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種知名的糕點叫“定勝糕”。在電視劇《繁花》中,爺叔最愛的糕點就是定勝糕。定勝糕一般做成兩頭大中間小的形狀,它色澤淡紅、松軟香糯,帶甜甜的豆沙味,同時糕上還常印有“定勝”二字。定勝糕又名定升糕、鼎盛糕,都取其好口彩。直至今天,每逢孩子滿月、生日、升學、喬遷等喜慶時節,人們依舊會贈送定勝糕以示祝賀,尤其是到了學子們中高考的時候,家長們更是會排長隊購買以討個好彩頭。
關于“定勝糕”的起源,據說是這樣的: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軍攻占杭州后北返,金軍到達鎮江與早已設伏的韓世忠所率宋軍爆發著名的“黃天蕩之戰”。韓世忠根據敵營形如定榫,頭大腰細的弱點大破敵軍。之后老百姓便做出了定榫形狀的糕點來紀念這場大捷,“定榫糕”后來慢慢被叫成了“定勝糕”。

另有一個版本是說:岳家軍大破金兵,杭州老百姓夾道歡迎,送上自制的點心,這種專為慶祝岳家軍凱旋的糕點被稱為“定勝糕”。另一個版本的主角則從岳家軍變成了楊家將,定勝糕成為百姓為楊家將出征準備的食物,希望楊家將大獲全勝。
那么定勝糕究竟是為紀念宋代的哪一位將領而出現的?
國內的學者并沒有在任何宋代文獻中找到關于定勝糕的記錄。他們認為定勝糕是明代出現的仿照銀錠而制作的糕點。明代兩頭大中間小的五十兩銀錠,與現代江浙一帶流行的定勝糕的經典造型十分相似。同時明代有一種用作裝飾品的銀錠就叫“錠勝”。在明代,定勝糕也常被用作祭品,因此定勝糕最早出現應該是出于對財富的向往。
那么定勝糕為什么會成為宋代將領凱旋故事的載體呢?
我們先說另一個故事。經濟學上有一個“擦鞋童理論”,它的來源是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的前夕,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父親老肯尼迪去擦鞋。擦鞋童一邊干活一邊向老肯尼迪推薦股票,老肯尼迪聽后果斷清倉拋完了所有股票。
美國一位經濟學家特地去檢索了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數據庫,但他并沒有找到這個故事,顯然它是后人杜撰出來的。和定勝糕的故事一樣,他還發現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有多個版本,諸多版本的不同之處就是擦鞋童對面坐著的人不同,除了老肯尼迪,還有“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華爾街的傳奇投資家伯納德·巴魯克。
這位經濟學家用“敘事經濟學”來描述“擦鞋童故事”這種現象,他指出,這類流傳甚廣的故事一般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以故事為載體的觀點被人口口相傳;另一個是人們努力生成新的可傳播的故事或是讓故事更具傳播力。同時,這類故事通常會借助某個名人效應,它能夠激起情感共鳴,而且可以很輕松地在日常談話中得到傳播。
定勝糕不同版本的故事出現,真實的原因則是后代的人們對宋朝的記憶。在那個崇文抑武的朝代,勝利顯得彌足珍貴。而勝利本身,自然會演變成各種傳奇故事,被世代口口相傳,定勝糕就成了這些故事的載體。
就這樣,歷史和傳奇在這塊小小的糕點上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