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西固區;綠色發展;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 中共蘭州市西固區委黨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西固區是蘭州市的西大門,黃河由西向東橫穿全境,區域總面積3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7萬,是甘肅省和蘭州市核心工業區、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因此,西固區如何全面加快產業、城市、社會綠色轉型,全方位實現綠色發展,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無疑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西固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靠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引導綠色發展方式、生產生活方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產業。目前,50K大絲束碳纖維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建光伏發電裝機總規模突破130兆瓦。近三屆蘭洽會簽約落地項目投資總額達310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現代商貿、生態環保、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為西固區全面綠色發展增添了新動能,集聚了新優勢。
同時,扎實 推進“護綠、增綠、用綠”工程,重點開展了大規模國土綠化、全域綠化、美麗鄉村綠化等生態建設行動,加快建設美麗西固,著力打造城鄉居民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目前,全區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305.71公頃。農村居住環境持續改善,垃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分別達到60%、43.7%,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超90%,建成小康示范村20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8個。
綠色發展格局尚未形成。西固區推進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工作機制、資源利用、環境功能區劃等制度體系仍不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欠賬較多,多年來城市基礎設施投入與大體量的工業經濟地位極不相稱。在優化城鄉發展空間布局,促進城鄉綠色和諧發展,推動城市建設綠色轉型和綠色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等方面力度仍不夠。
綠色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西固區工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緩慢,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化工產業布局遲緩,產業結構不優,尚未形成高端化、精細化的綠色產業集群。大型石化裝備、大型電力裝備等重點產業耗能高等問題依然嚴重。另外,西固區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商業流通、工程承包等項目相對較少,環保產業發展水平與國內發達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
綠色技術支撐能力較弱。西固區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區,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系統的綠色技術支撐,也需要多主體協同參與,涉及政府、企業等多行業和多種綠色技術,但目前綠色技術與低碳轉型結合還不夠,缺少實現支撐“雙碳”的科技行動方案。此外,綠色技術的創新能力也不足,沒有形成聯合協同創新機制,綠色技術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創新企業沒有成為市場主體,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效果不明顯。
構建綠色發展格局。一是科學規劃空間開發格局。一方面,整合區域土地資源,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中突出生態修復、產業發展、人口聚集,配套市政和民生設施,構建舊城與新城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格局,為城鄉融合綠色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按照“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互助”發展思路,完善城市功能,同步推進交通、就業、醫療、教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加快由單一的生產型工業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二是全面提升城鄉宜居水平。首先要提升城市綠化品質。結合國家園林城市復檢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綜合運用規劃建綠、項目增綠、空地植綠等措施,實施退化林修復工程,推進碳匯儲備林建設,借鑒蘭州石化“美麗工廠”建設經驗,大力實施國家園林城市鞏固提升工程,切實提升城市綠化品質。其次要提高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統籌推動農村改廁與保障供水、污水處理、黑臭水一體治理,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逐步解決農村黑臭水體污染問題。持續鞏固村莊公共環境整治成果,堅決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提升鄉村風貌。
推進產業綠色發展。一是加快完善產業規劃。積極跟進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深化地企融合機制。依托基礎產業促進集群發展。以煉油、烯烴和芳烴等龍頭項目為依托,延長石化中下游產業鏈,吸引國內外知名的化工企業,生產石化深加工產品,實現投資的集約化和效能的最大化。探索和解決項目土地、資金等問題,加強銀企、用工、產銷、產學研等對接,做好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協調。提升產業政策供給質量,政策重心應突出激勵創新和培育綠色市場。二是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化解過剩和落后產能,強化項目市場準入和環保準入約束性管理,堅決杜絕新增過剩和落后產能項目。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根據國內石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選擇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優先發展進口替代產品。
推廣綠色技術應用。一是全面推進綠色建造。開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商業開發類高層民用建筑、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等項目中采用裝配式建筑,并在項目審批、規劃設計階段予以落實。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房建設,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積極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行綠色建造方式。二是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技術。推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使用。推進城市供暖領域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加大天然氣引進和利用力度。加快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推廣,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技術。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一是倡導低碳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強公交、地鐵換乘接駁和公交專用道的使用監管。引導居民綠色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新建綜合能源站和區域充電樁,滿足新能源汽車出行保障。大力培育綠色出行文化,建立長效宣傳機制,每年組織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樹牢居民綠色出行意識。二是倡導綠色節能生活。引導居民樹立綠色價值觀,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形成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從我做起、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要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形式宣傳教育,從而增強公眾綠色節能的意識。
完善綠色管理體系。一是完善政策體系。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要堅決扛起責任,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明確目標任務,制定落實舉措,全力推進西固區綠色發展。二是創新驅動,市場主導。把綠色發展融入社會、城市、產業轉型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技術創新。通過政策制度、人才、技術,增強企業活力,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完善綠色產品生產體系,構建綠色市場,完善政府、企業聯動的綠色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