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借助因子分析和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利用2012—2022年《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中縣市級公共圖書館省域面板數據進行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并分析其動態變化和動力因素,結果顯示:我國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普遍提升但增長較為滯緩,其增長得益于技術進步而受制于綜合技術效率降低,且不同區域的供給效率變化情況呈現明顯差異。為打破效率增長阻滯,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加速閱讀服務技術融合,兼顧供需兩側管理模式轉變;強化閱讀服務效率評估,促進財政資源區域間精準配給;針對性優化區域差異,謀求東中西閱讀供給效率均衡發展。
[關鍵詞] 基層公共圖書館 縣市級公共圖書館 閱讀服務 供給效率 DEA-Malmquist
[中圖分類號] G258.2 [文獻標志碼] A [ DOI ] 10.19764 / j.cnki.tsgjs.20230875
[本文引用格式] 嚴貝妮,周寅,劉婉.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研究——基于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面板數據的分析[J].圖書館建設,2024(4):108-118.
*本文系202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閱讀服務精準供給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2BTQ025。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Measurement of Reading Service Supply in Basic Level Libraries in China:Based on Analysis of Panel Data of County and Municipal Public Libraries
Yan Beini, Zhou Yin, Liu Wan
[Abstract]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DEA Malmquist index model,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ounty and municipal public libraries from the 2012-2022 China Cultural Relics and Tourism Statistical Yearbook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reading service supply and analyze its dynamic changes and driv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reading service supply in county and municipal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has generally improved, but the growth is relatively slow. Its growth is du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is constrained by a decrease in comprehensiv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he changes in supply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 break the barrier of efficiency growth, optimization should be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ading service technology and bal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models on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strengthening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reading services and promoting precis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 optimiz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eek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ading supply in the East,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Keywords] Basic level library; County and municipal public library; Reading service; Supply efficiency; DEA-Malmquist
