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課對象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
本課時間3小時(講課2小時,討論1小時)。
本課目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充分認識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的實踐路徑,以敢為人先的勇氣,高舉改革旗幟,保持改革定力,努力以改革攻堅主動贏得高質量發展先機,在激發發展活力內生動力上作出新示范,為重慶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
2024年5月24日,重慶市委六屆五次全會舉行。全會提出,重慶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努力以改革攻堅主動贏得高質量發展先機,在以改革攻堅激發發展活力內生動力上作出新示范。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高舉改革旗幟,保持改革定力,堅持數字重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雙輪驅動”,牢牢把握“首創性”“差別化”兩個改革關鍵詞,如期高質量完成“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任務,以超常規舉措培育壯大民營經濟,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一、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重慶要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要把握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的重要意義,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是牢記重托感恩奮進的重慶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重慶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部署提出“四項任務”,并就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明確“六個堅持”的重大要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以一域服務西部、服務大局寄予的厚望,為重慶攻堅克難昂揚向上、奮勇向前行穩致遠指路引航、把脈定向。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如今,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體制機制上不斷創新,消除妨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約束。重慶各界將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實干實績實效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心懷“國之大者”,著眼大局、服務大局,以敢為人先的勇氣,直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新沖擊與新挑戰,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硬骨頭”,緊盯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積極探索首創性、差別化改革,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持續放大國家戰略疊加、城市規模、產業基礎、交通樞紐、人文生態、創業成本、創新潛力等比較優勢、后發優勢,積極打造標志性改革開放成果,更好引領西部地區現代化,全面提高服務全國大局的能力和貢獻度,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的探路先鋒。
TfKIUuKbzVNWpMxNgKSLa0mX/vOf3DXunnmQKP0BiMI=(二)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新時代,面臨新形勢、面對新問題、融入新格局、開啟新篇章,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潮頭,指引西部地區進一步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發揮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作用。重慶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改革開放的積極姿態回答時代之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當好排頭兵、爭創新地位。重慶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產業數字化轉型新浪潮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要堅持目標導向,緊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堅持結果導向,緊盯逐漸轉變的社會經濟關系與生產生活方式;要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系統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我們要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從而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不斷爭先進位、跨越趕超。
(三)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是推動內陸開放發展的必要前提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堅持以制度型開放助力國家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重慶順應趨勢,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體現重慶擔當與責任的必然選擇。黨中央賦予重慶“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戰略定位,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總綱領總遵循的關鍵支撐,與國家戰略綜合集成、互嵌融合、相互賦能,共同致力于實現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國家整體開放布局的優化拓展,為構建內陸高水平開放新格局作出新貢獻。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重點要加快建設創新引領的制度型開放樞紐、鏈接全球的門戶型交通樞紐、陸海并濟的綜合物流樞紐、雙向開放的國際經貿樞紐、內外聯動的產業鏈供應鏈樞紐、高能聚合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樞紐、綠色高效的新型能源算力樞紐、高端資源要素配置樞紐、開放多元的國際交往樞紐“九大關鍵樞紐”。要瞄準制度型開放的重點環節、關鍵因素,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推進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等,積極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增強開放通道帶動力、開放平臺集聚力、開放型經濟競爭力,讓重慶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更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是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堅實基礎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重慶的重大任務,是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的時代課題。作為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直轄市,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等“超大”特質于一體。這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增加了復雜性、多樣性和艱巨性。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要處理好超大城市治理中大與小的關系,要有大氣魄、大格局,還要做到精細化、微治理、強能力,在方寸精微之間見水平;要處理好近與遠的關系,既要處理好眼下的矛盾問題,又要從根本上“內在調理”,實現可持續發展;要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用系統思維兼顧多元需求,建立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系統和安全系統,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等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提高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要對傳統治理體系進行優化升級,針對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深層次矛盾,有序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要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著力構建完善超大城市治理的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工作體系、評價體系和實踐能力,持續在城鄉治理一體化方面積累經驗,切實落實數字中國戰略部署,以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為抓手,加快打造引領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
