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里,一位阿姨滿臉笑容,剪開3條速溶咖啡,倒入杯中,再拿熱水壺里的開水一沖,用勺子攪拌,給杯子封口……最近,一杯十元的南京阿姨“手沖咖啡”走紅了。在小鋪子前,不少人排隊打卡,咖啡銷量飆升到一天四五百杯。有人稱贊,“阿姨實在,可愛”;也有人莫名其妙:“世界太‘癲’了,在家自己沖不行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手沖咖啡,又名滴濾咖啡,其制作會經歷稱豆、研磨、溫杯、浸潤過濾器、注水、萃取等諸多步驟。南京阿姨“親手沖泡”的速溶咖啡,和真正的手沖咖啡并非一碼事。但就是這種反差成了走紅的密碼。
對南京小巷深處的這位阿姨來說,可能不清楚不同豆種、各地莊園、有沒有獲獎的咖啡有什么區別,本分地當著顧客的面沖調速溶咖啡,就是日常。她把認知里最好的東西,誠心誠意地拿出來分享。時代喧囂,阿姨安靜;變化太快,阿姨如一;套路太繁,阿姨純粹。當聚光燈打來,人們發現了陌生化的時代風景,于是帶著懷舊的情緒而來,飲一杯煙火氣,體會慢下來的片刻溫情。如果實在不能理解,不如當成一種行為藝術。
流量時代,一個普通人能成為“網紅”,必定因為其特定“人設”迎合了網友的某種偏好或心態。不只是南京咖啡阿姨,此前的磁縣炸串奶奶、廈門漢堡爺爺、鄭州菜饃奶奶、玉林2元炒粉阿姨等也都類似——誠信經營小本生意,一干就是幾十年,笑臉迎客,把人情味拉滿,在此之外,他們對流量可以說是毫無概念。反感過度營銷、懷念平價商品、追求理性消費……網友將自己的種種心態,投射到對這些小吃攤主的追捧中。畢竟,他們的故事再次佐證著那個淺顯的道理:無論是什么商品,只有做到質量過硬、貼近市場、價格公道,才能長期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但無解的是,阿eOuWS9rsW00JLuGDbHjfwNcPZUNeQLqV0hZM4MJfBGw=姨因為保持自己的節奏而火,可能因為過度曝光而心力交瘁,讓曾經令人沉醉的市井風情煙消云散。“這么火,我有點吃不消。”阿姨道出無奈。過度消費、過度狂歡中,博主、主播們有利可圖,但當事人的利益、意志并沒有得到充分尊重。從“大衣哥”家的大門被砸,到“拉面哥”家門口成為“集市”,從“小馬云”的成長一波三折,到“糖水爺爺”遭遇“網暴”……無底線追熱度、極端化蹭流量,很容易把隱私的曝光成公開的,使有邊界的演變成無約束的,最終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妨害公共秩序為代價。
有學者說:“網紅,本質是一種彩票經濟。”這句話,道出了普通人獲取網絡熱度的偶然性。信息爆炸時代,只有新鮮的內容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正因此,爆火、跟風、翻車的“流量大戲”反復上演。然而,名不副實的包裝、曲折離奇的設計、唇槍舌劍的爭吵,卻與真實的生活漸行漸遠。
或許有一天,當這些街邊小鋪前只有慕名而來的顧客,而不是擠滿了鏡頭和閃光燈時,那種純粹的人情味,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追尋。
這正是:經營坦坦蕩蕩,熱度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