0 引 言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發揮縣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1]。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扎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2]。黨和國家從政策層面對基層公共圖書館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做出了指引,以基層館為鄉村文化中心提供公共閱讀服務對激活鄉村發展動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投入增加和技術進步,公共圖書館服務供給外部條件得以改善,供給效率是否得到了應有提升,閱讀服務供給是否精準滿足需求,均成為亟待回答的問題。
學界對于公共圖書館效率問題的定量研究主要側重于效率測度與評價、效率影響因素分析兩個方面。從研究對象來看,分為省級、縣級、鄉村等各級公共圖書館。主要研究:一是針對省級公共圖書館,從動靜態結合[3]、整體與地方結合[4]、精確度提升[5]等角度進行效率測度研究,結合Tobit模型等方法分析效率影響因素[6]。二是針對縣級公共圖書館進行服務效率測算[7]及內外部動因探討[8],或綜合考量省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效率差異[9]。三是聚焦鄉村圖書館(室)評估服務供給效率及其外因[10]。另外,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更多學者基于圖書館服務鄉村的角色特征[11]、困境及破解方法[12]等角度展開研究。上述研究多從綜合服務或運營角度討論其總體效率,對于閱讀服務供給角度,現有研究還集中在路徑探索階段[13],少有研究關注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效率,故本文選取2012—2022年《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所收錄的縣市級公共圖書館省域面板數據,結合因子分析與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對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進行測度,嘗試針對現狀提出優化策略,以期促進我國基層閱讀服務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1 核心概念與理論基礎
1.1 概念界定
文化部2008年印發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指出“縣(市、區、自治縣、旗)公共圖書館是我國最基層的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14],縣級以下圖書館不具備獨立建制,其撤、設具有一定隨意性[15]。因此,基層公共圖書館指縣市級公共圖書館,街道、社區等圖書館(室)作為其基層服務的載體和補充[11],以此實現公共圖書館職能向基層的延伸覆蓋[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在此基礎上公共閱讀服務指公共圖書館等事業機構承接政府委托[17],為滿足公民閱讀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設施等[18],通過承擔公共閱讀服務供給責任使基層公共圖書館能更好地扮演鄉村振興戰略下全民閱讀進農村的推動者角色。
管理學領域中效率是指預算投入與結果產出之間的比例[19]。公共服務的效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公共資源投入與其所帶來的各項服務產出間的比例。 因此,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為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產出和效果與閱讀資源投入的比例關系。在此基礎上,本文將研究對象鎖定為縣市級公共圖書館,以此來探討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的測度問題。
1.2 理論回顧
公共文化服務范圍具有明顯區域性,相關資源雖然廣泛開放,但其實際受益者多為當地居民,從受益對象看,其應屬于針對轄域內居民所提供的地方性公共品[20]。依據財政分權理論,地方政府相較于中央政府更具有信息優勢,財政分權能夠有效促進政府提供符合當地民眾偏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從而合理配置資源[21]。因此,以對資源供給效率的科學評價為牽引,實現由基層公共圖書館體制變革帶動的效率提升顯得尤為關鍵[22]。
現有效率評價方法主要采用的是3E理論(經濟性—效率—效益)和IOO模型(投入—產出—效果),IOO模型可以涵蓋3E理論所包含的內容,以投入指標衡量經濟性,產出投入比即效率,以結果指標衡量效益,結果與投入掛鉤可測度成本效益,此外IOO模型還包含了服務供給的公平性及其影響[23],兼顧投入、產出、效果指標能夠在考察居民最終受益情況的基礎上測度服務供給效率。目前,廣泛使用的效率測度方法包括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或隨機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簡稱SFA)等方法,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從當地居民實際參與的角度測度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
