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學主角”: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山居秋暝》
課 文 再 現
山居秋暝
[唐] 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不僅細膩地描繪了山間的自然美景,還巧妙地融入了氣象學、光學、聲學等豐富的科學原理,讓我們一同探尋其中的奧秘吧。
1
空山新雨后
雨水如同自然界的清潔工,將空氣中的塵埃、微粒等雜質一一沖刷,實現了空氣的凈化。這種“洗滌”作用顯著提升了大氣的能見度,使得山間的景致更加清晰,色彩更為鮮明。
2
天氣晚來秋
隨著夏季的悄然離去,太陽直射點不斷南移,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這一過程導致氣溫下降,天氣由熱轉涼,進入秋季。
3
明月松間照
在均勻的介質中,光線沿直線傳播。月光穿過松樹的縫隙,灑落在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4
清泉石上流
光線穿過水面進入空氣時會發生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改變后,使得詩人看到的石頭到水面的距離要比實際位置淺。
5
竹喧歸浣女
聲波在竹林中傳播時,會在竹子表面以及竹葉間發生多次反射和散射,這些聲音相互疊加、交織,形成了豐富而和諧的韻律。
你從詩中還發現了哪些科學原理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