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一個設計人生走馬燈的機會,你會將生命里的哪些瞬間放進走馬燈里呢?在漢代的畫像磚里,能看到具體的日常生活場景,那些貫穿了生老病死,人生的每個階段中最重要的衣食住行,還有一個時代里那些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這些世間風貌的表達不僅是對當下美好生活的具象展現,也是對未來擁有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與想象。
中國漢畫像磚起源于戰國時期,盛于兩漢。漢畫像磚常用于墓室建筑裝飾,彼時達官顯貴流行厚葬,在墓室之中,陰宅若陽,視死如生,追求黃老之學的天人合一,人神相融,便將人間諸多重要題材制成木模,壓印泥塊,火燒制成畫像磚。也有在磚上直接刻出紋飾的畫像磚,畫面表現形式有淺浮雕、陰刻線條和凸刻線條。漢畫像磚的題材內容有神話傳說中的伏羲女媧、西王母東王公;有表現社會生活的軺車出行、市井人物、漁獵耕讀、建筑園林、草木禽獸;表現勞動生產的,播種、收割、舂米、釀造、鹽井、桑園、放牧等和頗有儒道哲學內涵的“成教化,助人倫”,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等;有描繪社會風俗的宴樂、雜技、舞蹈等,因此,畫像磚不僅是裝飾的工藝品,也是記錄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的實物資料。
一塊塊刻有花紋的建筑用材被按照一定的規制排列在墓室的墻壁和頂部,不僅是作為一種墓葬裝飾,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思想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墓葬制度和習俗。西漢在武帝時期達到了鼎盛,此時社會穩定,經濟富足,在思想領域,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以孝和仁為本的儒家思想受到統治者的推崇,皇帝的謚號便出現了“孝”字。“孝”的首要表現就是奉行厚葬親人。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風愈演愈烈的趨勢中,畫像磚墓也隨之大量涌現出來。這些畫像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是隨葬品的代替和拓展,與此同時,厚葬之風的盛行促進了漢代畫像磚墓和畫像磚藝術的發展。
在生活方面,成都羊子山一號墓出土的鹽井畫像磚,細致地刻畫了漢代井鹽生產與提取的情況,提取鹽水的裝置通過竹子制成的管道將鹽水引到燒著火的鐵鍋中熬制成鹽鹵,是漢代鹽業發展的具體實證。有體現墓主身份和過往重要經歷的,如車騎出巡、丸劍起舞、深庭壯闕、弋射收獲、貴族宴饗等。對于當地的豪強顯貴,表現自己在陽間的享樂,并將這種日子在地下延續。表現當時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諸如以市集、雜技、講學授經、孔子見老子、尊賢養老等為主題的畫像磚。表現當時神話傳說的,諸如伏羲、女媧、日月、仙人。
此處,可以注意到一些有趣的表現,比如畫像磚里的植物和農作物,田間狩獵和神仙神獸。2024年6月份,54塊洛陽出土、流失海外近百年的西漢畫像空心磚實現“信息化”回歸,可以清晰地看到畫像磚里一些常見題材的有趣表現。打獵的步弓手呈半跪姿勢,弓在手,箭在弦,蓄勢待發。并肩奔逃的雙鹿,一只是長角的雄鹿,另一只是無角的雌鹿,天空中飛著獵鷹,地上奔跑著獵豹。
在漢代以前,馬很少被用作裝飾圖案。漢代工匠們對馬充滿創作熱情,源自流行于漢武帝時期的尚馬之風。古代將一些美麗樹木稱作嘉樹,把禾苗等稱為嘉禾,它們是明主在世、政通人和、五谷豐登、民樂其居的象征。樹根粗壯茂密的碩大樹木,枝頭垂掛著累累果實或者是盛開著芳香的花朵,一切都是充滿生命的樣子,不論是欣欣向榮的大樹,還是枝疏葉稀,尚未長成的小樹。下圖中的大樹樹枝對稱分布,兩兩纏繞,又被稱作“連理樹”。禾稈下粗上細,左右錯開,長出四枝沉甸甸的禾穗。據說在炎帝時,一只鳳凰銜來了一棵有九個谷穗的禾苗扔給炎帝,炎帝將它種下后,人們吃了禾苗結出的谷子后便可以長生不老。空心磚上的嘉禾,看起來比一旁壯實的大馬還高還大,一棵禾苗能夠結出許多沉甸甸的谷穗,這對當時以農為本、靠地吃飯的人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和瑞兆。
