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我厚著臉皮幫一個學生第三次催問某報社編輯,一篇答應留用的評論大約何時能刊發。評論跟我雖然沒有關系,但是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也是寫作成績的證明。
中午,我又幫一個非常具有寫作天賦的大一學生寫推薦信,將其的短篇小說推薦至某知名文學期刊的副主編,因作品有非凡的想象力,很快便得到副主編的回復,答應即刻推薦給主編。我雖然因文字水平尚有待提高,從未在這家刊物上發表過文章,但依然為學生感到高興。我將結果告知學生后,又犯了苦口婆心的毛病,喋喋不休地將寫作經驗和文學圈現狀告訴他,既給予學生鼓勵,也給予學生告誡。
做完這些事后,我想起自己執教的學院即將舉辦的新一屆文研班,一個寫作不錯的朋友懇請我幫忙引薦入班并關注最后結果,于是我立刻向負責該事的老師咨詢結果。
了解我的朋友說:“你幫人做事太多,以后不要管太多別人的事情。”但我總覺得對于自己來說,一切只是舉手之勞,對于別人而言,卻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或者命運的轉折,于是便始終像一個“老好人”,幫人做事,不忍心拒絕。晚上,我讀《西藏生死書》,見其中寫道:“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愛,彼此更加慈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與愛,而不是物質。”我忽然了悟:或許助人也是我來到世間需要完成的一件事。而由此獲取的平和心境,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大約是這種完成給予我的回饋。
2
當伯樂,需要有一顆婆婆媽媽的心。學生在因為年輕、認不清社會競爭殘酷,而作出錯誤決定的時候,我如果不啰唆幾句,或許會埋沒掉一匹“千里馬”。幾天前,我讓學生抓住機遇,學生竟然漫不經心地拒絕了。我生氣,發誓不再理她。一個朋友看了我和這個學生的聊天記錄截圖,也說:“算了,隨她去吧!”但幾天后,因對她才華的憐惜,我還是強壓下怒火,又對她諄諄教導、喋喋不休地講清其中的道理,直到她妥協。
其實想想,我做這些毫無功利心,純粹是一股子珍惜學生的熱情,不想看到原本可以光芒閃爍的金子卻像煤塊一樣隱匿地下,永遠不能讓人看見他(她)的價值。也或許,學生不想出名,不想走到臺前,可是我依然認為,向前走,并非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獲得人生的自由,能夠遠離喧嘩,回歸生命本身的寂靜與開闊。
所以,對那些倔強猶如毛驢的學生,我便反反復復,忽而因為他們的固執己見,想生氣放手,忽而又因憐惜他們的才華,想重新做回伯樂,引領他們朝前走。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些對我的職稱和收入毫無幫助,可是我依然想看到每一個經過我身邊的學生,能夠朝著更美好的未來飛奔。哪怕有一天,他們統統將我忘記。
3
一上午,我忙得像打仗,填寫各類學院要求的表格。對于表格中搞不清楚的問題,我便打電話至學院辦公室,負責行政的老師機槍似的“突突突”地拿一通話“掃射”我,聲音非常大,聽得出那邊的人已經“眉毛胡子都著了火”。眼看著自己撞到槍桿子上了,我趕緊止住問話,不再打擾他們。
可惜,這世俗的煙火逃也逃不掉。我掛了電話,該干什么干什么,填完表格,出完試卷,備好課,審閱完學生的作業,花十分鐘吃完了不知是什么滋味的飯菜,又立刻打車去學校找領導簽字,外加給學生上課。
坐在車上,我忽然想起一個學生在今天的作業里向我提出“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希望我能指點。他并不知道,其實我也常常陷入這樣的困惑。比如,人的欲望到底該如何平衡?為了將女兒從騎車十三分鐘到學校換成走路十三分鐘到學校,我花了二十多天找房子,天天被房產中介打擾,這樣對生命的消耗又到底值不值得?如此看來,欲望給人帶來的,似乎就是煩惱和痛苦。可是,沒有欲望,人類又如何前進?
在人生的天平上,欲望在左,生命在右,而我們能做的,便是在人生的汪洋中學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