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甘肅平涼;物流產業;商貿流通
[作者單位] 中共平涼市委黨校(行政學院)
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對提升地方整體經濟水平至關重要,是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隨著平涼市“九大產業鏈”和“三基地兩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其物流需求規模也持續擴充。作為甘肅省內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平涼市必須全面提升區域貨物流轉效率和整體物流能級,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平涼市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省有關物流服務業發展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城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提升服務范圍和功能,加快構筑高效、快捷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有效促進商貿流通、對外貿易、通道物流、商貿服務、信息技術等同步發展。自2021年以來,平涼市商品流通總額和物流服務市場規模以年均超過10%的速率增長,物流產業對全市經濟的輻射效應進一步增強。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順利完成了工業園區綜合物流中心、好來西物流配送中心、涇川縣城西綜合物流中心、靜寧縣德美電子商務產業園及冷鏈物流園區、崇信縣華通汽配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貿物流園區建設項目。改造提升了新陽光隴東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莊浪縣槿源果蔬物流配送中心、靜寧金果博覽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重點物流集散地功能,有效提升了物流行業水平。全市已培育13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覆蓋一定區域的商貿流通服務龍頭企業,發展綜合商超、連鎖店、加盟店、便利店、綜合服務社等大型商貿服務網點2500多個,城市商業圈的凝聚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大,物流服務產業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
在發揮產業優勢方面,突出以優勢農業為支撐,以集約化發展城鄉商業圈為動力,持續完善城鄉物流體系建設。培育壯大縣、鄉、村三級市場和三級電商服務主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商貿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新動能,推動城鄉協調互助融合一體化發展。全市78個城鄉農貿市場和郵政、“三通一達”等100多家電商快遞公司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網絡銷售平臺,引入線上線下交易機制,完善產銷對接,拓寬營銷渠道,逐步構建形成了以市區批發交易市場為重點、以縣城農貿市場為骨干、以鄉鎮集貿市場為補充的城鄉商品統一市場體系和網絡營銷格局。同時,平涼市積極探索創新商貿流通建設新模式,努力打造物流示范企業。投資2.78億元建成的平涼工業園區綜合物流中心被定位為陜甘寧三省交會區商貿物流集散地平涼綜合商貿物流樞紐站,靈臺縣天天旺城鄉物流公司與11家快遞公司合作,構建了以縣城為支點,以鄉鎮為中心,輻射各村點的新型農村物流服務圈。莊浪縣利用郵政營業網點建立7個鄉鎮電商運營中心,年貨物吞吐量10萬多噸,年實現貨運收入達2000余萬元,從業人員150多人。靜寧縣隴源貨運有限公司按照物流運輸、貨物倉儲、餐飲住宿一體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貨物中轉全國,年吞吐量達8萬多噸,代收貨款9800多萬元。全市范圍內已逐步形成了消費便捷、服務良好的公共商貿中心和末端配送點為支撐的網絡體系,有效解決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同時,平涼市與鄰近的寧夏、陜西等地的物流合作近年更加緊密,區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貨物流轉的效率和整體物流能級的提升也有力助推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市物流產業呈現出總量擴張、質量提升、結構優化的良好態勢。
首先,平涼市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通道,是西北地區的物流動脈所在,擁有承接西安、蘭州、銀川三大城市經濟圈輻射的便利,具備建成陜甘寧三角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先天條件,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為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市場土壤。其次,隨著平慶高速鐵路的開工建設和市域內高速公路網絡的逐步完善,平涼市基本形成了覆蓋區域內外的物流服務網絡,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為產業發展奠定了交通基礎。再次,在平涼市的農副產品、文旅康養、物質礦產等相關產業高速發展的前提下,物流作為基礎性產業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和法規相繼出臺。在多元融資機制等政策的推動下,物流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一是對物流產業的認識不足。政府相關部門和市內企業在對現代物流的理解上,過分強調物流設施建設對經濟發展的直接推動作用,忽略了物流服務質量提升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深遠影響。當前仍以提高運輸效率為目標,不注重通過物流服務創新來響應經濟發展的新需求,導致物流服務水平難以迅速提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產業規模效應及市場競爭力的發揮。二是交通網絡存在薄弱環節。平涼市陸運和空運的發展受限于平涼市交通建設的現狀,還不能滿足當前物流產業發展的需要,所擁有的區位優勢也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與西部大通道、大產業銜接不緊密、不協調的困難局面仍然沒有破解。三是物流園區建設還不完備。市域內的商業用地規劃沒有有效利用城市空間,缺少大型現代綜合物流服務園區(中心),現有物流園區的配套服務設施不夠完善,且與公路、鐵路等主干線的銜接存在阻塞,中小型物流企業多采用自建倉儲和運輸系統的傳統經營模式,缺少了規模經濟效應與協同配合的優勢,商貿流通領域弱、小、散的問題依然突出。