2 研究設計與數據來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種對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借助因子載荷矩陣,確定因子數,最終依據因子得分函數,求得新公共因子變量的降維方法。本研究從投入—產出層面建立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指標框架,分別對投入、產出指標提取公因子,在簡化指標體系的同時保留原數據包含的大部分信息。一方面,指標間普遍具有強關聯性且存在信息重復,使用因子分析對其降維可以有效避免共線性問題。另一方面,閱讀服務供給效率的測度結果受指標個數影響,指標越少則準確度越高,一般而言指標數量應滿足:投入與產出指標數之積不大于決策單元數,且指標數之和的三倍不大于決策單元數,因此,通過提取公因子縮減縣市級公共圖書館投入產出指標個數,能夠兼顧信息覆蓋面與DEA模型結果準確度。
2.1.2 DEA-Malmquist指數分析
DEA模型最初由Charnes等于1978年提出[24],其基本模型包括CCR和BCC模型,實質是將每個決策單元的生產狀況與最佳生產前沿面進行比較,從而對其生產相對有效性進行評價[25],是一種針對多投入、多產出系統進行效率評價的非參數數學規劃方法,與本研究所構建的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投入—產出體系較為契合。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則彌補了基本模型無法對時間維度進行縱向比較的不足,適用于面板數據的處理。其主要利用距離函數構造全要素生產率指數,評價全要素生產率變動(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簡稱TFPCH)。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簡稱TFP)即給定要素投入組合能夠獲得的產出組合[26],用以衡量本研究所測度的閱讀服務供給效率。Solow[27]提出索洛余值法計算全要素生產率,他認為在總產出中剝離資本與勞動所造成的增長后其余變化即為技術進步的貢獻,隨后提出的計算方法也均以技術進步為核心。

其中,TECHCH(Technical Change,技術變動指數)評價基層閱讀服務供給中由技術背景帶來的生產邊界變動;EFFCH(Efficiency Change,綜合技術效率變動指數)評價基層公共圖書館綜合管理水平變動。

其中,PECH(Pure Efficiency Change,純技術效率變動指數)評價由基層公共圖書館管理或技術手段變化帶來的相對效率變動;SECH(Scale Efficiency Change,規模效率變動指數)評價閱讀服務投入產出規模有效性。上述指數數值含義均可理解為,大于 1 代表發生有利變動,小于 1 反之,等于 1 則說明沒有變化。
2.2 供給指標體系
本研究的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指標體系以2022年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為參考[28],綜合考慮評估標準中分值比重較大的定量指標、現有研究經驗以及數據可獲得性和可操作性,從投入—產出(產出包括閱讀服務產出與效果)角度選取指標,最終確定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投入指標包含文獻資源、財政保障、設施保障、人力資源4個部分。需要指出:①文獻資源部分在藏量外增加當年購買的報刊種類以衡量文獻資源多樣性;②財政保障部分的各種設備購置支出包含新增藏量購置費和新增數字資源購置費;③設施保障部分選取書庫面積和閱覽室面積衡量閱讀服務功能使用建筑面積,以閱覽室座席數、供讀者使用電子閱覽室終端數作為設施及功能適用性定量指標;④人力資源部分選取從業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體現人力資源配置情況。
產出指標包含讀者活動和讀者參與兩個部分,舉辦讀者活動次數衡量服務產出,包含組織各類講座次數、舉辦展覽個數和舉辦培訓班個數;讀者參與部分衡量閱讀服務主要效果,即讀者對圖書館閱讀服務及活動的參與程度。以上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2012—2022年 《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其中2022版年鑒收錄目前可獲取的最新統計數據,出于數據統計口徑一致性和數據可獲得性的考慮,未將港、澳、臺地區納入研究范圍,由于西藏缺少對應數據,本文選取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作為研究對象(不包括港、澳、臺及西藏)。

3 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與分析

3.1 公因子提取
首先,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軟件對經過預處理的投入和產出變量分別比較其相關程度,關鍵統計量如表2所示。

可見,產出投入指標KMO值均大于0.8,表明指標間具有較強相關性,適合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 s球形度檢驗顯著性p值均接近于0(<0.05),表明各指標并不獨立,可以判斷因子分析有效。
