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落幕,各家AI紛紛交卷。估計多數人最關心的,還是AI的作文考試。
新課標Ⅰ卷的題目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更快獲得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新課標Ⅱ卷的題目是:隨著嫦娥四號探月和天問一號出發,人類的腳步正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
那么,在這些題目上,AI完成得怎么樣呢?按照滿分60分算的話,AI的分數普遍在50分上下。各家大模型的差距并不大。這些AI作文我也請專業的語文老師看了。按照他的說法,這些作文給人的感覺,就像在吃各式各樣的、形狀不同的饅頭。盡管形狀不同,但是味道差不多。你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找不出太大的亮點。去年我們曾經讓AI寫過2023年的高考作文,現在一年過去,AI的進步確實有。只不過,這個進步的點在于,饅頭比去年更精致了,但饅頭還是饅頭。
關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我特地請教了北京十一學校語文教研組的組長史建筑老師。從他那里,我獲得了一個很特別的角度。
史老師說,他覺得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不好用難易來評判的。今年的變化,不是難度上的變化,而是命題思路上的變化。今年的作文題,在整體的思辨,以及邏輯思維的考查上,要比往年有強化。這是個很有價值的轉變,它正在慢慢糾正那些只講氣勢,堆大詞,不講邏輯的文風。
按照我的個人理解,轉變的本質其實是,作文考試,正在從資源導向,轉變成能力導向。
所謂資源導向,就是不停地往上堆資源。就像炒菜做飯,追求的只是把珍貴的食材湊齊。而體現在作文上,就是不停地堆要素。比如,情感充沛、成語豐富、引經據典。既然這些都屬于加分要素,我就把這些要素堆上去,就能拿到一個不低的基礎分。
據說在網上,還流傳著一個萬能作文模板,叫作“我的爺爺”。
比如,2022年的作文題之一是:圍棋中的本手、妙手、俗手,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那么按照“我的爺爺”模板,寫出來就是,看到圍棋中的本手、妙手、俗手,我想到了我那愛下圍棋的爺爺。爺爺這一生怎樣怎樣。
再比如,2023年的作文題,其中有一個是:故事的力量。按照“我的爺爺”模板,寫出來就是,看到故事,我就想起了我那特別喜歡講故事的爺爺。爺爺這一生是怎樣怎樣的。
再比如,20多年前我高考那年,作文題是《誠信》,就可以寫,我那一輩子特別講誠信的爺爺啊,這一生是怎樣怎樣的。
當然,這個萬能模板只是個玩笑,但它也展示了一種可能性。這就是,假如一件事是純粹的資源導向,那么它就有可能走到高度同質化的死胡同。
怎么辦?這就是高考作文這幾年正在做的轉變,從資源導向,轉向能力導向。也就是說,考查的重點,不是學生堆大詞,背成語,發表感嘆的能力,而是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
你之所以覺得這兩年AI寫的作文一般,就是因為AI的寫作方式,還停留在堆資源的階段。但實際的作文題,已經越來越多地把重點放在學生的思辨能力上。
在早前發布的消息中,也強調了這個變化。比如,山東今年的高考命題,按照教學專家的說法,是強調四個無。分別是: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綜合,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這些說的都是高考命題將越來越看重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以及解決真實挑戰的能力。
比如,今年的作文題之一,AI能回答越來越多的問題,那么人類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你看,這個題目要想拿高分,靠堆大詞肯定不行,而是要有特別的思考。
關于高考作文,咱們先說到這里。其實,跳出高考這個話題,你會發現,很多領域的變化,都遵循著相似的過程,從資源導向,轉向能力導向。
比如,新聞傳播學。2023年張雪峰說新聞學是天坑專業,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論。為什么會產生這個爭論?本質原因之一,是傳播領域發生了一個關鍵變化。它正在從一個資源導向的行業,逐漸變成能力導向的行業。
為什么說傳播領域以前是資源導向?因為早些年,傳播資源非常稀缺。電視頻道就那么幾個,市面上也沒有互聯網。而當年只要上一回電視,沒準就能改變一個普通人一生的命運。你看,在傳播資源這么稀缺,這么珍貴,這么威力十足的情況下,假如你要培養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沒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培養他們深刻認識、小心駕馭、謹慎對待這些資源的能力。包括怎么建立一套嚴謹的流程,怎么做好極其細致的前期策劃,以及了解這個行業的過往歷史,等等。
但是最近十幾年,自媒體和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傳播資源變得不再稀缺。
原來傳播行業的本質是,比原來廣。也就是,它的主要價值在于,讓一個信息比原來傳播得更廣,被更多的人知道。
而現在傳播行業的本質是,比原來好。也就是,一個信息大家都知道,但我能讓它變得比原來更有價值。要么是變得更簡單易懂,更好吸收。要么是變得角度獨特,更有深度。
這時,考驗的就不是從業者守護資源的能力,而是創造性地使用資源的能力。
換句話說,能力和資源的關系,也許跟我們想象中不太一樣。過去很多人覺得,這兩個因素的關系是此消彼長,只要資源充足,能力差點沒事。反過來,只有資源不足,才會倒逼能力成長。但事實上,這兩個因素很多時候是正相關的。資源越充足,越需要強大的能力駕馭。就像高考作文一樣,當大家都掌握充沛的成語、典故和寫作套路時,要想拉開差距,就要看誰更能用強大的思考能力,來駕馭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