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讓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步入核心素養的時代,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是提高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舉措。教師可通過打好節奏基礎工程、做好音樂創作前的準備、擴充創作知識儲備、獨立創編短小樂曲等策略,高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音樂學科;音樂創作能力;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聚焦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種核心素養,以藝術實踐活動為載體,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各種藝術實踐和探究活動,不斷增強藝術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往的音樂課程降低了識譜難度,部分音樂教師忽視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嘗試創作曲譜,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音準、節奏、調式、調性,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至關重要。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方向出發,高效培養學生音樂創作能力。
一、打好節奏基礎工程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在創編過程中,節奏若安排合理、選擇恰當,將對樂曲創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培養小學生音樂創作能力先要從培養節奏創編能力開始,打好節奏基礎工程。
(一)節奏排序
節奏排序是將已給的節奏型排出先后順序,組成一個既通順流暢又有終止感的樂句。筆者結合遼海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實踐活動“節奏接龍”開展這一練習。
“這是一列四節車廂的火車,第一節車廂已給節奏,要求同學們在所給的五種節奏型中選擇節奏,填充后三小節車廂,組成一個通順、有終止感的四小節節奏。”教學過程如下。
師:要想節奏有終止感,必須把時值最長的節奏型放在最后,大家觀察一下哪個時值最長?
(學生挑選出時值最長的節奏)
師:要想節奏通順流暢,我們還要注意保證節奏松弛有度。由于第一節車廂已給的節奏是松弛的,那么第二節車廂的節奏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是緊湊的,可以用前松后緊的節奏。
師:第三節車廂可以用更緊湊的節奏型嗎?
(教師將更緊湊的節奏型放在第三節車廂,讓學生將組合完的節奏讀一遍,看是否通順流暢,學生讀后一致認為該節奏通順且有終止感)
師:把第二小節和第三小節交換位置可以嗎?
(學生集體讀節奏后一致認同可以交換位置)
師:現在我們還有一個帶有休止符的節奏型沒有用到,把它放在哪里最合適呢?把它放在最后一小節車廂看看有沒有結束感?
(學生讀節奏得出結論,放在最后也有結束感)
師:如果把這個帶有休止符的節奏型放在第二節車廂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還有一個前松后緊的節奏型沒有用到,把它放在哪里更好呢?第一節車廂是松弛的節奏,第二節車廂是緊湊的節奏,第三節車廂試著用前松后緊的節奏,第四節車廂仍然用有終止感的節奏組成,這樣可以嗎?
(學生讀節奏后表示認同)
師:把這個前松后緊的節奏型放在第二節車廂可以嗎?放在最后一節車廂呢?
生:可以放在第二節車廂,但不可以放在最后一節車廂,這樣完全沒有終止感,像剎不住車一樣。
教師的不斷發問對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音樂創作能力大有益處。在節奏排序練習中,筆者還可以讓學生拿著節奏卡片站成排,形成活動的節奏譜,通過集體讀節奏來判斷節奏是否通暢。若不通順就讓前面的學生調換位置加以調整,直至通暢為止。同時,教師要注意對通暢后的節奏排序做規律性總結。
(二)節奏書寫
音樂創作少不了節奏書寫。準確的節奏書寫為以后的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基礎。起初,學生抄寫節奏時會出現各種錯誤,教師可以運用有趣的節奏改錯游戲,解決學生馬虎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節奏書寫能力。
(三)創編節奏
創編節奏要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先進行簡單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創編,再進行復雜的十六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切分音的創編。在節奏創編中,學生往往會出現節奏不通暢的問題。教師要注意用典型的樂句進行引導,總結出節奏排列的其他方法:切分節奏可放在句首或句中,附點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可放在第一小節或第三小節上等,用分析判斷、讀節奏、調整節奏等形式,提高學生理順節奏的能力。
二、做好音樂創作前的準備
(一)培養調式感(填充尾音)
