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我們說到長征和長征精神這個話題,不禁想起一位經過長征后來從陜北調往新四軍的老紅軍在晚年時的感嘆。他說,從沒有一條路,能被人們喻為“地球上的紅飄帶”;從沒有一種精神,能讓我們如此壯懷激烈、斗志昂揚。這條路,就是長征路,這種精神,就叫長征精神!
祖國永遠銘記,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蘇區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決定中央主力紅軍實行戰略性轉移,開啟了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人民永遠銘記,長征路上,四路紅軍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共進行戰役戰斗600余次,其中師以上規模120多次。歷經14個省(按現今行政區劃是15個)。紅一方面軍翻越山脈18座,其中5座經年被積雪覆蓋,跨過大河24條,行程25000余里。長征途中,紅軍穿越了數十年來沒有一支軍隊經過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突破了國民黨中央軍和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圍追堵截,幾乎每天就有1次遭遇戰,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息1次,日均行軍37公里。
殊不知,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有8.6萬多人,到達吳起鎮時只剩下不到8000人,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紅軍犧牲,大約每12人中才有1人到達了陜北。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紅軍將士用鮮血染成的,是共產黨人用理想信念織就的。在紅軍開啟長征90周年之際,我們要銘記紅軍的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更要清醒地認識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必須不忘初心,鐵心跟黨。
鐵心跟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得始終堅守革命理想。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視死如歸、一往無前,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鐵的意志。今天,面對種種艱難險阻,我們唯有繼續高揚理想信念的風帆,用黨的創新理論凝神鑄魂,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鐵心跟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得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播下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我們應當傳承弘揚紅軍將士報國為民情懷和犧牲奉獻精神,自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聯系起來,樂于犧牲,甘于奉獻,切實扛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重任。
鐵心跟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得不斷涵養創新超越的精氣神。長征是一條自我突破、鳳凰涅槃之路。創造性地而不是教條地、實事求是地而不是脫離實際地解決問題,是長征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只有根據新時代中國發展實際,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開拓創新的革命勇氣統一起來,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應當強化開拓進取的銳氣,增強創新創造的本領,認真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瞄準既定目標,不斷開拓奮進。
鐵心跟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得永遠堅持人民至上。心系人民,依靠人民,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是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必須牢記“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執行好黨的群眾路線,努力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書寫人民滿意的合格答卷,贏得新的勝利和榮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越是驚濤駭浪,越是需要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只有高舉旗幟,鐵心跟黨,才能匯聚起萬眾一心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磅礴力量,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