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防電梯作為高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安全設施,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承擔著快速疏散人員、輸送消防器材及救援人員的重要職責。因此,對其定期進行嚴格的檢驗是確保其功能正常、響應迅速的關鍵。本文探討了消防電梯檢驗過程中的若干注意事項,包括檢驗前的準備工作、檢驗項目與標準、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以及檢驗后維護與管理的重要性。通過綜合分析,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套全面、系統的消防電梯檢驗思路,以提升建筑物在緊急情況下的安全應對能力。
關鍵詞:消防電梯;檢驗;注意事項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數量急劇增加,消防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消防電梯的有效運行成為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和控制火勢蔓延的關鍵因素之一。消防電梯不同于普通電梯,它需要具備特殊的防火、防煙、緊急電源供應及快速響應等特點。因此,對消防電梯進行定期、專業檢驗,不僅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更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表現。
一、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一)檢驗計劃的制定與審批
檢驗計劃的制定須基于現行的國家和地方電梯檢驗技術規范,如TSGT7002-2011《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消防員電梯》及后續修訂內容。計劃應明確檢驗范圍、檢驗項目、檢驗方法、所需資源(包括人員、設備)、時間安排、潛在風險及應對措施等內容[1]。完成后,檢驗計劃須提交給相關部門或主管進行審批,確保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時也為檢驗工作的合法性提供支持。
(二)檢驗團隊的專業培訓與資質要求
消防電梯檢驗工作高度專業,因此檢驗團隊成員必須持有相應的電梯檢驗資質,如電梯檢驗師證書,并且要定期接受專業培訓,以保持對最新檢驗技術和標準的了解。培訓內容應涵蓋消防電梯的特殊構造、功能要求、檢驗標準、安全操作規程以及緊急情況處理等。此外,團隊成員還需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檢驗活動符合規定要求。在團隊構成上,應確保具備豐富經驗的技術負責人指導整個檢驗過程。
(三)建筑物基本情況與消防電梯資料審核
檢驗前需對建筑物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的使用性質、樓層分布、消防設施布局等,這些都可能影響消防電梯的配置和使用效能。同時,要對消防電梯的相關技術資料進行全面審核,包括電梯出廠合格證、安裝調試報告、歷年的檢驗報告、維保記錄、應急預案等,確保所有資料齊全、有效,以便于評估電梯當前狀態及歷史問題,為制定更為精準的檢驗方案提供數據支持[2]。此外,還需檢查電梯的標識、警示標志是否完整清晰以及確認電梯的維護保養合同是否有效、維保單位是否具有相應資質。
二、消防電梯檢驗的主要項目
(一)電梯井道及機房的防火隔離措施
該檢驗項目主要集中在確保電梯井道和機房的防火設計能夠有效防止火勢蔓延。需要評估井道墻壁、頂部的耐火等級和完整性,檢查井道與各層樓板間的防火封堵是否到位,確認電梯廳門及機房入口是否裝有符合標準的甲級防火門、門的閉合與密封性能是否良好以及檢查電纜和管道穿過防火分區的封堵措施是否完善,以防止火災通過這些途徑擴散。
(二)緊急操作與報警系統的有效性驗證
此環節著重于驗證消防電梯在火災情況下緊急操作功能的可靠性和報警系統的響應速度。檢驗內容包含觸發消防電梯迫降按鈕,監測電梯是否能迅速下降至首層并發送反饋信號;模擬火災情景,檢驗消防控制室能否手動及自動控制電梯,并接收成功操作的信號[3];測試轎廂內專用電話是否能順暢連接至消防控制室或電梯機房;檢查電梯內的緊急報警裝置是否能及時啟動并準確報警。
(三)防火門、防煙密封及緊急照明測試
檢驗中還包含對電梯區域的防火門、防煙設施以及緊急照明的效能評估。具體檢驗防火門的自動關閉機制是否正常工作、防煙密封措施是否能有效防止煙霧滲漏;檢查緊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是否在斷電情況下自動啟動、亮度是否達到規定標準以及照明持續時間是否滿足逃生需求。
(四)應急電源及備用電池功能檢測
對消防電梯的應急電源和備用電池進行嚴格檢測,確保在主電源中斷的情況下,電梯仍能依靠應急電源維持必要的運行。驗證應急電源切換的自動化與穩定性,測量備用電池的充電狀態、容量以及在模擬斷電情況下的供電能力,確保電梯能完成至少一次完整的上行或下行行程,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緊急照明和通信設備運行。