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產出投入指標的因子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8個產出指標和12個投入指標各提取出兩個公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計方差貢獻率均大于80%,表明投入和產出指標的原始內容均得到較好的保留。具體的公因子成分則如表4所示。

由產出指標旋轉成分矩陣可見,產出因子1對讀者活動參加人次、舉辦讀者活動次數、有效借書證數、書刊文獻外借冊次、書刊文獻外借人次、總流通人次等指標有較強解釋力,反映常規閱讀服務及其效果;產出因子2對流動圖書館車書刊借閱冊次、流動服務書刊借閱人次解釋力度較強,反映流動閱讀服務效果。由投入指標旋轉成分矩陣可以看出,投入因子1對供讀者使用電子閱覽室終端數、閱覽室座席數、從業人員、書庫面積、專業技術人才、閱覽室面積等指標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度,反映閱讀服務人力及設施投入;投入因子2在購書專項經費、各種設備購置支出、財政撥款、本年新購藏量、總藏量、當年購買的報刊種類等指標上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反映財政投入及文獻資源保有情況。

3.2 效率測度及分解
依據因子分析結果,將常規閱讀服務效果因子、流動閱讀服務效果因子作為新的產出指標,人力及設施投入因子、文獻及財政投入因子作為新的投入指標,利用數據包絡分析軟件Deap2.1進行DEA模型分析,測度我國30個省份近11年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借助Malmquist指數模型,綜合全部投入產出因子計算TFPCH及其所分解的各變動指數,借此分析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動態變化及其推動因素。
其中,TFPCH衡量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包含綜合管理水平與技術進步的影響,表示所獲得的常規及流動閱讀服務效果與人力及設施、文獻及財政等全部要素投入間的比例關系。TECHCH指整個環境的技術背景帶來的生產邊界移動,即所有決策單元生產水平上限(理想值)的移動,在本研究中則表示閱讀服務要素投入帶來閱讀服務產出及效果的能力上限發生的變化,這一上限是由研究樣本中投入產出狀況最好的部分決策單元得出的相對生產前沿面。PECH指技術變動帶來相對效率(實際值)的變動,隨著技術進步,用于閱讀服務的信息技術與閱讀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讀者服務等方面的管理技術均得到更新和發展,各個縣市級館間、同一縣市級館不同年份間對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水平存在差異,導致其實際投入產出情況發生變化,從而帶來相對效率的變動。SECH衡量在閱讀服務供給過程中要素投入規模變化對閱讀服務產出的作用程度,當所獲產出增加比例大于全部閱讀資源投入規模增加比例時,當前投入規模達到有效狀態。EFFCH則由純技術效率變動指數和規模效率變動指數組成,衡量包含技術與管理手段影響和閱讀資源投入規模有效性的閱讀服務供給綜合管理水平變化。

最終結果從時間和地區兩個維度分別呈現,其中時間維度的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測度結果如表5所示。
表5中各年份區間表示該時間段的相對變動,指數數值表示各期30個省份的綜合情況,指數數值小于1說明相較于上一年份,其效率或技術水平出現了負增長,大于1則相反,等于1意味著保持不變,指數數值減去1即為該年份增長率。此外,地區維度的指數結果如表6所示,所列指數數值為該省份各時期綜合值。
3.3 結果分析
3.3.1 總體情況分析
(1)時間維度的指數變動及分解情況

總體上,技術水平和供給效率均處于上升趨勢,除2019—2020年外TECHCH、TFPCH各期指數值均大于1,表明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技術水平、供給效率基本得到優化,增長率分別為22.1%、5.2%。EFFCH、PECH、SECH僅在少數年份顯示正向變動,綜合指數值均小于1,呈現一致負增長,增長率分別為-13.8%、-13.3%、-0.6%,表明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資源管理水平、技術應用效率、閱讀服務投入規模有效性總體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從指數分解來看,TFPCH可分解為EFFCH和TECHCH,綜合技術效率出現負增長,技術水平與全要素生產率一致提升,同時技術進步幅度大于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幅度,可見,技術進步是基層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動力,而綜合技術效率降低是阻礙其提高的主要因素。EFFCH可分解為PECH和SECH,三者均出現負向變動,其中規模效率負增長幅度較為微弱,而純技術效率負增長幅度較大,可見,純技術效率降低是導致綜合技術效率負增長的主要因素。
(2)地區維度的指數變動及分解情況
