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速,各類建筑密集,火災風險日益增加,對消防執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如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消防執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消防執法規范化顯得尤為重要,關系到公共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然而,現有的消防執法模式在面對復雜多變的消防安全環境時,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執法標準不統一、協同效應不足等問題,制約了消防執法效能的提升。因此,探索基于協同機制的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路徑,旨在通過跨部門、跨領域和跨層級的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執法效率,以滿足新形勢下的消防安全需求,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關鍵詞:協同機制;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
引言
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對于維護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協同機制在消防執法中的應用,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減少因執法不規范導致的安全隱患。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新型風險的涌現,消防執法面臨新的挑戰,亟須創新管理模式,協同機制的引入可增強各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提升應對復雜火險的能力[1]。因此,加強協同機制研究不僅具有理論價值,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對提升我國消防執法的整體水平和響應速度具有深遠影響。
一、協同機制概述
協同機制是指通過協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個體,使其協同一致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或能力。在新形勢下,協同機制在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跨部門協同: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如消防、公安、市監、住建等。通過跨部門協同,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提高執法效率和效果[2]。跨領域協同: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僅涉及消防領域,還涉及法律、技術、管理等多個領域。通過跨領域協同,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提升執法水平和能力。跨層級協同: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需要各級政府和消防機構共同參與。通過跨層級協同,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3]。
二、基層消防工作站的協同意義
(一)加強宣傳教育效果
基層消防工作站與消防大隊協同開展普法宣傳及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消防安全法治意識,增強社會整體的消防安全預防能力。傳統的普法及宣傳教育方式局限于消防機構單一開展,覆蓋面有限,針對性不足?;鶎酉拦ぷ髡九c消防大隊協同配合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將極大提升普法的時效性、針對性。例如,基層消防工作站和消防大隊配合,與教育部門合作,在鄉鎮學校由基層消防工作站人員開展消防安全培訓,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貼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消防安全法治意識。同時,與媒體、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多方力量協同,利用鄉鎮使用度較高的宣傳平臺,針對日常檢查發現的違法行為,普及消防法律知識及安全知識,逐漸形成全社會關注消防、參與消防的良好社會消防法治氛圍。
(二)加大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力度
基層消防工作站通過協同機制的實施,有效增加日常消防監督檢查的深度和廣度。首先,獨立開展日常消防安全檢查,對超出監管范圍的可及時向消防大隊報備,提請共同對該場所的消防設施配置開展檢查,確保其合規性和有效性[4]。其次,基層消防工作站可針對轄區監管實際與消防大隊共同制定適合鄉鎮基層的執法流程規范化要求,確保執法過程的規范性和公正性,防止隨意執法或選擇性執法現象的發生。此外,跨層級協同,實現上級消防機構對下級的指導和監督,確?;鶎酉拦ぷ髡镜陌踩珯z查標準一致,防止因地域差異導致的監管漏洞。例如,通過定期的聯合檢查行動和統一的培訓,提升各地消防工作站的檢查能力和標準執行一致性,有效消除潛在的消防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基層消防工作站負責轄區內的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消防大隊提供專業化指導,共同發現并及時處理火災隱患,降低火災發生概率。
(三)提升執法效率和質量
基層消防工作站與消防大隊通過協同配合,能夠共享消防資源,如消防車輛、消防器材等,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調配資源,提高火災隱患排除效率。同時,消防大隊對基層消防工作站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確保基層消防工作符合規范要求,提高執法質量。
三、協同機制在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中的挑戰
(一)部門間協同不足
一方面,由于各部門職責劃分不清,導致在面對復雜的消防安全問題時,出現權責交叉或者職責真空,影響執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大型活動的消防安全保障中,消防救援部門、公安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不夠順暢,導致安?,F場對未能及時解決的火災隱患的現場值守協調配合不足。另一方面,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使得火災預防和應急響應的聯動性大打折扣。此外,缺乏統一的協調機構和協調機制,在處理跨部門消防事務時,決策過程繁瑣,響應速度緩慢。
(二)社會力量參與有限
在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中,社會力量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目前的社會力量參與程度仍然有限,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普遍較弱,對消防法規的理解和遵守程度不夠,導致預防為主的消防理念難以深入人心;二是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消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渠道,限制了他們在消防預防和應急響應中的作用發揮;三是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尚不完善,人員培訓、組織協調和持續動員機制亟待加強。
