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內”“外”相維:中華帝國的歷史概念與治理邏輯

2024-10-12 00:00:00王勁崳
理論月刊 2024年9期

[摘 要] 學界以“中央”和“地方”概念分析中華帝國的流行范式,存在以今度古、以西度中的時代誤置。從中華帝國自身所使用的“內”“外”概念來看,其所構建的是一種以皇帝為圓心的差序政治關系,它由內朝和外朝、京城和四方兩個交錯互嵌的部分構成,并在長時段中衍生出內、外朝的并存與轉化,封建與郡縣反復糾纏這兩個周期性現象。“內”“外”關系的實質,是帝國交錯使用公共和私人兩套政治系統,相互制衡,維系皇權,其合法性基礎源于帝國“公”“私”概念的模糊性,使皇帝可以正當地構建私人性質的政治系統。“內”“外”關系在賦予帝國體制以韌性的同時,也妨礙了中國政治的公共化和理性化。對“內”“外”關系的研究,可以為重新審視帝國的本相提供更為貼切的視角,反思“央”“地”關系框架的內在局限性,為建構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思想資源。

[關鍵詞] 中華帝國;政治關系;央地;內外;公私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09.009

[中圖分類號] D691; D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4)09-0076-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近代中國政治學本土知識生產的制度邏輯研究(1899—1952)”(22CZZ004)。

作者簡介:王勁崳(1987—),男,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一、從“央”“地”關系到“內”“外”關系

運用“中央”和“地方”概念以及由此產生的央地關系框架研究中華帝國,是學界的流行范式。按照史學家錢穆頗具代表性的觀點,中國古代政府組織問題可以分解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央地關系三個層面,通過研究“中國歷史上政府職權分配之演變”,可以“認識中國傳統政治之大趨勢,及其內在之根本意向”1。近年來,社會科學家以更具理論自覺的姿態提出,通過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權責關系的規律性變化,可以洞察帝國內在的治理邏輯2。

但問題是,將皇帝與各部院統稱為“中央”,將省及以下各級建制統稱為“地方”,并不符合中華帝國的自我理解。早在20世紀60年代,瞿同祖已經指出,清代語境中的“地方”,僅指州、縣,而不包括督、撫、道、府1。近年來,關曉紅也提出,清代以“內”“外”劃分官制,皇帝與部院不等于“中央”,省更不被認為是“地方”;清末新政第一次嘗試以西方“中央”和“地方”概念改革官制,但朝野上下在督撫是地方官還是中央官、省是否應該被視為一級行政區劃等問題上,爭執不休,直到民國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2。

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央”和“地方”是一個普世概念,還是一個歷史概念?英國思想史家昆廷·斯金納和德國概念史家科塞雷克都斷然否認普世概念的存在,指出概念必然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隨意濫用會導致以今度古、以西度中的時代誤置(anachronism)3。歷史地看,“中央”與“地方”概念產生于近代西方,是民主社會用以分析現代官僚制的知識產物。民主社會以天賦人權、國為民有為基石,政權問題交付政黨選舉來解決,官僚政府成熟、獨立,不隨政黨更替而變化,因此可以用“中央”與“地方”這樣的技術化、中立化概念單獨討論行政權問題。但是,中華帝國是一個家產官僚制國家4,以君權神(天)授、國為君有為根本,皇權與行政權難以分割又存在沖突,無法繞開皇權獨自分析行政權5。因此,“中央”和“地方”并不是分析中華帝國政治關系的恰當概念。

德國概念史研究認為,“歷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憑借概念成為歷史”6。因此,從中華帝國自身的概念入手,是探討歷史本相的基本途徑。根據古典文獻,中華帝國以“內”和“外”來表述自身的政治關系。與單一的“央”“地”關系不同,中華帝國的“內”“外”有兩重含義7:首先是京城與四方8,以京城為分界線,京城以內的政權機構是“內”,而鎮守四方的政權機構是“外”,官員對應地分為京(內)官和外官兩個系統9,這是今日被理解為央地關系的部分;其次是內朝和外朝,以皇宮為分界線,皇帝宮廷組成“內”朝,普通官僚組成“外”朝,官員對應地分為內朝官(宮廷官)和外朝官(朝廷官)兩種類型10,這是今日央地關系所忽略的部分。內朝和外朝、京城和四方,彼此互嵌,構成一種以皇帝為圓心的差序關系:相比外朝,內朝是皇帝更為親近信賴的權力機構;相比四方,京城是皇帝直接管控的中樞之地。那么,中華帝國的“內”“外”關系是如何運作與變遷的?中華帝國為什么會產生“內”“外”關系,其中蘊含著何種貫穿王朝興衰的長時段治理邏輯?