在此期間,有21(70%)個省份的TFPCH大于或等于1,意味著我國大多數省份在近11年間整體實現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正增長,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4個省份年均增長率達10%以上,遼寧、重慶等7個省份年均增長率在3%以下,效率上升趨勢較為平緩。此外,有9個省份供給效率略有下降,降幅均在3%以內??梢?,我國省域范圍內基層閱讀服務供給水平整體處于平穩中提升的趨勢,但除少數地區達到年均大幅增長外,多數地區效率升幅較小,且部分省份還存在效率降低的情況,總體上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還處于增長較為滯緩的狀態。從其分解情況來看,所有省份年均TECHCH均大于1,超過半數省份基層閱讀服務伴隨較為明顯的技術進步,進步率在20%以上,其他地區進步幅度相對較小,但也均在10%以上。與此同時,僅有廣東、浙江兩個省份的年均EFFCH達到1,綜合技術效率廣泛處于負增長狀態,各省份負增長率均在20%以內。由此可見,基層公共圖書館資源配置及管理策略的不合理是阻礙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技術進步動能的釋放則為供給效率保持上升提供保障。
3.3.2 區域差異分析
(1)TFPCH區域差異
東部除海南以外的其他省份TFPCH均大于1,全要素生產率正增長地區占90.9%;中部有河南、湖南、安徽、江西4個省份的TFPCH大于1,正增長地區占50%;西部有四川、重慶等7個省份的TFPCH大于1,占比為63.6%,相比于中部略有優勢。各區域指數均為幾何均值,如表7所示。

結合表6、7的結果,TFPCH得到提高的省份比例表現為東部>全國>西部>中部,東、中、西及全國范圍內TFPCH均值均高于1,同時區域間差異較為明顯,表現為東部>全國>中部>西部。因此可以判斷各區域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增幅整體上表現為東部>中部>西部,大致沿東向西依次遞減。
(2)TFPCH變動分解區域差異
各區域技術水平均有提升,東部年均技術進步率為28.7%,進步幅度明顯領先,中、西部進步率基本相當,分別為18.7%和18.2%。綜合技術效率則均出現下降,東、中、西部下降幅度依次為12.7%、13.7%、15.1%。區域整體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也普遍呈下降趨勢,僅西部規模效率得到小幅提升,增長率為0.4%。此外,各區域整體指數直觀比較如圖1所示。

從圖1能夠發現,TFPCH和TECHCH結果均呈現為東部大幅領先于其他區域,但東部在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方面優勢較小,在規模效率方面則不具備優勢,因此,可以判斷東部技術的明顯進步是其獲得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西部全要素生產率僅增長0.4%,同時其規模效率提升最為領先,技術進步幅度與中部相近,因此,可以判斷純技術效率提升的不足是造成西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
4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4.1 主要結論
4.1.1 技術進步促進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增長,但技術應用仍需加強
近11年我國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從10.8%逐步放緩到6.2%,閱讀服務供給效率整體增長較為滯緩,期間綜合技術效率持續降低而技術水平保持較大幅度的進步,使全要素生產率總體上升,在2016—2018年等時期表現尤為明顯??梢?,技術進步能夠一定程度上平衡閱讀資源投入與管理策略等方面不足所帶來的供給乏力,在綜合技術效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保障基層閱讀服務供給效率的提高;而對技術手段的應用效率較低則抵消了技術進步帶來的部分有利影響,使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增長整體上小于技術進步幅度。
4.1.2 閱讀供給區域效率與經濟水平一致,但受資源投入影響較小
研究時期內各區域閱讀服務整體供給效率增長區別明顯,形成東部>中部>西部的差異梯度。而本研究按政策及經濟區域劃分東、中、西部,其中東部為較早受惠于沿海開放政策的省份, 經濟發展水平最高,中部經濟實力次之,西部包括西部大開發政策范圍內的省份,主要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因而各區域基層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差異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為一致。就投入力度而言,歷年數據整體趨勢顯示西部縣市級公共圖書館機構投入量明顯大于東、中部,其財政、設施、人力方面投入力度也均強于中部,但其服務讀者量整體上少于東部和中部,舉辦讀者活動和讀者參與情況同樣逐漸呈現出落后于中部的趨勢,因而中部基層公共圖書館在綜合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方面都展現了優于西部的發展潛力,可見,政策期望與產出效果并未完全匹配,存在資源管理低效的情況,閱讀服務成效也已然不再單純由投入主導。
4.1.3 技術、管理、規模有效水平不同帶來區域閱讀供給效率差異
東部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效率上升的領先主要歸功于技術進步,其在經濟文化基礎、人才流入、數字基建等方面均處于先動地位,相較于中、西部更具有技術創新優勢,而在投入規模方面的劣勢則是阻礙其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時東部各地區人口密集,讀者受眾較為多元化,更要注重服務策略改進和投入結構優化。中部基層公共圖書館管理技術的相對高效應用使其閱讀服務綜合管理水平相較西部更為理想,而技術進步幅度較小是其供給效率低于東部的主要因素,加速閱讀服務信息與管理技術開發引進是縮小其與東部供給效率差距的必要之舉。西部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要素供給規模變動有效性優于其他區域,但其技術水平與技術應用效率均有待提高。伴隨閱讀需求的廣泛化和多樣化,閱讀服務高效供給不僅僅取決于資源投入力度,西部在管理技術應用上的相對落后使其投入大于中部但服務實踐效率卻表現稍弱。
