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在建黨103周年來臨前夕,我和爸爸、媽媽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來到江蘇鹽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新四軍和濱海情緣深厚,展館中的濱海元素非常豐富。濱海縣是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四軍三師八旅的誕生地。宋公堤、北上延安等事件,在全國抗戰史上有著重大影響。
紀念館里,在濱海戰斗過的新四軍女戰士李春華繳獲的日軍自行車擺放位置非常醒目,而李春華的戰友解舜臣烈士的英勇壯舉,更為傳奇。解舜臣烈士的老首長、開國上將張愛萍題字的“民族魂”紀念碑上有72位烈士的英名,解舜臣名列其中。2021年,濱海縣為解舜臣修建雕塑公園“舜臣園”。2023年,是解舜臣烈士殉國80周年,他的遺腹子解抗將保留的父親22件抗戰文物捐贈給了新四軍紀念館。
紀念館里還有濱海籍新四軍老戰士欒正朗的軍裝、顧寶才骨灰里的子彈片……
一件件新四軍將士、烈士的文物、文獻,在無言講述著那段民族悲壯的歷史……
講解員姐姐帶領我們來到宋公碑前,她說:“2023年12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此仔細閱讀宋公碑碑文。以宋公堤為代表的共產黨為民服務精神在濱海大地傳承83年。83年前修筑的宋公堤,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住海岸,保住國土,為濱海今天的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83年來,相繼修建的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正在發揮著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的作用。”
站在宋公碑前,我想起了去年的12月3日上午,“濱海縣紅色親子家庭”志愿隊家長、孩子們和宋公之子宋齊生夫婦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以及濱海英烈后人們一起重走宋公堤的情景。宋齊生爺爺在宋公亭前激情澎湃地講道:1941年5月15日至7月31日,父親和新四軍將士、當地干群,克服缺錢、缺糧、缺淡水和敵人破壞等若干困難,在中山河至扁擔港之間,修筑90華里攔海大堤,被當地民眾譽為“宋公堤”。
講解員姐姐那富有磁性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著,我的思緒在飛舞,飛向那歷史的深處……
(作者系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七(20)班學生)
(責任編輯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