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9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將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金壯龍說,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圍繞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了一系列舉措。
金壯龍表示,要進一步優化政策工具箱,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制定壯大新興產業打造新動能行動計劃,探索建立包容審慎的適應性監管體系。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發展壯大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金壯龍表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路徑。在加快制造業轉型方面,將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率先完成數字化改造,聚焦重點行業和重點產業鏈,制定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建設數字園區、智慧集群。同時,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金壯龍表示,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以國家高新區、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為重點,力爭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圍繞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金壯龍提出,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強鏈補鏈。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力爭到2027年實現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構建優質高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健全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的要素保障制度,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好專精特新專板。
(據央視網、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