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整理高中的語文書。剛翻開封皮,看到自己曾寫下的“須知少日拏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這句話摘自吳慶坻的《題三十小像》。我不禁笑出聲,開始“鞭撻”起幾年前心比天高的自己。
在那個懵懂的年紀,我讀了些書,聽聞一些普通人成功的案例,心便開始躁動,總是自命不凡,聽到他人的夸贊便沾沾自喜,表面充盈,實則內心空虛。我每日精心打理“羽毛”,時常抬頭仰望云梯,想要扶搖直上。
還記得那時,每次語文考試,我的心中就莫名有股勝負欲,擼起袖子,想要在試卷上大干一場。當寫到作文題時,我便瞪大眼睛來回看幾遍題干,迅速在腦中構思,隨即長舒一口氣,信心百倍,開始奮筆疾書。
我將作文題當作闖關游戲,不同的主題是不同的挑戰,寫下的文章便是通關的鑰匙,腦中的構思便是鑰匙的圖紙。雖說是“游戲”,我對它的態度卻不隨便,全然沒有玩耍時的放松,有的只是勢在必得的決心。那時,我的心蒙上了層“虛榮”,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經常追求辭藻華麗,還時常捏造詞語,將詞語胡亂堆疊在一起組句,到最后不知所云。洋洋灑灑一大篇,徒有其表,言之無物。自命不凡的我將做人最基本的謙卑、踏實全忘了,一上來便想要打造出世間最精美的鑰匙,最后將重心放在外觀,卻忽略了實用性。正如鍛劍的功能首要是使用,重在取材,一把劍做出來是要給人用的,其次才是外觀。在古戰場上,兩軍陣前,盡管劍身樣式再精美,中看不中用,也敵不過一把匕首。
前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為《第一等人》的書,看名字,就覺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朋友看到封面,打趣道:“茍富貴,勿相忘呀!”我只是微微一笑,擺了擺手。實際上,這本書的內容并不是什么心靈雞湯,而是講述明末清初江南侯氏家族的興衰沉浮。侯家的第一個進士侯堯封常教導子孫:“不愿汝輩它日為第一等官,但愿為第一等人?!边@句話也是我閱讀這本書的原因。我總是被古文中“第一”這個詞吸引,不是我對“第一”有多癡迷與狂熱,只是這個詞語背后的深意雋永?!暗谝弧笔枪湃酥孕牡淖T概c目標,讀書人誰不想金榜題名,打馬御街前。“第一”若是放在為人處世上,則是“行得正,坐得直”,為官一任,不懼權貴,兩袖清風,造福一方。所以,“第一等人”可以官場失意,可以不入仕途,可以沒有大的作為,但一定要有風骨?!暗谝坏热恕必M獨官僚權貴乎?平民百姓也是。
情隨事遷,自命不凡成為泡影,我摒棄從前的天真幻想,漸漸接受了自己的普通。我靜下心想,其實生活中大部分人是普通的,大家都在努力生活著。有人追求安穩,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有人不甘平庸,努力往上爬,終被掛上“第一”的獎牌。可是無論哪種方式,都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題三十小像》是吳慶坻三十歲為自畫像作的詩,那時的他進士不中,仕途不順。在悲憤交加下,他發了些牢騷。那時,他三十歲,自覺一事無成,故回憶起少時的書生意氣。而我將二十歲,還大有可為,即使平凡,也要奮斗。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那些虛妄翻了頁,從此開啟新的篇章。前進的腳步不要停,跨越山海,我們共同奔赴下一個遠方。
(作者系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設施農業與裝備專業2023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