(五)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面對現實狀況,持續提升城鄉優質均衡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積極探索可推廣復制的經驗,進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重慶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只有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深化改革,才能有效釋放欠發達地區生產要素的活力,緩解并逐步解決生產力空間布局上的深層矛盾,逐步減少甚至消除人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差距。當前,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武陵山區等地與重慶主城都市區的發展條件和水平相差較大,必須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在全域范圍內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和資源要素配置,以重慶主城都市區為龍頭、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載體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精準發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方面要做大做強重慶主城都市區,另一方面要提升區縣城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城鄉要素順暢流動,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開創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發展新格局。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在城鄉互促共同繁榮上實現新突破,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六)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是推動美麗重慶建設的內在要求
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關口,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具有獨特的重要位置。建設美麗重慶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美麗中國建設戰略的實際行動,直接關系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底色,直接關系重慶以一域服務全局的成色,是必須堅決扛起的重大政治責任。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攻堅戰,抓實大保護;著力提升城鄉風貌整體大美,以繡花功夫建設山地特色生態之城;著力推進生態治理系統重塑,建立健全數字生態環保體系構架,布局建設數字生態環保重大應用,夯實生態環境數據底座,構建多跨協同、量化閉環、系統集成的美麗重慶數字化治理體系。同時,改革創新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優化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促進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發展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有效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關系,實現全市域生態環境質量、城鄉大美格局、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生態環境數智化水平的顯著提升,推動自然之美、城鄉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生活之美整體躍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取得實質性進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促進美麗重慶建設取得更好社會影響、形成更多民生成果。
二、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的實踐路徑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要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改革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根本動力,抓改革就是抓發展。重慶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必須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完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體系構架,全面繪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施工圖,著眼系統重塑,積極拓展視野,激發各方力量,為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匯聚合力。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贝蛟烊嫔罨母锵刃袇^,要全面學習、全面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圍更廣、觸及利益更深、推進力度更大,協調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任務更重,只有黨能夠依靠自身組織和制度優勢擔負起這一重任。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將黨的領導落實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全過程,各級黨委(黨組)負責落實各項決策部署,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改革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蘊藏著無窮的創造潛力和聰明才智。人民群眾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實踐,反映著社會發展趨勢,體現著社會發展規律。重慶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從人民群眾那里獲得應對風險挑戰、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智慧和力量。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結合起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鼓勵人民群眾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激發重慶人民的創造熱情,尊重重慶人民的創造意愿,支持重慶人民的創造實踐。要及時發現、概括、總結人民群眾積累的好做法、好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形成更多的標志性改革成果并指導新的實踐。
(三)進一步深化數字重慶建設
數字重慶建設是新時代新階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關鍵變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也是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標志性改革。數字重慶建設,本質是對經濟社會發展體制機制的系統性重塑。數字重慶建設是系統深入的全面改革,聚焦重點領域,圍繞發展、服務和治理,設計重要場景,通過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雙向發力,與公共管理變革、行政部門改革緊密結合,打破條塊分割、條線孤立的碎片化模式,體系化推動各領域制度變革,推動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創新。重慶推進數字化集成改革,基本建成一體化數字資源共享平臺體系,初步構建了三級貫通的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體系,構建形成黨建統領政治能力提升體系等,從整體上推動市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數字化引領開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但數字重慶建設依然任重道遠,還需持續夯實數字化建設基礎,進一步提質擴面,加快推動重點能力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提升居民數字化發展意識與認識能力,運用數字化手段破解傳統思維、傳統方式、傳統辦法難以解決的治理問題。要堅持兼顧當前、著眼長遠,圍繞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一體推進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法治建設,謀劃管長遠、管全局的綜合場景開發建設,打造一批實用實戰重大應用,探索數字文明新時代深化改革新模式,推動數字賦能超大城市治理體制機制變革重塑,加快形成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四)著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
重慶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要著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切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深化拓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提升國企資產質效?!叭砸槐P活”改革突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必須跨越的重要關口,是激發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動力活力的關鍵舉措,是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落實落地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化拓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要統籌兼顧,把改革攻堅與促進發展等統籌起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調度,注重激勵與約束并舉,加強指導督促,實現國企功能、優勢、體制機制重塑,做強做優做大主業,高質高效推進園區開發區、政企分離改革攻堅,以市場化方式不斷提升國有資產盤活質效。全面提升發展質效和競爭力,全面盤活國有資產,努力打造標志性改革成果。另一方面,要培育壯大民營企業。通過改革創新,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增強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提升民營經濟發展力創新力競爭力,提高民營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優化行政服務環境,做好政策制度長效保障工作,加快建設新型政商關系,改進數字化、常態化服務方式方法,自覺主動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健全和完善公平競爭制度體系與工作機制,筑牢公平競爭法治基礎,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持續糾治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完善市場信息披露制度,構建商業秘密保護制度。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暢通政府違約失信投訴渠道,探索建立政務誠信監測評估機制,建立健全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機制。完善民營經濟技術服務機制,加強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促使民營經濟不斷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