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到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來自腦洞清奇的村上春樹,他用夜半汽笛來描述愛。出處是《夜半蜘蛛猴》,村上春樹與畫家安西水丸合著的插圖本超短篇小說集。由于那段文字實在太精彩了,我不得不大段大段地摘錄:
女孩問男孩:“你怎么樣地喜歡我?”
少年想了想,聲音低沉地回答說:“就像喜歡夜半的汽笛聲一樣。”
少年的解釋是“有一天半夜我忽然醒了”。他說:“正確的時間不知道,大概是兩點或三點吧,但那時是幾點并不重要。總之,是半夜,我獨自一個人,沒有誰在我旁邊。你試想這種情形。四周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見,沒有一點聲音,連時鐘的時針走動的聲音都聽不見——也許是時鐘停了。而我突然感到自己被隔離在一處遙遠的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我體會到在這廣大的世界上,沒有誰愛我,沒有誰跟我說話,沒有誰會想到我。即使我就這樣從世界上消失了,也沒有誰會發覺吧?就像被裝在大鐵箱里沉入深海的心情。因為氣壓我覺得心臟痛,痛得幾乎會撕裂成兩半。”
少年的描述充滿深夜的靜謐感,他說“但是這時我聽到遠遠的地方有汽笛聲。那真是很遠的地方的汽笛聲。鐵路到底在哪里我都不知道,可見多么遠。微微的聲音似乎聽見了,又似乎聽不見。但我知道那是火車的汽笛聲。沒錯。我在黑暗里靜靜地諦聽著。于是我再一次聽到了那汽笛聲。而我的心臟不痛了,時鐘的針開始動了,鐵箱子慢慢浮上海面。這都是由于那汽笛聲,由于那又像聽見又像聽不見的微微汽笛聲”。
說到此處,少年停頓一下又說:“我愛你,就像愛那樣的汽笛聲。”
夜半遠笛,遠遠傳來,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獨醒人臥聽之時,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這個比喻很奇特,細細想來,感覺極為真實。如此表述,很有村上春樹的風格,細致入微的描寫,很難說清卻又很簡單地說清了,一種獨特的人類情緒感受。只有寂寞的人才能聽到這夜半汽笛的聲音,只有夜深如海中獨自醒著的人,才如同溺水的人需要一根稻草,需要遙遠傳來的一聲夜半汽笛聲。這夜半汽笛,分明是午夜的唯一依靠啊,盡管那么遙遠縹緲。為什么用夜半汽笛來形容愛?大概因為愛情就是這樣的,在最孤獨無助,覺得自己已經被世界拋棄的時候,有人突然拉了你一把,那種內心觸動是無以言表的。甚至有時候,那都不必是愛情。
想想看:半夜醒來,鐵箱沉入海底,氧氣緩慢抽離,心臟轟鳴起來,像遠古時期蟄伏在海底的珊瑚,隨著歲月的更迭,褪盡顏色,被一點點侵蝕,變得松散,最后碎裂。夜深如海,潮起而又潮落,無止無休,裹挾著一片濃烈的冷寂。這種滋味是徹骨的孤獨,只有深夜的遠笛聲才能懂得,而夜還非常漫長,太陽還未升起。在此一瞬間,是空白、虛弱、與現實的脫節,感覺自己也許會在孤獨和缺憾中等待死亡。正是在無法接近愛的時候,才能更透徹地理解愛的核心與本質吧?
那一聲黑暗中的鳴笛,真的是怦然入心啊。真正的愛,總帶著寂寞。在人間尋愛的過程,真像是去茫茫宇宙中投胎,橫渡蒼茫,從天涯到海角。但漫漫歲月知道眾生里有你,總比一個人獨撐著時間的分量好。想到某人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們就原諒了世界,甘愿忍受一切。人生苦短,唯愿夜半汽笛,披著細碎的星光幽幽傳來,予我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