在音樂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調式感的培養。筆者先讓學生憑記憶填尾音,練習填寫學過的歌曲的尾音,由填寫一個樂句的尾音到填寫整首歌曲每一個樂句的尾音,之后再讓學生選擇尾音填空。筆者給出一個或兩個缺少尾音的樂句,讓學生用試填、試唱的方法,選出最恰當的音做尾音,將樂句補充完整。最后,讓學生嘗試獨立填寫尾音。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尋找規律。樂曲具有一定的傾向性,第二小節是哪個音,句尾就落在哪個音上;旋律偏向哪個音(用得最多的音)就選哪個音做尾音。此外,教師還需帶領學生了解并運用其他方法,如樂句銜接處用跳度不大的音程,用調整樂句的辦法解決樂句之間銜接不好的問題等。
(二)組合通順樂句
筆者帶領學生將打亂順序的四個小節重新調整為一個通暢的樂句,先將時值最長的一小節作為第四小節,若出現兩個時值較長的音組,可以用試填、試唱的辦法選擇終止感最強的音組作為第四小節,另一個音組作為第二小節,第一小節和第三小節也用試填、試唱的辦法確定。
(三)調整樂句
筆者帶領學生將四個樂句打亂順序,進行合理排序,組成一個通順的樂段。先找骨干音確定調式,然后按照這個調式的尾音排序規律將樂句進行排序,之后集體試唱進行驗證,若不通順再做進一步調整。
(四)補充樂句
筆者先給出兩小節旋律,讓學生采用試填法在眾多答案中選擇兩小節將樂句補充完整。再讓學生獨立創作兩個小節,使其形成流暢的四小節樂句。如果學生存在節奏上的問題,教師可讓學生按所給的節奏創作旋律,也可用拉寬節奏或句尾與第二小節尾音用相同音高的方法進行旋律創作。
三、擴充創作知識儲備
(一)借助歌曲介紹創作旋律
在學習歌曲《粉刷匠》時,筆者引導學生發現它的創作特點:第一句和第二句采用同頭異尾的變化方法,第四句與第二句完全重復,第三句的后一小節是在前一節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學完歌曲后,教師可讓學生參考《粉刷匠》的創作方法練習學寫一個樂段。
(二)借助樂曲滲透情緒
教師需借助樂曲向學生滲透其中表達出的情緒。
1.旋律走向與樂曲情緒之間的關系
上行旋律表示的是激昂奮進的情緒;下行旋律表示的是低沉悲哀的情緒;平穩的旋律表示的是比較溫和的情緒;跌宕起伏的旋律則表示富有生命力的情緒。
2.不同節奏與樂曲情緒之間的關系
節奏整齊使樂曲雄壯、有力、富有感召力;節奏緊湊使樂曲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節奏松弛使樂曲優美、抒情,富有感情色彩。
3.不同拍號與樂曲情緒之間的關系
二拍子可用來表現歡快、熱烈、亢奮、雄壯、跳躍等情緒。三拍子可用來表現抒情、恬靜、溫和等情緒,有時還可用來描繪輕盈的飛行形象,如小鳥、蜻蜓、燕子、蝴蝶等。
學生了解上述三種關系,可以為音樂創作和以后的命題創作做好鋪墊。另外,教師要多讓學生接觸民族音樂作品,這對學生提高創作質量,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創作風格有重要作用。
四、獨立創編短小樂曲
獨立創編短小樂曲是高層次創作性的訓練,在具備以上幾種創作能力的基礎上才能順利進行。
(一)捕捉音樂形象
小學生無法從節奏和旋律上表現抽象事物的音樂形象。小動物是學生最熟悉而且最感興趣的,從寫小動物入手,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捕捉音樂形象。筆者先分析典型曲例并提出問題:節奏的確定、旋律走向與題目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表達像小兔子、猴子等好動的動物在節奏上可選擇富有動感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在旋律上可使用大跳音程。表達像大象、熊等沉穩的動物,在節奏上可選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穩重、整齊的節奏,在旋律上可用小跳音程。
(二)確定起始句
在自立題目或命題創作旋律時,部分學生沒有靈感,大腦一片空白,教師可用抒情性的語言或播放一段相關視頻,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幫助學生尋找思路。
筆者以“泉水”為題,讓學生描繪泉水叮咚作響的形象,在課前先播放一段視頻,用畫面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接著,筆者給出幾種節奏,讓學生從中選擇出哪一種節奏、哪種拍號最適合表現泉水寧靜的氛圍。之后確定調式,圍繞該調式的骨干音將選中的節奏配上音高,再讓學生將創編的起始句分別唱一唱,判斷哪些起始句最能表現泉水叮咚作響的音樂形象,哪些起始句能表現泉水靜靜流淌的音樂形象。之后讓學生將選中的起始句加以續編,與起始句形成兩個樂句或一個樂段。最后,展示作品,用個人唱、集體唱等形式展示作品的同時互相評價,讓學生借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此提高旋律創作水平。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是一項繁瑣而又艱辛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教師只有采取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個性發展和學習經驗,激發其想象力、創造力和學習內驅力,持之以恒,才會使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許三求.簡易作曲入門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2]楊儒懷.音樂的分析與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趙靜璇)
作者簡介:韓君,遼陽市白塔區太子河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