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史萊姆”嗎?“史萊姆”是英文“slime”(黏液)的音譯,常見于科幻冒險題材作品里,是一種能夠隨時變換形狀,自如分裂、融合的果凍狀物體。在歐美國家流行著關于“史萊姆”的傳說,不少人聲稱在自家花園發現過形如凝膠的深色“史萊姆”。難道現實生活中真有“史萊姆”?
其實,自然界中的“史萊姆”并不神秘,它是念珠藻屬生物,外表有黏液,有的呈凝膠狀。念珠藻是一類絲狀藍藻,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它通常與多種苔蘚植物、被子植物共生,但自身不屬于植物的范疇。雖然念珠藻沒有葉綠體,但也能通過自身含有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它的外形看似一片或是一團,實際上是許多被膠鞘包裹的彎曲藻絲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念珠藻的膠鞘吸水后會明顯膨脹,被太陽曬干后又會縮小,所以就會給人憑空出現又莫名消失的感覺。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后潮濕的草地上會發現一種貼著地面生長的黑綠色生物,有點像縮小的木耳,它就是一種念珠藻,俗名地軟、地木耳、地皮菜。將地皮菜輕輕揭下來,清洗干凈雜質,用來炒雞蛋、煮湯、做包子餡都好吃。
念珠藻家族里還有一種擬球狀念珠藻,通常生長在水里。在我國湖北省恩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等地,可以從山間溪流中、水稻田里發現擬球狀念珠藻的蹤跡,它的直徑一般在2厘米左右,看上去是一團團墨綠色的小球,也有點像放大的米粒。相傳在東晉時期,醫學家葛洪曾經采摘這種念珠藻做成佳肴,因此人們叫它“葛仙米”。因為數量稀少,它通常被進貢給皇帝。現在,葛仙米已經成了人人都可以品嘗的美味。
念珠藻雖然外形不起眼,但生命力特別強,藻絲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在火山灰、高輻射等極端環境中存活,還可以在缺水時保持較長時間的休眠狀態,目前發現的最早記載距今已經超過了100年。不過,念珠藻對環境污染很敏感,如果所處地方的空氣、水、土壤污染較為嚴重,就很難發現它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