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勢下,企業應通過創新來增強綜合競爭力,拓寬發展路徑,增加整體效益。因此,如何對管理進行創新,成為企業需深入探討的問題。對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基本原則和策略進行分析后發現,管理創新有助于塑造企業優質品牌,提升內部凝聚力,并降低經營風險。為提高管理創新水平,企業應遵循效益為核、安全為先、以人為本的原則,對管理理念、手段、體系與環境進行創新,從而實現管理創新目標,推動企業穩健發展。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打造優質品牌。企業加強管理創新利于打造優質品牌。例如,通過引入“消費者畫像”,企業可以深入分析消費數據,了解品牌受眾特征,進而精準定位主要消費群體。這種創新方式能夠指導企業革新產品或服務,進而提升品牌市場拓展能力,吸引更多忠實消費者,最終提升經濟效益。
增強內部凝聚力。企業運營體系包含多個部門,部門間的緊密協作對于資源調配和戰略實施至關重要。傳統的企業運營體系中,各部門相對獨立,實行垂直管理,雖權責明確但信息共享不足,影響部門間的協作效率。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重塑了運營體系,既維持了垂直管理系統,又加強了部門間的橫向聯動。這一新體系以內部控制為基礎,確保部門間互相制約、監督與協作,提升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實現運營目標的協同達成。
防范經營風險。企業經營風險無處不在,包括稅收、投資、預算等多個方面。風險的優先控制是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關鍵。新形勢下,企業正通過管理創新,將風控意識由完結性轉向前置性。完結性風控是在運營周期結束后總結問題、改進管理,這種方法具有滯后性,難以及時應對風險。為克服此缺陷,企業應推行前置性風控,即預判經營期間可能的風險,以成果為導向,列出風控清單,并結合以往經驗進行補充。特別要關注高發、影響范圍較大的風險,確保風險工作主次分明,從而在經營活動中有效防范風險。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原則
效益為核原則。企業管理創新旨在提升綜合效益。例如,企業可樹立生態保護理念,承擔環保責任,更新生產系統,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設備,并在排污口安裝傳感器實時監測污染物凈化情況,以避免環境污染,從而提升企業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在此過程中,企業對“效益”的理解逐漸轉變,不僅關注經濟效益,還重視法律和文化效益等,這有助于企業以綜合效益為驅動進行創新,進而提升其綜合競爭力。
安全為先原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屬于基礎需求。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穩步發展。因此,在管理創新中,安全應放在首位。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可制定與踐行“日常安全巡查”制度,明確巡查流程、要點和標準,通過制度規范員工行為,及時發現并解決環境、設備和操作中的安全問題,從而營造安全的運營環境,有效保護企業財產。
以人為本原則。有些企業在管理創新時,過度關注新舉措和制度的推出,卻忽視了員工的感受,導致新管理措施難以實施。這主要是因為企業未關注“人”的需求,新管理思想、方法和體系無法被員工理解、接納和操作,降低了創新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因此,單純引入先進管理措施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創新,只有相關措施能解決各個崗位的實際問題,才能達到管理創新的目的。基于此,企業在管理創新時,應以人為本,深入了解各崗位需求和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創新路徑。例如,在檔案管理中,可以引入高拍儀等高效電子設備,利用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自動掃描和上傳資料,從而提高企業檔案管理效率。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策略
針對管理理念進行創新。由于先進的管理理念能正面影響管理行為,企業應致力于管理理念的創新。例如,推行業財融合理念,并據此展開“從下至上”的管理,以促進上級部門與基層業務部門的及時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掌握業務活動的實施情況,分析業務效益不達預期的原因,還能指導業務部門優化運營策略,有效預防業務風險并高效利用企業資源,從而提升管理的深入性、全面性和靈活性。
針對管理手段進行創新。在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需強化“互聯網+”意識,利用技術手段更新管理舉措。例如,為管理經營風險,企業可在財務系統中引入大數據技術,以匯總、分析、處理和挖掘大量財務數據,從而識別并判斷運營風險,并提供風險控制建議,以協助企業完成風險管理。企業風險來自不同運營領域,需結合實際情況改進管理。以設備風險管控為例,可利用傳感器技術收集設備運行數據,進行實時預測與評估,為設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設備的智能風險識別,一旦風險超標,即自動關停并啟動應急設備,確保安全生產。隨著GIS(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不斷融入,企業將進一步提升管理手段,實現管理的提質增效。
針對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在企業管理體系創新中,可應用PDCA循環理論來構建螺旋上升型管理體系,該體系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首先,策劃階段。企業要在綜合考慮內部(資金、設備、人力資源等)、外部(政策、法律法規、競爭對手等)因素的基礎上制定管理戰略和經營目標,為后續管理提供指導;其次,實施環節。明確經營管理總目標和各部門、項目或運營環節的子目標,通過各部門協作完成經營任務;接著,檢查階段。對管理戰略實施效益進行過程性和結束性評估,及時發現并解決管理問題;最后,處理環節。針對未能徹底解決的管理問題,深入分析成因,從而找到企業管理創新的突破口,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
針對管理環境進行創新。企業管理環境具有復雜性、交互性和可變性,涵蓋自然地理、經濟、法律及文化教育環境等多個方面,這為管理環境的創新提供了切入點。例如,企業可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管理環境建設中,將革命精神和民族圖騰等元素轉化為隱性和顯性環境建設資源,從而積極影響員工的思想、行為和心態。這種人文環境的構建能夠起到約束和教化員工的作用,進而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面對新形勢,企業應積極尋求創新,以迎接諸如設備更新和環境建設等發展難題。通過不斷優化管理理念、手段和體系,企業能夠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運營資源,抓住發展機遇并規避經營風險,最終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