二、重新審視帝國:“內”“外”關系的歷史變遷

中華帝國“內”“外”概念,兼攝了領土空間和官僚秩序兩種含義。皇帝和他的宮廷近侍構成了內朝這一權力核心,京城內的其他官僚和四方的官僚構成了外朝;與此同時,皇帝和他的京官構成了京城這一政治中心,京城管理著天下四方的領土和官僚。因此,和單一的“央”“地”關系不同,“內”“外”關系是一個雙重的政治關系,并產生了兩種獨特的周期性現象。

(一)內朝與外朝:長時段下的并存和轉化

秦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能以三公九卿和郡縣官吏治理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意味著官僚組織在當時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成熟的水平。于是,皇帝如何駕馭一個空前發達的官僚組織,成為帝國政治不可回避的問題。不過,秦還沒來得及系統地應對這一問題,就迅速崩潰了。

漢武帝開創性地建立了內朝制度,此后歷代沿用,成為帝國駕馭官僚組織的基本制度。漢初沿用三公九卿制度,相權強盛。漢武帝為強化皇權,任用與皇帝存在親密關系的外戚、侍從和寵臣,在宮廷之內組建新的決策中心,政事悉由宮中出。三公九卿諸令丞組成的正式官僚機構,相應地變成了外朝,喪失原本的決策權,轉變為內朝決策的執行者。內朝官員品秩不高,多為加官,但因為皇帝寵信,獲得非正式的、超乎本職的權力。特別是漢代尚書,其本為九卿之一少府的屬官,本職是皇帝的秘書,“號為天子之私人”(《文獻通考·職官》),隨著權勢日隆,成為有實無名的丞相。但值得注意的是,內朝與外朝并非截然分割。一方面,皇帝會授予外朝官以錄尚書等內朝銜,使之預聞政事和內朝化;另一方面,內朝會出現外朝化趨勢。西漢尚書興起后即逐步外朝化,到了東漢時期,三公已為虛銜,尚書“綜理政務,實已宰相化”,因此都是“外朝官領錄之”“轉為外朝也”1。

魏晉南北朝在尚書臺外朝化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內、外朝機構。當時,尚書臺不僅負責決策,還衍生出一系列執行機構,侵奪九卿的執行權,演變為一個龐大復雜的官僚組織。同時,門閥世族興起,把持高位,與皇帝分庭抗禮。為了應對這一局面,皇帝在原有官僚組織之外,選拔寒士,組建新的內朝。于是,南朝的中書令、中書舍人,北朝的門下、侍中興起,他們隨侍帝王,參決政事,尚書令及尚書臺逐步轉為執行機構,形成新的內、外朝關系。

隋唐整合前代政治遺產,使之全部外朝化,但唐中期又出現新的內朝。隋將已經外朝化的尚書,以及中書、侍中等新興內朝機構,統一整合為三省六部的正式制度,相權按政策過程一分為三,中書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唐承隋制,但是安史之亂前后,翰林學士和宦官崛起,形成新的內朝。翰林學士與漢代尚書一樣,本為皇帝宮廷中的文學秘書,因皇帝寵信,參與政事,獲得了中書執掌的起草詔令之權,“至號為內相”(《新唐書·百官志》);同時,皇帝任命宦官為樞密使和護軍中衛,使其得掌兵權特別是禁軍,并發展出一個由宦官指揮的北衙行政系統,“分部細密,組織龐大,與南衙以宰相為首的行政系統相互對立”2。宦官通過“內”“外”的劃分,甚至攫取了廢立天子的權力,“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安有是非之說?”(《唐語林》)

一般認為,兩宋是少見的沒有內朝的時代。但是,近年來有學者以“宮朝相制”概括宋代制度精神,提出宋代宮廷與朝廷之間依然存在著區分與制衡,如唐末馬政歸于宦官統領的北司,北宋成立群牧司,促使馬政外朝化,但作為群牧司長官的群牧使、勾當制置群牧司和群牧判官,卻又分別由外朝官員和宦官出任,形成“內”“外”交錯任用的格局3。元代雖然也沒有正式內朝,但其延續蒙古風俗,建立怯薛制度,揀選蒙古貴族子弟充任天子禁衛,參與政事,而不純粹依靠正式官僚組織,同樣延續了某種“內”“外”之分。