(五)載重、速度與平層精度檢查
為了確保消防電梯在滿載情況下的穩定性和效率,須對電梯的載重能力、運行速度和平層精度進行測試[4]。需要模擬滿載條件下的電梯運行,驗證是否能達到設計的最大載重量而不影響運行性能;測量電梯在不同樓層間的實際運行速度是否符合安全標準以及檢驗電梯停靠時的平層精度,即轎廂地板與樓層出口的高度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確保乘客能夠安全、迅速進出。
三、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電氣系統故障與維護
電氣系統作為消防電梯運行的核心,其穩定性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電梯的應急響應能力和安全性。電氣系統常見問題包括控制系統邏輯錯誤、電路板短路、電源不穩定導致的運行中斷以及各類傳感器和繼電器的失效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維護與故障排除策略。
1.定期落實電氣系統檢查與維護。這包括對電梯控制柜內外進行清潔,確保良好的散熱環境;檢查并緊固所有電氣接線,避免因接觸不良引發的故障;利用專業工具檢測電路絕緣性能,預防漏電風險;對控制系統軟件進行定期更新,以適應最新的安全規范和技術要求。此外,應建立電氣系統日志,記錄每次檢查的結果和維護細節,為故障追蹤提供線索[5]。
2.快速、準確完成故障診斷。利用現代故障診斷技術,如通過讀取電梯控制系統中的錯誤代碼,可以迅速定位故障源,減少排查時間。對于發現的故障部件,如燒毀的保險絲、損壞的繼電器或接觸器,應及時進行更換,并使用原廠配件或符合規格的替代品,以確保更換后的系統性能與兼容性。
3.采取預防性替換策略。對于易損件,如電容器、電阻等,盡管未達到完全失效狀態,但根據其平均壽命和運行工況,可預先進行更換,避免因突然故障導致的電梯停運。此外,定期檢查電梯的備用電源系統,確保應急狀態下能夠無縫切換,為電梯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
(二)機械部件磨損與更換
機械部件是消防電梯物理運動的執行者,長期承受著負載、摩擦和震動,容易出現磨損和損壞。常見問題如曳引輪表面磨損導致的鋼絲繩滑移、導軌和導靴間隙增大引起的運行噪聲和振動、門機構卡頓或無法正常開閉等。
1.機械部件潤滑維護。根據電梯制造商的維護手冊,使用指定類型的潤滑油對曳引輪、導軌、門導軌、門滾輪等移動部件進行潤滑,減少摩擦,延長部件使用壽命,同時降低運行噪聲和振動,提升乘坐舒適度。
2.建立磨損監測機制。利用專業工具定期測量電梯關鍵部件的磨損情況,如曳引輪槽的深度、導靴與導軌的間隙等,一旦超出允許范圍,立即采取措施。視覺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觀察門機構、導軌連接處等是否有明顯磨損或損壞跡象,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3.采取預防性更換策略。對于達到預期壽命的部件,即使尚未完全失效,也應按照維護計劃進行更換,如定期更換曳引輪、導靴、軸承等易磨損件,以預防故障發生,減少停機時間。選擇高質量的替換零件,確保替換后電梯性能不降反升,符合安全標準。
(三)控制與信號傳輸不暢處理
消防電梯的控制與信號傳輸系統是確保電梯正常響應和運行效率的核心。任何傳輸不暢都可能導致電梯功能受限或無法正確執行緊急操作指令。這類問題通常表現為信號延遲、指令錯誤執行、控制面板反應遲鈍等。在解決此類故障時,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診斷通信鏈路。利用專業的通信測試工具對電梯的控制網絡進行診斷,如總線系統、無線通信模塊等,查找是否存在信號干擾、線路破損或接頭松動等問題。對于有線通信,檢查線路的屏蔽層是否完整,以減少外界電磁干擾。
2.軟件優化與升級。如果問題源于軟件或編程錯誤,應考慮對電梯控制系統軟件進行升級,修復已知bug,優化控制邏輯,提升系統兼容性和穩定性[6]。同時,檢查系統配置是否正確,確??刂泼钅軌驕蚀_無誤傳達。
3.增加冗余系統。在關鍵控制路徑上部署冗余通信線路或增加備用控制模塊,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當主線路或主控單元發生故障時,備份系統可以立即接管,確??刂菩盘柕倪B續傳輸。
(四)防火隔離失效的補救措施
防火隔離措施失效,如防火門損壞、電纜穿墻封堵不嚴、井道與機房間的防火分隔失效等,會直接影響消防電梯在火災中的安全性能。針對此類問題,應立即采取對應的補救措施。
1.緊急隔離與修復。一旦發現防火隔離措施失效,應立即采取臨時措施隔離該區域,避免火勢通過失效點蔓延。對于輕微損壞,如防火門閉門器故障,可現場修復或更換;對于嚴重損壞,如防火墻裂縫,需迅速封閉,并安排專業隊伍進行徹底修復。
2.加強日常檢查與維護。建立健全防火隔離設施的日常檢查和維護制度,確保定期檢查防火門的閉合狀態、防火封堵的完整性以及防火材料的有效性。利用技術手段,如安裝溫感或煙感探測器,實時監測關鍵區域,提前預警潛在的隔離失效風險。
3.合規性復查。在完成補救措施后,邀請相關部門進行復查,確保所有整改內容符合國家消防規范和標準,獲得認可后方可恢復電梯的正常使用,確保消防電梯在緊急情況下安全運行。
四、檢驗后的維護與管理
(一)檢驗報告編制與提交
