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說:“大抵好吃的東西都有個季節,逢時按節地享受一番,會因自然調節而不逾矩。”這便是我家鄉所謂的“不時不食”“一只蘇式老法頭‘糟缽頭’里,從糟雞、糟鵝、糟蝦到糟毛豆,葷素齊全,就是蘇州人的夏令美食”。可以這么說,在江南,無糟不成夏。何為“糟貨”?美食家陸文夫說:“糟貨之味比酒更醇厚,比醬更清淡,是一種閱盡滄桑后的淡泊,同時又自然地帶有一種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在江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懂糟醉,菜館也會應時推出一些糟菜。不管是什么食物,成為糟貨后都會變得格外誘人。
在《紅樓夢》里,賈寶玉對珍大嫂子的鵝掌、鴨信贊不絕口。桂花糟鵝是我家鄉夏令佳肴之一,正宗的糟鵝要用太湖鵝來做,因太湖鵝肉質緊致細嫩,鵝骨尤軟。洗凈鵝后,和糟鹵在大鐵鍋里文火慢燉,起鍋后切成塊狀,在特制的湯鹵里浸泡數小時,即可出售。在過去,我祖父下班回家時,在熟食鋪稱半只糟鵝,切塊裝盒,再舀一勺湯。回家后打開盒子,鮮香撲鼻,我夾一塊鵝肉,一點一點吮吸肉塊里飽滿的酒的滋味,由于鵝骨較軟,嚼起來鮮美脆嫩,越嚼越香,下飯佐酒皆宜。
較之糟鵝,流傳更廣的是糟雞。在江浙一帶,糟雞的做法與糟鵝的異曲同工,待經腌制、醉糟、蒸制等步驟后的糟雞冷卻后,形成一層薄薄透明的皮凍包裹著雞皮,彈牙耐嚼,不油不膩,皮下凝固著一層厚實的雞油,更顯滋味綿長。
江南多河鮮,河鮮入糟由來已久。早在隋朝,江南開始進貢糟蟹。《調鼎集》中記載:“三十團臍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鹽,好醋半斤斤半酒,聽君留供到年邊。”做糟蟹時,要挑選肥美的雌蟹,將蟹爪、蟹鉗團緊,剃去蟹毛,用好糟、好醋浸泡。這樣糟出的螃蟹才美味至極。
江南人夏天愛吃涼面,即將加了雞蛋和堿的小闊面蒸熟,過水,放竹匾里用風扇吹干。這樣處理的面條口感筋道,爽滑細膩,再澆上“鮮到眉毛掉下來”的糟油,即從陳年酒糟中提取香氣濃郁的糟汁,配上由辛香調味汁加工而制的調味品。油光锃亮的面條,拌上肉絲、扁尖、香菇等小菜,在糟油的浸潤下,開胃解膩,鮮香十足。
江浙一帶物產豐饒,無論在哪個年代,都輪不到蛋來充當主角。平湖人沒想到的是,一枚看似普通的軟殼糟蛋有朝一日能成為貢物,進而名噪天下,成為“天下第一蛋”。
平湖糟蛋是蛋中珍品,制作要求極高,要選用一等一的高郵大鴨蛋,以及上等糯米發酵而成的糟。將鴨蛋浸沒糟中,鴨蛋之間保持距離,互不接觸,歷經半年的糟浸過程,醇、糖等滲入蛋殼內,使蛋黃、蛋白逐漸呈凝固狀和膠凍狀,蛋黃漸次脫水、起沙、出油,蛋殼脫落,蛋膜不破。吃的時候,不用燒煮,只需用筷子或小刀挑開蛋膜,即可品嘗到這人間美味。有詩云:“軟殼糟蛋負盛名,撲鼻酒香吸引人。羊脂白玉藏琥珀,咸甜適中席上珍。”
在所有糟貨中,平湖糟蛋不但美味絕倫,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常食可滋陰清肺,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治療咳嗽、咽腫、牙疼、痢疾等,連我國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也贊平湖糟蛋為“美味的食品,營養的食品”。平湖糟蛋,這種顏值和內在并存的美食,無愧為“天下第一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