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新能源風電、光伏及儲能系統的消防安全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和技術應用策略。評估了風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以及儲能系統的消防安全風險。探討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包括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應急預案制定與演練。介紹了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消防安全防護技術和消防應急救援技術在新能源系統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綜合管理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新能源系統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新能源系統;消防安全;消防管理
引言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風電、光伏和儲能系統在能源結構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新能源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風險,可能導致嚴重的火災事故。為確保新能源系統安全運行,對其消防安全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應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通過系統的風險分析和管理策略研究,為新能源系統安全運行提供參考[1]。
一、新能源系統消防安全風險分析
(一)風電系統的消防安全風險
風電設施的火險主要因素是電氣故障與機械過熱。在風電裝置內部,諸多電氣構件如變壓器、電纜和配電箱等在運作中易于因超負荷或短路等故障導致電火。風力發電機組件,如齒輪箱、軸承等,在長時間重負荷工作下會因摩擦產生熱量。若冷卻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或潤滑不足,可能引發局部高溫乃至火災。對于風電設備而言,塔架與機艙內普遍存在大量易燃物質,如絕緣和電纜外皮,一旦失火,難以抑制。因此,開展風電系統的整體消防安全評價,裝備必要的監控與滅火裝備,并制定嚴謹的應急計劃,是防火事故預防和應對的關鍵策略。
(二)光伏發電系統的消防安全風險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消防安全隱患主要來源于電氣設備和光伏組件。組件在陽光照射下持續工作易產生直流電弧。特別是在連接點和接線盒處,若連接不牢固或絕緣破損,電弧可能引發火災,光伏組件的直流電特性導致火災時熄滅電弧困難,加大了火災撲救難度。光伏系統中逆變器扮演關鍵角色,其轉換電能時若遇到過載、短路等電氣故障,可能導致火災。長期放置于戶外的光伏電纜,其絕緣層可能因高溫、紫外線等自然環境的侵蝕而老化、損壞,從而增加了發生電氣火災的概率。針對光伏發電系統,必須關注電氣設備的品質及安裝標準,周期性對光伏板和電纜進行檢查與保養,同時配備適宜的防火手段,以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作[2]。
(三)儲能系統的消防安全風險
儲能裝置的防火安全問題主要源于電池技術及其管理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鋰離子電池雖能量密度高,但熱失控隱患不可忽視。當鋰離子電池遇到過充、過放、短路或外力損傷時,可能會觸發熱失控現象,進而引起電池溫度急劇上升,產生高溫和易燃氣體,從而有可能導致火災。儲能系統一般由眾多電池單元構成,單元間的互相作用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一旦某個單元出現故障,可能迅速影響到整個系統,從而增加了火災發生風險。儲能系統的電力設施,如變流器、配電柜等,同樣潛藏電氣火災風險。儲能電站一般采取集中式布局,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擴散迅速,增大了救火工作難度。同時,儲能系統內部空間相對封閉狹小,給滅火作業和人員緊急疏散帶來了較大挑戰。在儲能系統開發和使用過程中,必須將消防安全放在首位,選用高安全性的電池技術,并裝備全面的溫度監控、火警報警以及自動滅火系統。同時,還需編制細致的應急響應計劃,并定期進行實操演練,以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3]。
二、新能源系統消防安全管理
(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體系
為了保障新能源系統安全運行,關鍵在于構建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與《企業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各企業必須建立專門的消防安全管理機構,并配備專門的消防管理人員,執行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依據《企業職工消防安全培訓規定》,企業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安全培訓體系,周期性對所有職工進行消防安全知識的系統教育,旨在增強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以及提升他們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針對電氣設備的從業人員,必須加強其在火災防治及應急處理方面的專業訓練。企業需根據《消防安全檢查規定》,建立一套完備的消防安全檢查和評估體系,確保定期對消防設施和設備進行檢查,并對發現的安全隱患立即進行整改,編纂一套詳盡的消防安全資料,詳細記錄定期消防安全審查、潛在風險整改、緊急疏散練習等關鍵信息,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二)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
構建及保養消防系統是保障新能源項目安全的基礎。須依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電氣設備防火設計規范》的規定,恰當設置各類消防設施,包括火災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等。在風電領域,關鍵在于給風力發電機塔架以及變電站等重要部位裝配高效的火災監測與撲救設備。在建筑屋頂的光伏系統中,特別是在逆變器、配電箱等電氣設備附近,應裝置火災報警與滅火系統,以防電氣火災擴散損害建筑本體。對于光伏系統,電纜接頭處需裝置煙霧報警器,以便快速識別并處理潛在的火災風險。針對儲能裝置,須特別留意電池組的溫度控制與消防設備配套。依據《儲能電站設計防火規范》,儲能電站必須裝備自動火災報警及滅火系統,如細水霧或氣體滅火設備。同時,必須裝置溫控監測系統,對電池組溫度實行及時跟蹤,避免因過熱導致的失控狀況引發火災。按照《消防設施維護保養規程》,企業需要定期對所有消防設備進行檢修和測試,以保障其正常運作[4]。
(三)消防應急預案制定與演練