四是物流企業和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大多只能用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粗放的運作方式開展業務,擁有現代服務意識、能夠掌握和運用現代技術與管理的專業人才極為短缺,因此在對接中部、東部發達地區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技術斷層,不利于平涼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提升戰略思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要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注重建立健全物流產業配套政策體系,強化落實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性,主動培育市場主體,推動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要重點保障中小企業在開展物流業務時的合法權益,充分激發企業參與物流貿易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時,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幫助行業整體發展。要結合全市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制定物流產業的具體發展路線,促使整體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同時創造條件讓市域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周邊省市企業加強合作,促進形成統一的物流產業發展體系,充分激發企業自身的發展活力,讓企業在發展當中不斷壯大,形成平涼市物流產業發展與企業成長的合作共贏。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類基礎設施。要在財政支出上向交通、園區、基地等重要物流設施建設傾斜,創新資金融通方式,落實PPP等社會融資項目參與到工程建設中去。結合平涼市發展實際需要,構建便捷的物流通道,完善鐵路運輸與公路運輸聯動機制,依托福銀、平定、平天等國家高速公路,打造縱橫交錯、網絡健全的商貿物流大通道,重點發展鐵路物流、冷鏈物流、電商物流、快遞物流、商貿物流、生產性物流。以節點縣(區)物流基礎設施為重點,持續推進物流園區建設,不斷提升物流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傳統商貿業態轉型升級,建設規模大、檔次高、功能設施齊全的特色現代物流中心。同時要加大引進運輸工具及倉儲設施力度,提升物流作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減少貨物運輸損耗,縮短物流在途時間,提高遞送效率,進一步增強節點縣(區)物流輻射能力,以物流產業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對外開放,增強平涼“旱碼頭”區域性優勢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強區域協作,建立跨區域的物流體系。要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區位優勢,各主要節點縣(區)必須找準自身的發展方向,明確在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定位,確定其在區域物流協作中的作用。要加強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協作,逐漸建成跨城市、跨區域的物流產業體系,形成物流產業集聚以提升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依托南向通道國際貨運班列的常態化運營,落實南向通道貨運班列補貼資金,發揮平涼金果、平涼紅牛等特色農產品銷售優勢,打通平涼市貨物進出口的南向物流通道,擴大平涼市的物流輻射范圍。
提升技術水平,搭建各級物流信息平臺。要構建平涼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信息共享機制,對物流數據采取挖掘與分析,精確預測物流需求,優化物流路徑規劃,提高貨物吞吐速度和資源利用率。通過物流活動全流程的信息可視化和實時監控,強化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對接能力,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物流協同提供有力支撐。此外,平臺還應支持API接口和數據交換標準,允許第三方物流企業和電商平臺有效接入,建立數據反饋和動態調整機制,減少物流信息的啞點,提升物流諸多環節的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借助信息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平涼市物流行業的信息流、貨物流與資金流的三流合一,創造良好的商業生態,促進縣、市級物流網絡的互聯互通,強化區域物流拓展和外部合作機會,提升平涼市物流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夯實產業軟基礎,培養本地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產業發展必須沿著科學規劃和專業化人才培養的雙軌并進的道路前行,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市內職業教育基礎,注重物流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要緊跟物流行業的科技發展趨勢,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實訓設備,針對智能物流、大數據分析以及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強化專業課程的設置,強化職業技術學院大型物流模擬實訓中心的建設,模擬現實物流環境,創設多種物流場景,提升學生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大力引進企業資源,建立政府支持與企業參與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模式,開展定制化人才培訓項目,鼓勵物流企業參與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過程中,幫助本地物流從業者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實踐經驗,通過提供培訓、職業發展和薪酬激勵來組建高效、專業的服務團隊,培養出既懂管理又懂操作的復合型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