4.2 對策建議
4.2.1 加速閱讀服務技術融合,兼顧供需兩側管理模式轉變
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須減少對低技術含量服務活動的依賴,融合閱讀服務與技術成果,追求短期保障供給水平,避免長期對技術和人才的擠出效應,從正面為閱讀服務供給增效提供持續動力。同時,要在供給側提高資金投入與管理方式的匹配度,避免依靠單一驅動提升閱讀服務供給水平;在需求側增強服務內容與群眾需求的協調性,提升居民參與率,從側面打破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增長阻滯。在保障增長動力方面,基層公共圖書館應依托當地數字基礎設施條件,加強以云計算、物聯網等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應用,針對前沿技術應用與服務手段革新開設培訓課程,將培訓結果融入技術人員工作考評。同時,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依據該館實際面向的閱讀需求調整準入人員結構,從知識層次、學科門類等多角度適配讀者需要;圍繞知識創新和服務效果對在職人員進行工作成果考核,并形成相應的獎懲辦法,逐步培養專業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突出的人才隊伍。在脫離增長滯緩現狀方面,一是基層公共圖書館要著重提升綜合管理水平以保障供給側財政投入增加與管理體制轉變合理互嵌,閱讀資源建設避免滯后化、隨意化、庸俗化,緊跟時況保持常態化更新,立足讀者需求科學調整資源結構,結合地方傳統文獻形成特色館藏,同時閱讀資源推廣避免一刀切,細分服務對象并實施菜單式供給。二是基層公共圖書館要加強居民閱讀需求調研,做好準確感知讀者需求、服務面向讀者需求的需求側管理工作,充分調查不同群體閱讀能力、文化習慣及閱讀訴求,找準服務切入點;跟蹤閱讀服務供給效果反饋,將讀者參與率和滿意度作為閱讀服務質量衡量核心指標,促進精準供給。
4.2.2 強化閱讀服務效率評估,促進財政資源區域間精準配給
需要推動閱讀服務供給擴張由投入驅動轉向管理驅動,在保障政策投入增加與資源管理改進的一致性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在資源管理上加強績效監督,促進基層閱讀財政投入和供給效率精準匹配。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資源利用效率評估,將表現較好的基層公共圖書館設立為績效標桿,推廣已有的高效管理模式;同時,避免產值競賽,以閱讀服務效果作為評價重心,促進基層公共圖書館內部競爭,為管理變革提供創新激勵和競爭壓力。其次,在財政投入上提高投入策略科學性,引導區域基層閱讀全面穩定發展。將第三方效率評估結果作為政策依據,平衡地區間資源投入,打破館間資源壁壘,促進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動,避免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條件陷入地區間的馬太效應。此外,通過政府購買閱讀服務引入社會力量,培育基層閱讀服務供給市場,營造適度的館間競爭和行業間競爭,激發基層公共圖書館能動性,促進其自覺探索管理創新,從而實現基層閱讀服務供給效率的全面增長。
4.2.3 針對性優化區域差異,謀求東中西閱讀供給效率均衡發展
東部閱讀服務投入規模的優化需要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館內與館間多措并舉,各基層館在增加資源投入保障閱讀服務供給能力的同時,也要對當前規模有效程度追蹤把控,建立投入增量約束機制,避免閱讀服務資源產生冗余而降低其投入有效性;同時促進館間聯合,推動閱讀資源投入共享,將投入規模的考察延伸至區域范圍,提高東部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供給網絡的完整性,使資源投入免于擁擠在本館內部,形成規模效益從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就西部而言,提高其技術應用效率關鍵在于確保當地居民對閱讀服務擁有較高的接觸意愿以及理想的接觸環境,基層公共圖書館在推廣科普服務,提高民眾文化素質與閱讀能力的同時,需要構建有效的閱讀服務延伸網絡,推進縣市級館為總館的總分館制建設,加快資源流動,并結合“圖書館+”模式發掘多種承接載體與服務場景,擴充電子閱讀資源傳播渠道。此外,中、西部應根據當地資源稟賦情況,將圖書館融合到產學研合作機制中去,形成協同創新網絡,加速技術進步,縮小區域差異,從而促進各區域基層閱讀服務供給效率均衡增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22-11-2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 content_5325534.htm.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1-28].http://www.gov.cn/xinwen/ 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 王惠.我國公共圖書館靜態和動態效率測評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5,35(1):30-36.