編制檢驗報告時,應詳盡記錄檢驗全過程,如檢驗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所采用的技術標準和方法、檢驗中觀察到的所有細節。報告中應詳細列出所有檢驗項目的結果,對每一項進行明確的合格或不合格判定,并附上相應的數據支持。對于發現的問題或潛在的風險,應詳細描述其位置、性質、可能的后果,并提出具體的整改建議或預防措施[7]。同時,報告還應包含照片、圖表或示意圖等輔助材料,以直觀展示檢驗發現的情況。報告初步完成后,需經過專業審核,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專業性,然后正式提交給電梯的使用單位、維護保養單位及負責監管的相關機構,確保各方都能及時了解電梯當前的狀態和需要采取的后續措施。
(二)故障整改與跟蹤驗證
對于檢驗報告中指出的問題和缺陷,應立即制定詳細的整改計劃,明確責任主體、整改內容、預期完成時間及驗收標準。整改過程應遵循“閉環管理”原則,即從發現問題到制定方案、實施整改、效果驗證直至最終關閉,每個環節都要有記錄和反饋。整改完成后,應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或原檢驗單位進行復檢,確認問題已徹底解決。對于復雜或反復出現的問題,應設立專門的跟蹤機制,定期回訪檢查,確保整改效果得到持續驗證,防止問題反彈。同時,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對整改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不斷優化故障處理流程,提高效率和效果。
(三)定期維護保養計劃的制定與執行
制定定期維護保養計劃時,應綜合考慮電梯的型號、使用頻率、運行環境、歷史故障記錄等因素,確保計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計劃應覆蓋從日常巡檢到年度大修的全部內容,明確各項維護保養工作的具體內容、執行頻率、責任人、所需工具和材料等。例如,日常巡檢包括檢查電梯門的運行情況、轎廂照明、緊急通信設備等;月度保養涉及潤滑導軌、檢查鋼絲繩張力;年度大修包括曳引機、控制系統的全面檢查和測試。在執行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既定的流程和標準,確保維護保養質量。同時,建立維護保養記錄體系,詳細記錄每次作業的時間、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為后續的維護計劃調整和故障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四)應急預案的建立與演練
應急預案應涵蓋多種可能的緊急情況,如火災、電梯困人、系統故障等,明確在各種情境下的響應流程、責任分配、通信協調機制、疏散路徑、救援方法等。預案制定后,需經由應急管理專家、消防部門和電梯專業人士共同評審,確保其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組織應急預案的培訓,確保電梯操作員、維保人員、物業管理人員等熟知自己的職責和操作步驟。演練是檢驗和提升預案有效性的關鍵環節,應定期舉行,模擬真實場景,檢驗應急響應速度、協調配合能力、通信效率及設備的應急功能。演練后進行總結會議,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修訂和完善預案,確保應急預案始終處于最佳狀態,能夠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發揮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消防電梯作為高層建筑中至關重要的安全設施,其檢驗工作不僅關乎日常運營的順暢性,更在緊急情況下肩負著生命安全的重責。通過對電梯井道及機房的防火隔離、緊急操作與報警系統、防火門及防煙設施、應急電源及備用電池、載重與速度精度等多方面的嚴格檢驗,能夠確保消防電梯在設計、安裝及維護上的合規性與可靠性。檢驗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忽視。從電氣系統與機械部件的維護到控制信號的流暢與防火隔離的有效性,每一項檢驗都是對安全承諾的堅守。參考文獻
[1]姚雪峰,梁棟,趙愛.消防員電梯檢驗常見問題探討[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24,40(01):43-46.
[2]邱光斌,凌玉峰,周裕林.淺析消防員電梯檢驗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5):37-39.
[3]龔光云,黃煒超,何佳明.消防電梯檢驗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特種設備安全技術,2023(03):23-25.
[4]周祥.消防電梯和消防員電梯的消防維護管理探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4):50-53.
[5]王先政.電梯檢驗中的消防返回功能研究[J].消防界,2023,9(17):31-33.
[6]國寶,孫悅.消防員電梯檢驗檢測技術探討[J].商情,2021(11):201.
[7]鄧冉,周朦.消防員電梯底坑排水設施的檢驗方法[J].中國電梯,2020,31(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