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談戀愛就容易失去自我,卑微得不顧一切。“戀愛腦”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
戀愛腦,也是一種“癡迷病”。戀愛的英文表達(dá)很形象:fall in love。有的人墜入愛河后,變得開朗積極,成就更好的自己;有的人則逐漸迷失,以卑微的姿態(tài)換取愛情……
就像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從小缺失原生家庭的愛,長大后總是毫無保留地付出一切去換取別人的愛。在遭到男友的拳腳相待時,她依然覺得:“打我也好,總比孤單一個人好。”
她以為自己付出越多,就能換來對等的愛。但結(jié)局是:越卑微,越不被珍惜;越無底線地付出,越容易失去自己。
對于這種不健康的愛,心理學(xué)上有個名詞——“病態(tài)迷戀”。就像“戀愛腦”的松子,她把愛情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她本有光芒萬丈的未來,卻一點點被這種無條件的愛吞噬,最終走向“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凄然結(jié)局。
最好的愛情,是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
好的愛情會讓你感到溫暖和快樂,給你更好的精神面貌。如果一段感情讓你覺得越來越卑微、焦慮和抑郁,你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yuǎn),那你很有可能陷入了“病態(tài)迷戀”之中。
“戀愛腦”是如何支配我們的?
在旁觀者看來,它就像“中蠱”了一樣。有一種是完全失去了自我。美國傳奇女演員簡·方達(dá),有過三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對于伴侶提出的要求,她都會順從。
跟松子很像的是,簡·方達(dá)同樣出生在一個缺愛的家庭。
父親冷漠的性格,造成了她的討好型人格。可是在婚姻中,無底線的付出,并沒有換來尊重和愛。為對方不斷妥協(xié)和改變,最終卻丟失了自己。
訪談節(jié)目《和陌生人說話》曾做過一期關(guān)于PUA(把妹達(dá)人)的訪談。PUA的核心就是:把女生當(dāng)作戰(zhàn)利品,把愛情當(dāng)作一場游戲。最容易陷入這場災(zāi)難的,正是被“戀愛腦”支配的女孩。他們的套路,恰恰是利用了女生在情感中的卑微感。
無法正確認(rèn)同自己,容易被伴侶牽著鼻子走,需要從別人那里得到愛和認(rèn)同。女孩們最終不僅情感受挫,有的還人財兩空,甚至喪命。
雖說愛情這種玄學(xué),向來是冷暖自知的,但那些美好而長久的關(guān)系,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成熟和理智。
不是“卑微到塵埃里”,也不是“愛你勝過生命”,而是“自先沉穩(wěn),而后愛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除了長得好看,什么樣的女生最吸引男孩子?其中一個高票回答羅列了幾點:“目標(biāo)明確,熱愛生活,有主見,會關(guān)心你,給你鼓勵和建議。”
這恰如作家梁文道所說:“一個女人一定要有自己過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別人沒法拿走的東西,這很重要。”
愛情是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這個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廣闊,你應(yīng)該跟你愛的人一起去看天大地大,而不是抱在一起相互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