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山巒起伏,山腳下是一塊塊被分割規整的稻田。成熟的稻谷正俯首向著大地,等待著被收割。啟動、前進、收割、裝卸,無人駕駛收獲機與無人駕駛運糧車“隆隆”駛過。它們比農人更快速、整齊、高效、徹底,沒多久,這里就只剩下矮小的稻茬。大地畫布被重新鋪就,等待著人們繪出新的耕種圖景。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開始探索和利用土地。他們通過刀耕火種(以刀斧砍伐草木,待草木曬干后用火焚燒,以此作為肥料并讓土地變得松軟)的方式開墾土地、種植作物。
在其后的漫長的歲月里,人們發明了耙、鋤、耬(lóu)車等農具;因地制宜修建水利工程,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流特性,有效解決灌溉問題;學會了“豆禾相間,以養地力”(通過不同作物輪作和套種,保持土壤肥力)……從黃土高原到江南水鄉,從東北平原到華南丘陵,廣袤的土地上孕育了豐富多彩的農業文化,如今,新的農業篇章徐徐展開,名為——智慧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讓傳統農業有了智慧的“大腦”。
智慧農業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它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將現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與農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智慧農業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等多種先進的生產力要素有機組合在一起,引發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進而實現農業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蛻變。
在智慧農業的世界里,農田不僅懷抱著勃勃生機,更是一幅充滿科技、生態與智能管理的生動畫卷——在育種階段,借助各種數字化手段,科研人員快速反推出決定優異性狀的基因序列,并將多種優異的基因快速聚合,實現優中選優;土壤傳感器和分析儀,收集著土壤的酸堿度、營養成分、濕度、溫度等信息;配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精準播種控制系統的智能播種機,能夠精確控制播種位置;智慧灌溉系統,可以根據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濕度,自動調節灌溉量和灌溉時間,減少水資源浪費;遙感衛星、無人機、手持終端等先進設備,正在實時采集農田信息;在智能溫室和垂直農場,工作人員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控制光照、溫度、濕度,實現全年無休的作物高效生產……
從傳統耕作到智慧農業,農業發展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人類的勤勞與智慧。
在未來,中國農業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我們將看到更加綠色、智能、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景象,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還將更好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本期《知識就是力量》雜志,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智慧農業,感受科技與農業結合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