[4] 傅才武,張偉鋒.公共圖書館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數據的DEA-Malmquist模型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7(3):81-89.
[5] 張啟春,范曉琳.我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績效的評價與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7(17):72-75.
[6] 楊林,許敬軒.地方財政公共文化服務支出效率評價與影響因素[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4):7-13.
[7] 傅才武,張偉鋒.基于DEA模型的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率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8,27(2):26-35.
[8] 張璐,陳曉華.我國縣級圖書館服務效率演化的內外部干擾因素探討[J].圖書館,2019(2):7-12,18.
[9] 王婷,李少惠.我國公共圖書館效率的層級差異及其動因分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9(5):11-20.
[10] 李少惠,韓慧.西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及收斂性分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 37(6):54-63.
[11] 陳子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圖書館的角色轉換分析[J].圖書館,2020(8):58-61.
[12] 張珺,張峻琦.新時代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究[J].圖書館,2022(6):86-90.
[13] 聶勇浩,鄭儉.公共閱讀服務不同供給模式的特征、優勢與局限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20(21):76-82.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16.
[15] 余巨平.獨立建制是鄉鎮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J].圖書館建設,2009(10):77-79.
[16] 于良芝,邱冠華,許曉霞.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31-40.
[17] 巫志南,馮佳.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1(3):34-41.
[18] 徐同亮.全民閱讀背景下我國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設探究[J].圖書館論壇,2014,34(8):28-35.
[19] 張偉鋒,宋紅文,覃紅.公共圖書館投入產出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9,38(6):1080-1092.
[20] 王銀梅,朱耘嬋.基于面板數據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研究[J].經濟問題,2015(6):35-40.
[21] 安彥林,李齊云.財政分權與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7,32(3):68-75.
[22] 廖雯玲.基層圖書館內源發展動力機制形成的現實可行性與障礙[J].新世紀圖書館,2021(5):11-16.
[23] 龔璞,楊永恒.財政分權、政府規模與公共服務成本效益——基于2002—2012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17,10(5):144-170,219.
[24]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
[25] 顏鵬飛,王兵.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增長:基于DEA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4(12):55-65.
[26] 蔡躍洲,付一夫.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中的技術效應與結構效應——基于中國宏觀和產業數據的測算及分解[J].經濟研究,2017,52(1):72-88.
[27] SOLOW R M.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0-320.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的通知[EB/OL].[2022-12-11].https://zwgk.mct.gov.cn/ zfxxgkml/ggfw/202206/t20220602_933319.html.
[29] 范坤,馮長煥.因子分析中指標數據如何正確預處理[J].財會月刊,2013(6):85-88.
[30] 陳鵬宇.線性無量綱化方法對比及反向指標正向化方法[J].運籌與管理,2021,30(10):95-101.
[31] 徐林明,李美娟.動態綜合評價中的數據預處理方法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0,28(1):162-169.
[作者簡介]
嚴貝妮 1980年生,安徽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公共文化服務、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本文通訊作者。E-mail:yanbenney@163.com。周 寅 1998年生,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共文化服務。劉 婉 1998年生,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共文化服務。
[收稿日期:2023-06-08 修回時間: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