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覽新四軍東進這部輝煌戰史,有多位戰功顯赫的新四軍戰將,應該給予濃墨重彩地書寫,而陳挺將軍當屬其中一位。
陳挺出生在閩東福安縣后洋村的一戶農家,家境異常貧困,窮得連塊遮羞布都買不起。所以,陳挺自小受人歧視,15歲時只得離家學篾匠手藝。
1930年,已是18歲的陳挺在外出干活時,不時聽到有關共產黨的傳聞,其中有專門為窮人打天下的井岡山朱毛領導的紅軍。富有正義感的陳挺,最愛聽這些繪聲繪色的故事。可他未能想到的是,村上年長自己一輩的詹如柏、詹如煥兄弟都是共產黨員。就連他的師傅詹邦成,也是共產黨員。
就在這一年春季的一個晚上,詹如柏、詹如煥和詹邦成,特地找陳挺談話。他們說:“我們是看著你長大的,很了解你。現在我們問你,你聽了共產黨主張窮人應該起來鬧革命,要翻身過好日子的宣傳,你覺得怎么樣?”陳挺聽后不假思索地回答:“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替我們窮人出氣,就是好!”
3人進一步問陳挺:“你愿意參加共產黨,替窮人打天下,推翻國民黨反動派嗎?”陳挺頓然顯得非常激動,爽快地回答:“我愿意跟著你們,很想參加共產黨干革命!”就從這次談話后,陳挺積極參加了村里的秘密農會活動。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夏天,陳挺參加了中共福安縣委組織的秘密游擊隊,并第一次參加了打土豪的戰斗。隨后,陳挺參加了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一支隊。這支武裝是中共福安中心縣委于1932年6月成立,參加人員主要是在斗爭中已暴露身份不能回家的黨員和農會骨干,支隊長為詹如柏。
“蘭田暴動”是陳挺第一次參加戰斗。蘭田村里有陳姓兄弟3人,竟占有遠近的大部分土地,還豢養著20多名團丁。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一支隊決定敲打一下陳姓兄弟。
1932年中秋節前一天的凌晨,已是支隊骨干的陳挺,率30多個游擊隊員,悄悄跟在3個化裝成警察的隊員后面。當假扮警察的隊員智襲民團哨兵,把他們控制后,陳挺等支隊人員一下沖進了大院,繳了全部團丁的槍。
“蘭田暴動”是陳挺初試鋒芒。而毅然代理支隊長職責,指揮反擊國民黨軍隊的進剿,則標志了陳挺戎馬生涯的開始。
1934年1月1日,葉飛率領閩東北工農游擊第一、第五支隊,發起攻打福安重鎮賽岐,取得了勝利。不久,中共福安中心縣委研究決定合并部隊,先后成立閩東工農紅軍獨立團和獨立第二團,陳挺被任命為手槍隊隊長。
在一次戰斗中,敵方占據著一處高墻負隅頑抗。獨立團連續4次均未攻下來。團長任鐵峰想撤出戰斗。可陳挺急著對團長說:“聽據點里的槍聲逐漸稀疏了,說明敵人明顯快沒彈藥了,只要我們再沖鋒一次,一定會取得成功!”他向團長和政委葉飛承諾:由自己帶領20多名手槍隊隊員,一定能攻下這個高墻。葉飛聽了陳挺如此一說,也覺得成敗就在這三五分鐘之間,就斷然支持了陳挺。果然,陳挺帶領手槍隊,迎著密集的槍林彈雨,一躍沖上了高墻,全殲了敵人,獲得了勝利。
1934年7月,在寧德支提山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師長馮品泰,葉飛任政治委員。陳挺先后出任連長、營長、縱隊長等職。從此他緊隨葉飛,經歷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閩東紅軍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后,他投入了14年殊死拼殺的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后,陳挺又投入了解放戰爭。
陳挺義無反顧地追隨葉飛,留下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
