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學期開始,義務教育階段新教材已經陸續投入使用。為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研機構都組織了有針對性的新教材培訓,幫助一線教師了解新教材變化和教學要求,以更好地推進新教材落地。應該說,這些培訓為教師理解新教材提供了重要的專業支撐,但從理解走向實踐,真正用好新教材,打通新教材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關鍵在于教師自己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回歸課標,明確意圖。新教材主要是為了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解決舊教材與新課標脫節的問題。因此,用好新教材的第一步就是回歸課標,立足新課標讀懂新教材,用新課標的理念來審視新教材修訂的意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以下三點。一是素養導向,這是本輪新課程改革的突出變化,教師要深刻把握任教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明確教材所承載的獨特育人價值;二是強化實踐,課程內容要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緊密聯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三是加強綜合,包括學科內、學科間、學段間知識的聯系,通過大單元、項目化、跨學科等方式實現協同育人。
第二步,新舊對比,明確變化。新教材并不是將舊教材全部推翻重來,而是在舊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修訂與完善。因此,用好新教材的第二步就是進行新舊教材對比,在對比過程中感受新教材的變化。對于新教材的變化,教師可以從三個維度領會。一是結構調整,主要是根據各學科新課標中課程內容主題、模塊、領域的不同要求,對新教材結構、順序、容量等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服務于核心素養的培育。二是內容整合,針對舊教材中存在部分內容重復、分散等問題,新教材進行了整合,實現了教材優化。三是素材更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科學理論、社會發展和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納入新教材內容,實現與時俱進。
第三步,研究學生,明確路徑。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中介。因此,用好新教材的第三步就是研究學生情況,立足學情,明確教材的具體實踐路徑。整體上看,包括以下三條策略。一是巧妙處理,新教材是面向同一年級學生的通用文本,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存在著知識基礎、認知特點等方面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新教材進行處理,明確主次,突出重難點。二是合理轉化,新教材呈現的是抽象的知識,教師的教學就是要將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情境中,通過案例、問題、任務等,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三是及時復盤,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表現性評價、教研組研討等方式,全面審視新教材的使用情況,明確問題,不斷改進。
總之,新教材給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但也是教師難得的成長機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因此,用好新教材,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教師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教材使用的經驗與策略,走好“三步曲”,用好新教材,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