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借條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的春天,地點是新四軍五十二團駐地江蘇省寶應縣西安豐宥城鄉。
部隊一名管理員在鄉長高尚志見證下,借用老鄉馬維駒家5斤燒草,立了這張字據。借條上有鄉長、管理員印章。此借條經有關部門鑒定,被列為一級文物。它被視為蘇中革命歷史紀念館鎮館之寶,于2022年12月2日,由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北京)借展。
那年,新四軍駐扎寶應時,人地生疏,條件艱苦,環境簡陋。部隊首長考慮到居住農家已給百姓帶來不便,要求干部戰士嚴守紀律,秋毫無犯。因此,部隊黨委研究,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補充為三大紀律十項注意。特別強調“借物要還送,損失要賠償,排便找廁所,洗澡避女人……”等注意事項。
一天,部隊炊事員正在做午飯,飯未做好,燒草沒有了。即刻,管理員急匆匆地向團政治干事程特青匯報。程特青在老百姓中是黨代表身份,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黨的形象,他平時就要求每一位戰士樹立良好形象。程特青聽完匯報后,找到時任鄉長的高尚志說明來意。高鄉長爽快說道:“小事一樁,隨便到哪家拿捆草?!背谈墒聯u頭說:“這可不行,拿草要稱,以后要還?!薄靶?!行!行!”
高鄉長帶著管理員,來到馬維駒家,稱了5斤草。管理員摸摸口袋,分文未帶。高鄉長與馬維駒異口同聲道:“這點草,還要錢?不是笑話嘛!”管理員執意寫下借條,并以鄉長名義,加蓋印章,之后又蓋了管理員章。
下午,管理員來到馬維駒家,還錢贖借條。老馬拒絕,不肯收錢。管理員執意付錢,老馬只好從之?!斑@借條留給我作個紀念吧,”被感動的老馬脫口而出。
管理員不敢做主,請示了黨代表程特青,得以批準。這借條,成為十里八鄉新四軍遵紀愛民的美談;這借條,成為十里八鄉老百姓視軍如己的縮影;這借條,也成為馬維駒家擁軍支前的動力。
馬維駒多次要求送兒子馬春萱去參軍,只因左眼殘疾,未能如愿。部隊北上后,馬維駒積極踴躍交公糧(家存交公糧收據)。不僅如此,馬春萱還主動參加運輸隊,當挑夫,奔走在支前征途上(家存挑夫證)。而這一張借條,被他視為珍寶,珍藏數十年。2017年,贈送給蘇中革命歷史紀念館陳列。
小小借條,昭示著共產黨軍隊有著細化嚴謹的鐵紀鋼規;小小借條,蘊含著小中見大的紀律戒尺;小小借條,展示著共產黨人嚴于律己、一絲不茍的良好品行。
當前,全黨正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這張借條正是黨紀學習教育的難得教材。用這張借條當作一面鏡子照一照,把這張借條當作一把戒尺量一量,有助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強化共產黨人遵規守紀的內在動力和行動自覺。
(責任編輯孫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