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的復雜性逐漸提升,其中,智慧口岸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國際貿易的話語權和國家競爭力。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應用智能化手段已成為推動口岸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的關鍵舉措。我們全面審視我國智慧口岸的發展現狀,深入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建議,以期能為智慧口岸的建設提供參考。
建設智慧口岸的重要性
建設智慧口岸是指基于口岸既有設施,將物聯網、智能監控、智能運輸、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綜合應用到相關建設和管理工作中。通過應用這一系列技術手段,口岸可以實現對倉儲管理、物流管理、檢驗檢疫等方面的整合與優化,進而構建起一個集自動化、智能化、現代化特點于一體的新型口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口岸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其職能正經歷深刻變革。然而,隨著走私手段層出不窮,傳統的管理與監督方法就顯得捉襟見肘。如今,口岸需要承擔的安全責任越發重大。新形勢下,口岸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因此,利用先進技術進行智慧化建設將成為必然選擇。為了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全球貿易環境,口岸亟須在風險控制、應急響應以及跨部門協作等方面有所提升。而數字技術作為現階段較為先進的治理工具,能為口岸治理變革帶來全新的視角和可能。它將推動口岸治理的全面變革,有效突破管理碎片化、信息不互通的瓶頸,促使口岸執法部門能夠與其他相關部門開展聯合監管,從而增強口岸治理的系統性和有效性。這一舉措不僅能為口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更能助力國家在全球貿易競爭中占據先機,并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2024年3月,海關總署正式宣告“智慧海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為我國大力發展智慧口岸,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型提供了堅實支持與保障。2023年4月,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作出決定,要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智慧口岸試點建設,并鼓勵有條件的口岸申報試點。截至目前,已經有安徽、河北、天津、廣州、廈門、大連等多個省份和城市獲批試點。
不同類型口岸的智慧化建設舉措
空港口岸打造信息化平臺
加快智慧空港建設意義重大,為此必須從夯實數字化基礎抓起。通過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將空港口岸打造成為集嚴密監管、高效服務等特點于一體的樞紐。
在上海港,上海機場集團成功構建了全鏈路數字化運行平臺——空運通平臺。該平臺可以全方位收集所有空運行業相關實體單位的運行數據,實現“一站服務、一單通查、一屏綜管”,使貨物進出港的全流程可視化,助力上海空港口岸貨物通關效率顯著提升。
在廣州白云機場,海關依托空港口岸海關綜合指揮平臺,確保與企業、倉庫、航空公司等主體間的數據交換順暢。同時,通過采集海量旅客通關信息,并借助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和深度神經網絡算法進行處理,以此實現對旅客的精準畫像和對高風險行李的智能識別。
海港口岸加速自動化建設
我國具備條件的國際樞紐海港聚焦推進自動化發展,通過建設或改造基礎設施,以充分釋放運輸效能。
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綜合智能程度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之一,其在地下布置了6萬個磁釘,隨后借助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即能精準操控無人運輸車(AGV)沿著磁力軌跡高效作業。
陸路口岸促進雙邊合作
陸路口岸在促進貿易暢通、增進人文交流以及深化經濟融合等方面加速發力,其智慧化升級為深化我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新機遇。
廣西友誼關口岸推出了“智能查驗輔助管理系統”,通過在查驗區域部署相應的顯示屏和地磁感應器,能準確獲取車位占用和空轉情況,再結合實時接收的查驗、物流數據和貨物類型信息,即可自動分派查驗點位。目前,該口岸還在建設我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項目,即中越智慧口岸(友誼關-友誼)項目,該項目將推動無人駕駛運輸試運行,以實現口岸24小時不間斷通關。
我國智慧口岸建設面臨哪些挑戰
各地智慧口岸發展不均衡。當前,盡管我國智慧口岸建設初見成效,但鑒于其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以及面臨技術儲備不充分、資本儲備有限、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和人力資源短缺等挑戰,故而多數口岸的運營方式依舊較為傳統,在數字化時代亟須加速轉型。
強化科技運用方面稍顯不足。面對新時代的發展態勢和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智慧口岸建設并未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此外,我國建設智慧口岸所需的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應用創新能力以及主動謀劃能力等,均有待提升。
數據互聯與相應的安全保護存在問題。智慧口岸在運行過程中,不同部門、系統間需要進行數據集成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關鍵在于如何突破系統兼容性的難題,并推動接口標準統一,以實現信息的無縫對接和共享。同時,在保護數據的完整性與安全性方面,目前還缺乏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和相應法律條文的支撐,這是制約智慧口岸發展的重要因素。
推動我國智慧口岸建設的策略
分段建立標準化體系,逐步打造國際領先口岸。針對當前已經存在且較為完善的國際標準,我們應積極進行對接,充分利用我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優勢,參與國際標準的修訂工作,以提升我國在國際口岸標準制定時的話語權;對于國內口岸建設的基礎性標準,我們應迅速推行并予以落實,以加快全國口岸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步伐;對于國內口岸建設的針對性標準,我們應在合適的口岸進行試點推廣,而后再逐步鋪開相關體系建設。
加強技術研發和升級,持續注入智慧能量。為了推動口岸智慧化建設,我們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并引入新興科技,以此實現對基礎設施的升級。例如,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口岸設施設備進行相關改造,以便能監控其實時情況,這將有利于相關人員掌握設施設備的一手資料。
強化跨部門合作,實現數據互通。智慧口岸建設有海關、海事、商務、物流部門以及企業等多方參與其中,因此,加強跨界合作便成為最佳選擇。具體而言,各主體可以共同建立智慧口岸綜合管理系統,并利用其整合信息,進而實現資源共享、數據互通,這將有效提高口岸的運行效率。
在全球化背景下,智慧口岸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并展現出蓬勃生機與廣闊前景。其發展理念不僅涵蓋了構建“三智”海關,更蘊含著對未來口岸智能化轉型的期許。智慧口岸憑借碼頭自動化、5G通信、大數據分析等前沿信息技術,不斷優化口岸全產業鏈的資源配置,并推動各參與主體間實現更緊密的合作,這些寶貴的實踐經驗有望為全球范圍內的智慧口岸建設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