擬定周詳的消防應急計劃并定期實施操練,對于增強新能源系統處理火災事故的效能至關重要。按照《企業消防應急預案編制指南》,企業須根據自身具體狀況,制定既科學又合理的消防應急計劃,應急預案需涵蓋火災報警流程、初期火災應對策略、人員安全撤離計劃、救援組織構建及其職責劃分等關鍵要素。針對風電設施,須突出構建風力發電塔與變電站的火災應急響應機制,詳細列舉報警與應對步驟,同時確保高空作業者在緊急狀況下的安全撤離。針對儲能裝置,制定緊急響應計劃時,必須著重于電池過熱可能引起的火災事故應對,計劃中須詳述溫度監測系統啟動報警后的具體應對步驟、初期火災滅火手段以及人員安全撤離方案。針對儲能系統可能發生的火災,應急預案需詳細列出個人防護手段及救援設施配備標準。按照《企業消防演練管理規定》,企業需半年開展一次全面消防演習,檢驗應急方案的有效性和員工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應對火災預警、初起火災撲救、人員安全撤離等關鍵環節進行實操訓練,以確保每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流程,從而提升整體的應急救援能力[5]。
三、新能源系統消防安全技術應用
(一)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
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構成了保障新能源系統消防安全的關鍵環節。它通過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能迅速發現火災隱患,有效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在風能、太陽能以及能量儲存裝置中,機械的超溫狀態往往是火災事故的直接導火索,依據《電力設備運行維護標準》,利用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DTS),實現對廣闊區域溫度波動的及時監控。DTS系統利用光纖傳感器通過光信號檢測溫度變化,監控范圍能覆蓋數十公里,一旦某個區域溫度超出設定界限,系統即刻激活報警機制。光伏系統火災防范關鍵是監控電氣設備的故障,如電弧故障檢測,實時追蹤電流、電壓、溫度等變化。依據國家級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資料,部署電力火災監視器能夠令電氣火災事件數量大約下降70%。在光伏發電系統中,安裝電弧故障檢測裝置能有效監控電纜與接線盒內的電弧產生,從而預防由接觸問題引起的火災事故[6]。
(二)消防安全防護技術
在新能源領域,消防安全防護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任務是在火災發生時迅速控制火勢蔓延,確保設備和人員安全。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的要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被大規模部署在風電場、光伏電站的變電站等關鍵位置,以確保火災防控安全有效。該系統利用煙霧、溫度感應器等火災探測器,實時監測周圍環境。一旦發現火情立即啟動自動控制機制,激活噴淋設備,噴射水霧以快速抑制火災。火災發生時,探測器立刻捕捉火情,將警示信息發送至監管中樞,觸發一系列救火程序,包括啟動供水系統并開啟噴淋裝置,水流直沖火點,有效降低高溫并控制火情蔓延。據國家消防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所示,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害方面表現卓越,能使火災損失率減少大約四成。
按照《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70-2005)的規定,適用于儲能設施以及風電機組內部空間狹小、設備緊湊場所的滅火系統,常見的滅火氣體如二氧化碳、七氟丙烷等,滅火時不產生積水,適合用于撲救電氣火災。具體流程為:火災探測器識別到火情后,自動啟動風控系統立即切斷通風,并激活氣體滅火設備。滅火介質通過輸送管道直達火源,快速減少氧氣含量或終止化學反應,實現高效滅火。據國家消防技術服務機構資料顯示,采用氣體滅火系統能顯著抑制電氣火災,使其滅火效率高達95%以上。依據《細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898-2013),該系統通過高壓噴射產生細水霧,依靠水霧蒸發時吸收熱量以及其阻隔空氣的能力,達到高效滅火的目的。本裝置適用于利用太陽能進行電力生產的光伏系統以及配套的儲能設備,對電氣組件和電池單元進行管理和維護[7]。
(三)消防應急救援技術
在處理新能源系統火災事故時,消防應急救援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關鍵目標在于火災發生時迅速且有效地控制火勢蔓延,確保人員與設備的安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要求,對于風電、光伏以及儲能系統的關鍵區域,必須配備智能化的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這套設備在火情出現時,能自動激活緊急照明系統,發出明確的逃生指引,保障人們能快速而安全地從火災現場撤離。具體流程為:火災報警器一旦感應到火情,自動啟動備用電源,點亮緊急照明和指示燈,指示人員沿預定路線快速安全疏散,依據國家級消防設備檢測中心的資料,智能型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技術的運用,能將人群撤離時間縮減一半。
依據《消防機器人應用指南》,在火場中,這些高科技救火設備能迅速行動并高效進行滅火作業。它們特別適合于儲能系統和風電場等傳統火災撲救挑戰性較大的場合。工作流程為:火情發生后,指揮中心借助監控設備鎖定火點,隨即派遣消防機器人出擊。該機器人沿預定路線自主抵達事故地點,利用高壓水槍或干粉滅火裝置進行撲救。消防機器人搭載了紅外熱成像技術和氣體感應器,能夠同步跟蹤火源的熱度和檢測有害氣體的密度,進而靈活調整撲救方案。
結語
總之,通過對風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消防安全風險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和技術應用策略。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加強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以及應用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消防安全防護技術和應急救援技術,是提高新能源系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管理經驗的積累,新能源系統的消防安全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參考文獻
[1]節連彬,趙嘉興,劉毅敏.基于特征識別的變電站消防監控圖像處理方法[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23,45(06):704-709.
[2]王俊杰,魏穎娜,曾鵬.變電站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設計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21):48-50.
[3]魏穎娜,王俊杰,曾鵬.變電站消防應急處理及救援措施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20):101-103.
[4]孫巖.220kV附建式變電站消防設計常見問題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7):49-51.
[5]程言妍.變電站中雨水系統與消防系統功能融合的研究[J].工業用水與廢水,2023,54(03):85-88.
[6]陳暉,汪奎.變電站消防驗收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5):111-113.
[7]董梅,張馨予.變電站消防驗收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3,13(16):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