手往下一翻,好家伙,導師給我來了“一片紅”啊。批注滿頁飄紅,寫得密密麻麻。
一段話寫得太長的時候,導師的批注是:“下次記得給導師配備呼吸機,/5Drzs5UE/1xB00d8LhdFQ==讀這段有點缺氧。”當然,導師偶爾也有夸獎我的時候。比如,我寫柳宗元的時代背景,導師夸我“雖然不適合搞學術,但你以后很適合去做編劇”。
有時導師也會對我“虛心求教”。對于某些看似“胡言亂語”的段落,導師會問:“你猜猜這段我看懂了嗎?”又或者:“這段寫得是不錯,是你寫的嗎?”
收到導師發來的修改意見之后,我跟他說:“老師,我覺得自己靠這篇論文畢不了業了。”導師笑瞇瞇地回答我:“沒事,畢不了業你還可以把這篇論文改成小說。”
從與栢/金融學
剛把論文發給導師的時候,我問他寫得咋樣?他回我:“還好。”我心里忐忑,又問:“‘還好’是通過的意思嗎?”導師說:“是還好沒有氣死我。”于是我火速把論文撤回,修改了一版,再發過去。導師又說:“你改得也太快了,我都不敢看。”
導師返給我的論文指導意見里,最多的批注是問號。“你發明的公式自己算過嗎?”“為啥有這么多不必要的空行,是留出地方打軍體拳嗎?”“你的數據圖表我為什么看不懂?”我懷疑導師在此前的學術生涯中從未遇到如此多懸而未決的學術難題。
我的論文最主要的問題是創新度不夠。導師在批注里給了我“靈魂三連擊”:“這個創新點比你的年紀都大”;“這個觀點放在50年前是創新,放現在就是創我”;“這段寫得很好,但沒什么新意,全部刪掉”。
Gagi/心理學
“你要實在分不清‘的地得’,改天你來我家,我讓我女兒給你補補課,她剛好上小學三年級。”看到批注里導師寫的這段話,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其實我的論文內容上的問題不大,但語法上的問題大到讓導師實在難以忍受,每稿必提,比如,“這一段像是外國人剛開始學中文時會用的表述。”“這里要用句號,不要用感嘆號!”
偶爾遇到一段寫得還不錯,導師就像見了親人一樣熱情地指出:“這段除了第一句不通順,其他都寫得很好。”我定睛一看,第一句是我寫的,后面是引用的,但忘了加引號了。
格式也是我論文的一大痛點,但偏偏導師是個細節控。她有一條批注是:“你但凡有轉行的地方行間距都比較遠,就像我跟劉亦菲之間的距離一樣遠。”有些很細枝末節的格式問題,導師也沒有放過,全部挑了出來:“序號改為編號,數字前加上A、A1……”
為了努力達到導師的要求,我的論文改了不下10稿,但是每一稿導師都能發現新的問題。“第一稿的摘要還只有300字,怎么第二稿字數直接翻倍了?這是摘要,不是福建線面。”
我改了改,但摘要字數依然嚴重超標……后來導師絕望了,直接在批注里說:“我不改了,可能你自己有一套語言系統,就按你的來吧。”最后我是第11稿過的,感謝導師的“不殺之恩”。
李媛/生物科學
我的導師絕對是神仙導師,所有的論文修改意見全都把情緒價值拉得滿滿的,看得我眼眶熱熱的!
她給出的修改意見都很溫和,就算有不同意見,也會講得很委婉:“這里寫得很好,不過還可以把前置條件完善一下。”
我是自省型人格,尤其是在學術上,經常反思自己哪里還沒有做到位。我導師時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不要說自己哪里不好,你是我帶的,你說自己不好就等于在說我不好,不要說這種話了。”
跟著我的導師,我領悟到一件事:學海確實是無涯的,但自我內耗要控制在一定限度。有一篇被我寄予厚望但最終沒能發表的論文,我修改得很崩潰,導師就在批注里寫:“不要不開心,要記住,學術很重要,快樂更重要。”導師說發表論文本來就很難,一次退稿并不代表寫得不好,今年不發明年也一定能發。最后,我那篇論文確實發表了。
我在論文的致謝部分重點感謝了導師:“感謝老師字斟句酌地修改,我時常覺得自己的論文寫得不夠好,有愧于導師的悉心栽培。”導師在批注里回應我:“不要說自己寫得不好,你很好,很有才華。”我的論文水平確實見仁見智,不見得每個審稿老師都說好,但我覺得我的導師是真的好!
(摘自《大學生》2024年第7期,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