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體育場光影變幻、焰火璀璨,完成了殘奧賽場頑強比拼之后的運動員們,歡笑匯聚閉幕式,為巴黎之行劃上一個美麗句號。
在巴黎殘奧會的那些日子里,蔣裕燕或許是中國媒體上出現最多的名字。在拉德芳斯競技館的一池碧水當中,不滿20歲的浙江女孩兒是金色飛魚,7次奪冠外加兩項世界紀錄和3個賽會紀錄,她不僅創造了中國運動員單屆殘奧會的金牌數之最,而且成為了巴黎殘奧會的金牌王。
遭遇車禍讓蔣裕燕自幼缺失了右臂和右腿。母親送她進游泳館,初衷是為了她萬一落水可以自救,同時也有助脊柱側彎的康復。或許身體里隱藏著某種特殊天分,在度過初時掌握水中平衡的困難期之后,她便能自如游動,甚至比身邊健全孩子更快地學會了各種泳姿。快速進展給了小女孩嶄新的發現:在水的世界,她不必再借助假肢或輪椅;在水的世界,她竟可以那么優秀。
心理學認為,成就感能激勵個體樂于去做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事,并努力達到完善。這一紙面理論在蔣裕燕這里有著生動詮釋。女孩兒愛上了游泳,小小年紀就會主動去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和技巧,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天分和努力,為蔣裕燕打開了一扇通往精彩人生的大門。2021年在東京,首次角逐殘奧會的蔣裕燕拿下2金1銀1銅。
加上巴黎的收獲,蔣裕燕的殘奧金牌已達到9枚。在所有中國運動員中,這個數字排在第二。在她之前,有3人擁有10面殘奧金牌。最先達成這一成就的是張小玲。18歲因傷截肢失去右腿后,從小酷愛的乒乓球,成了她走出痛苦的一大寄托。她揮動球拍一路向前,在1988年31歲時邁入了殘奧賽場。從那時起,她連續五屆殘奧會斬獲所在級別女子單打和團體雙冠,成就了中國第一個殘奧十冠王。2008年,51歲的張小玲在北京以一枚單打銅牌結束了殘奧之旅,其殘奧獎牌共為10金1銀2銅,迄今,在中國殘疾人運動員中排名首位。
北京是張小玲殘奧征程的最后一站,也是當年18歲的馮攀峰角逐殘奧的起點。此番在巴黎,第五次走上殘奧賽場的他獨攬其所在級別男單、男雙和混雙三金,總獎牌數達到了10金1銅。游泳選手許慶,則用2004-2016四屆殘奧會的拼搏,達成了與馮攀峰一樣的獎牌成就。
而擁有殘奧獎牌最多的中國運動員,是與許慶做過隊友的楊博尊。高中時因為眼疾而雙目失明,曾經熱愛藝術的他轉向體育尋求黑暗世界里的光。從2008年北京開啟殘奧之旅,到2024年的巴黎,楊博尊在殘奧會游泳角逐中收獲了5金7銀5銅共17枚獎牌。
世界上擁有最多殘奧會金牌和獎牌的,也是一位盲人——美國的特麗莎·佐恩。與楊博尊不同,她從沒看見過眼前的世界。10歲開始學習游泳的佐恩,6年后就在1980年殘奧會上大放光彩,一舉攬獲7項桂冠。1988年殘奧會,她更是奪得12金。2004年,40歲的佐恩在雅典拿到1枚銅牌后退役,7屆殘奧,她的戰績是驚人的41金9銀5銅共55枚獎牌。
瑞士人海因茨·弗雷也絕對是一個傳奇。20歲那年因事故而導致截癱,但他對體育的熱愛卻沒有被厄運摧毀。受傷6年后,他將自己送上了殘奧賽場。1984到2008,他連續參加了7屆夏季殘奧會的競技輪椅比賽;從北京到倫敦再到里約,他出現在殘奧手搖自行車賽場。不止于此,他還角逐過1984到2006年間的冬殘奧會,項目是坐式越野滑雪。1994那屆,他還兼項了冬季兩項。東京殘奧會,人們竟然又看見了弗雷,63歲的他收獲了公路手搖自行車的銀牌!至此,弗雷拿下了15金8銀12銅共35枚殘奧獎牌。
對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們來說,命運設下的障礙,并不會阻擋生命的活力,他們用無邊勇氣與驚人能量撥開陰霾,奔向前方的光芒。而在追逐光的過程中,他們也變作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