1935年10月5日,劉英、粟裕率領的紅軍挺進師來到壽寧縣鄭家坑,葉飛急切地率領閩東獨立師去與他們會師。他坦誠地向劉英、粟裕匯報閩東紅軍獨立師情況,并經雙方商量決定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誰知任書記的劉英與葉在一些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還秘密抓捕了葉飛和陳挺。就在押解葉飛和陳挺的路上,突遭國民黨軍隊的伏擊。眼看敵人沖了上來,押解人員頓時陷于慌亂。他們只得松了陳挺的綁,并拔掉葉飛背上的竹竿。葉飛這時趁機暗示陳挺趕快脫逃。陳挺機靈地躲藏起來。
押解人員緊急中未能找到陳挺,眼看敵人蜂擁而上,押解人員為防止葉飛逃跑,就朝葉飛左腿上打了一槍后,急忙逃了。葉飛眼看要成為俘虜,顧不得劇烈疼痛,拼盡全力爬到了山頂,往下一看,是個懸崖。為不被敵人活捉,他縱身跳了下去。蒼天有眼,他被半山腰的一棵樹杈擋住,幸運地掛在了上面。
天黑了,敵人撤離了。就在葉飛掛在樹杈命懸一線時,躲在樹叢里的陳挺悄悄攀上懸崖,救了葉飛。
新四軍六師師長譚震林在一次致電中央軍委的文稿中,表彰以陳挺為團長的五十二團,是一個既能打順風戰,也能打劣勢戰、逆風戰、危局戰的團,是只“老虎”。新四軍軍長陳毅也盛贊五十二團為“老虎團”。
陳挺是1940年1月間到達東路地區的。他在延安抗大學習后回到安徽涇縣新四軍軍部時,恰好被陳毅遇見了。陳毅知道陳挺是位驍勇戰將,是閩東紅軍獨立師的紅軍老戰士、葉飛老六團一營營長。他對陳挺說:“我想請你到東路地區去,做好閩東紅軍老戰士中傷病員的思想工作,要他們安心留在那里作骨干。”
和陳毅談話的第二天,陳挺與一起赴延安學習的5位同志,跟隨著陳毅從皖南軍部出發,經茅山進入丹北地區后,輾轉到了陽澄湖地區的常熟東塘墅。當陳挺見到傷愈病好的閩東紅軍老戰士時,感到非常親切。當他將陳毅的講話精神向大家傳達后,大家表示堅決服從,安心留下來組建武裝,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
1940年四五月間,譚震林從皖南來到東路,遂將“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簡稱新“江抗”)改名為“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仍稱“江抗”)。譚震林還對部隊進行了全面整頓,將常熟“民抗”組編為東路一支隊,新“江抗”為主組編為二支隊,陳挺擔任支隊長。
為打擊國民黨頑固派,鞏固澄錫抗日民主根據地,譚震林于1941年1月25日斷然命令陳挺率二支隊,當夜包圍高杏寶所在地西陽橋,圍殲這股頑軍。可陳挺于這天拂曉率部搜索攻擊時,狡猾的頑軍已聞風逃回駐地桐岐。二支隊隨即跟蹤追擊,將敵人壓制在雙漏里。此時,譚震林又下令,限二支隊在一星期內,徹底解決這股為非作歹的頑軍。為確保按時完成戰斗任務,譚震林同時命令由澄武錫三縣自衛總團組編的“江抗”七支隊配合行動。28日,“江抗”二、七兩個支隊猛打猛沖,殲滅了王文甫、高杏寶部100多人,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氣焰。
二支隊勇猛戰斗,重創敵人,使王文甫、高杏寶頑軍大傷元氣。但這伙頑軍頭目死不悔改,竟然與青陽據點的日軍相勾結,妄圖借助日軍的力量,達到消滅“江抗”的罪惡目的。譚震林斷然命令陳挺:務必徹底干掉王文甫、高杏寶這股頑軍。陳挺接到命令后,當即率二支隊指戰員于1月30日,順利地抵達緊靠青陽的小集鎮桐岐附近。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江抗”戰士打了個大勝仗。桐岐之戰還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得此信息,大加稱贊桐岐之捷,特嘉獎慰勉:“此戰開創了東路我軍殲滅戰之先聲。”《東進報》也報道了戰斗的經過和戰績。桐岐之戰,陳挺的二支隊打出了“老虎部隊”的威名。
(責任編輯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