畫像磚上的龍,作為最常見的神獸形象,與我們如今常見的龍形象已較為接近。武士御龍畫像磚中的龍,身軀修長呈波浪狀,尾巴上卷,龍頭上有一對長角,龍口大張,露出長長的舌頭和牙齒,龍背上有一名手持短劍和盾牌的武士。畫像磚上的龍,起的作用是保護和引導、馱載墓主人的靈魂升仙。此外,鳳鳥、仙鶴等也是畫像磚上常見的神獸。古人認為,它們作為有靈氣的飛禽,能夠自由往來天地之間,具有溝通人、神的功能,可以引導或是馱載墓主人的靈魂飛升仙界或在天空中遨游。
《四神云氣圖》是西漢早期墓室里的壁畫。壁畫以朱砂紅為底色,用白、綠、黑等顏色描繪了神禽異獸和吉祥圖案。長有雙翼的應龍呈“S”形彎曲,占據了畫面的中央,龍身長約7.5米,龍身覆蓋鱗紋,足踏云氣和長枝花朵等。被龍舌卷住的怪獸長著鴨嘴、長頸和魚身,下方白虎前爪攀附在仙山上,口銜著一枝長花。上方的朱雀長喙啄住了龍首上的一只長角,雀尾飄揚于空中。四周裝飾著直線穿璧紋和云氣紋。《四神云氣圖》中的花蕾圖案最早應該來自于中原或楚地青銅器上神獸耳部四瓣花的裝飾以及戰國時期楚文化中鳳鳥尾羽或者花冠的裝飾,并隨著漢代升仙思想的流行以及四神紋的成型而逐漸與云紋結合起來,成為一種仙界的植物,營造神仙世界的奇異氛圍。
從《四神云氣圖》整體布局和裝飾中,可看出與楚文化有一定的聯系,其長方形的構圖,四周的邊飾,關于龍的造型,獸身生蓮花的形象,都與馬王堆一號墓地三重漆棺的裝飾相近。馬王堆一號漢墓的T型帛畫,可以理解為畫像磚通過絲綢作為媒介的色彩表達,帛畫內容整體表達的是引魂升天之意,體現墓主對羽化登仙的渴望。畫面的內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依次采用雙闕、玉璧、力士托舉地面這三個圖案進行生動的時空劃分,充分體現其天人合一的愿望。
【“驛使圖”壁畫磚】
磚上繪一信使,頭戴黑幘,著皂緣領袖中衣,左手持棨傳文書,躍馬疾馳,棨傳為通過關卡、驛站時的信物。這塊寫實磚畫,對研究我國郵政史具有特殊意義。
【四神云氣圖 西漢】
這幅壁畫展現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四大神獸里的青龍、白虎、朱雀的形象,其間點綴的各式吉祥圖案和裝飾紋樣,大面積的紅與黑白綠的點綴,表現出了西漢初年中國人對于神仙、天界、奇珍異獸的瑰麗想象。壁畫中沒有玄武則是因為墓主梁共王劉買的父親名劉武,為了避父親名諱,梁共王選擇了一個獨特的鴨嘴神獸來替代玄武的位置。
上部描繪的是神話傳說中的天國景象,中間畫的是墓主人在世時的生活寫照,下部繪的是神話傳說中的陰間場景。整個帛畫畫面比例和諧,通過一些植物花紋、華蓋、纏繞的巨龍、力士、天界守護神將三個部分自然過渡,頂部人首蛇身的女媧左右兩側有五只神鳥,右上角的扶桑樹梢上坐著一輪紅日,紅日里是太陽神金烏,樹枝間環繞著八個小太陽。中部人間世界在華蓋下面,一老年貴夫人拄杖而立,她是墓主人辛追夫人。她的面前,兩位男子跪獻某物,身后有三婢女相送。再往下,玉璧與絲帶分飄左右,幾位貴族男子拱手而坐,中間有鼎壺等食具,表現了“列鼎而食”。下段的力士雙手托起象征大地的平板,腳踏雙魚,空白處還畫有青白二龍,左右各畫一龜,背馭鴟龜的巨人面前還有一些水族在游弋。古時認為大地是浮于海上的,故地下部分多畫以水族。
漢畫像磚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詮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再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睿智、熱情奔放、積極進取、熱愛生活、向往理想社會的精神狀態。瑰麗的想象,栩栩如生且富于動感的藝術表現技法,生動具體地展示了漢代文化的厚重博大和精致的人文情懷。漢畫像磚是研究兩漢時期民風、民俗的寶貴實物資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極高的研究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