四、基于協同機制的新形勢下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路徑
(一)完善協同機制,強化部門間合作
消防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如公安、應急管理部門以及住建等部門,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至關重要。首先,應建立常態化的協調會議制度,定期進行信息交流,確保在消防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隱患排查等方面的工作同步進行。其次,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或建立聯合工作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工作格局。再次,引入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對于重大消防安全隱患,各部門共同行動,提高執法效率和執行力。例如,在大型活動的安全保障中,消防部門可與公安、交通等部門協同,確?,F場秩序和消防安全。最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平臺,打破信息孤島,提升協同執法的精確性和響應速度。
(二)優化執法流程,提升執法效率
當前,消防執法過程中存在流程繁瑣、信息傳遞不暢等問題,導致執法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執法流程進行梳理和改革,以實現更加高效、便捷的執法模式。首先,應精簡不必要的程序,減少執法過程中的冗余步驟。例如,建立標準化的執法流程模板,將常見類型的消防違法行為處理流程進行統一,降低執法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提高執法速度。其次,引入信息化手段,實現執法流程的數字化和自動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實現執法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和處理,減少人為錯誤,提高決策效率。例如,開發消防執法信息系統,將立案、調查、處罰等環節集成在一個平臺上,實時更新案件進度,便于各級部門間的協調與監督。此外,強化執法過程的公開透明,提高公眾參與度。通過公開執法流程和標準,使公眾了解消防執法的具體步驟,增強其對執法公正性的信任,同時也能接受社會的監督,促進執法效率的提升。最后,實施定期的流程審查和評估,確保執法流程的持續優化。通過定期檢查和分析執法數據,找出流程中的瓶頸和問題,及時調整和完善,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消防安全環境。
(三)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
首先,應定期開展專業培訓,確保消防執法人員熟悉并掌握最新的消防法規、技術和標準,提升其法律素養和業務能力。其次,引入競爭激勵機制,通過定期考核和評估,促進執法人員自我提升,激發工作積極性。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執法人員公正無私、依法行政的職業操守。同時,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隊伍。最后,建立完善的晉升機制及技術轉行政機制,使有能力、有成績的執法人員得到應有的發展機會,能夠走上行政管理崗位,以此提升整個隊伍的執法水平和執行力。
(四)強化信息化建設,提高執法效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消防執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過建立統一的消防信息平臺,實現執法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例如,運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各類消防設施的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此外,信息化還能夠提升執法效率。通過數字化的執法系統,實現線上辦理審批、案件追蹤等功能,減少紙質文件流轉,縮短處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建立電子化的執法檔案,方便查詢和管理,確保執法過程的規范性和公正性。此外,信息化有助于增強公眾參與和監督。通過手機APP、社交媒體等渠道,公眾獲取消防信息,報告火警,也能對消防執法進行監督,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例如,開發消防舉報投訴平臺,鼓勵公眾參與消防安全治理,提升消防執法的社會影響力。
(五)加強社會監督,提高執法透明度
通過公開執法信息、接受公眾反饋和建立有效的投訴舉報機制,增強公眾對消防執法的信任度,促進消防部門自我約束和改進。首先,應定期公布消防執法數據和典型案例,使公眾了解執法標準和過程,防止暗箱操作。其次,借助新媒體平臺,實時發布執法動態,回應社會關切,增強信息的即時性和互動性。同時,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參與消防執法監督,對于投訴舉報及時調查處理并公示結果,確保公正公平。此外,通過舉辦公開論壇或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社區代表等多方參與,共同討論消防執法問題,提升執法的社會認同度。
(六)加大基層消防站協同力度,提高應急救援效率
通過加強基層消防站與大隊及鄉鎮其他執法機構之間的協同,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提高火災隱患及違法行為處置能力和普法宣傳教育能力。一方面,通過建立跨層級、跨部門的聯動機制,基層消防站在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時能迅速調動本級其他部門及上級力量,形成合力,減少火災隱患整治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基層消防站還可與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展消防普法宣傳及安全培訓,提高公眾的消防法治知曉度及自救互救能力,將火災防控工作前移,降低災害發生風險。通過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消防防控網絡。
結語
綜上所述,協同機制在消防執法中體現在跨部門、跨領域和跨層級的合作上,基層消防工作站的協同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凸顯,顯著提升了普法宣傳、隱患排查能力及消防執法的規范化建設。在具體實踐中,需完善協同機制、優化執法流程、加強隊伍建設、強化信息化、增強社會監督以及提升基層消防站協同,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確保公共消防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參考文獻
[1]任賽華.A市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監管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22.
[2]劉紀達.消防執法改革實踐路徑探析[J].武警學院學報,2021,37(08):73-77.
[3]尤亞云,李強,申智超,等.基于貝葉斯網絡的城市消防安全協同治理效果評估[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2,41(05):630-634.
[4]俞明勛.利用智慧消防提升消防監督工作效率[J].中國科技投資,2021(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