明清兩代再度出現新的內朝機構。明太祖廢丞相、革中書省,權歸六部,在強化皇權的同時,也意味著皇帝需要親自處理數量繁劇的政務。為此,明代在宮廷殿閣中設立官階五品的內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秘書,協助處理政務。內閣通過票擬機制參與決策,權勢日隆。明中期以后,內閣出現首輔之位,首輔統領內閣、管轄六部,壟斷票擬之權,不僅儼然如丞相,也出現了外朝化趨勢。伴隨內閣興起的,還有宦官勢力。永樂以后,信任宦官,不僅在宮中建立了二十四衙門,還成立了以宦官為首的東廠、西廠。隨著內閣成熟且逐漸外朝化,皇帝又常將批紅之權授予宦官,“內閣之票擬,不得不決于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明史·職官志序》),內、外朝關系又為之一變。清代最初以議政王大臣會議決策政務,后來承襲明制,不設丞相,以內閣和六部處理政務。雍正時在靠近皇宮的隆宗門設立軍機處,“為軍機大臣者,皆親信重臣”(《清朝續文獻通考》),他們根據皇帝旨意,擬定上諭,不經六部等正式機構,直接廷寄到受命人手中。于是,軍機處又取代了已經外朝化的內閣,成為清代的政治決策中心。

(二)京城與四方:封建與郡縣的反復糾纏

帝國普遍面臨著廣土眾民的規模之累。中華帝國在處理京城與四方關系時,出現了封建與郡縣兩種基本方式。封建制源于夏商周這一前帝國時代,以血緣關系為核心,天子分封血緣親戚到天下建立世襲的諸侯國,諸侯進一步分封親戚為大夫,大夫又分封親戚為士,構建出以王室血緣為核心的家族金字塔結構,維系政權的團結和穩定1。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世代更迭,天子與諸侯的血緣關系必然會逐漸疏遠,進而削弱政治團結,諸侯不奉天子號令,自相征伐,成為困擾政治的痼疾2。

從春秋戰國開始,一種新的治理模式逐漸出現,即君主建立直接管轄的郡和縣,任命非世襲的官僚去管理,以加強君主集權。最終,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了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由于秦的奠基性意義,常常有人將秦以后的中國概括為郡縣制國家。但事實上,中華帝國長期在單一郡縣制和封建與郡縣雙軌制之間反復搖擺,構成一個獨特的政治景觀。

西漢是第一個施行封建與郡縣雙軌并行的帝國王朝。漢初反思秦迅速崩潰的原因,認為其中之一是缺少宗室王侯的拱衛,那些非世襲的官僚與政權缺少血緣關聯,一遇危機就倒戈易幟3。因此,漢高祖在掃滅異姓諸侯王以后,采取了封建和郡縣雙軌并行制度:前者以非劉氏子孫不得王為原則,以皇帝的父系血緣為依據分封世襲諸侯王,“廣強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衛天子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后者設置郡、縣,委任非世襲的官僚治理。但是,封建制度并未帶來帝國的穩定,相反引發了七王之亂的內戰。景帝、武帝相繼削藩,諸侯國由朝廷委派的官僚治理,諸侯王不得理政,帝國在事實上復歸單一的郡縣制。

西晉結束漢末三國的分裂,并再度復活封建與郡縣雙軌制。西晉不僅任用宗室輔政,還分封宗室到各地為王,授予兵權,為提高諸王權力還裁撤了州郡長官指揮的軍隊4。結果宗室內斗,引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特別要注意的是,南北朝時期雖然沒有再度大規模分封,但皇帝常常派遣宗室擔任都督、刺史,雖然“其權重在為守令,不在為王侯”,但特意“援引親族以踞要位”5,仍與封建精神有相承之處。

唐宋元都以郡縣制治國,但儒家恢復封建制的呼聲卻一直若隱若現。柳宗元以《封建論》回應唐初以來封建之議,成為唐代政治的重要文獻。到了明初,封建制最后一次復活。明太祖立宗室為諸侯王,以鎮守四方。但是,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選擇削藩,引發了靖難之役,鎮守北疆的燕王朱棣,擊敗建文而稱帝。不過,朱棣登基后,也大力削藩,諸侯王逐漸喪失權力。與漢初一樣,帝國又在事實上復歸于單一郡縣制。

秦以后所有的封建制不久都招致動亂,盡管有這么多的前車之鑒,從漢到明,封建制仍然能夠在帝國中不斷復活。這種復活,不僅是實踐意義上的,即封建與郡縣雙軌并行的狀態不時出現;同時也是思想意義上的,在那些沒有踐行封建制的時代,封建問題依然是政治討論的重點。特別是,明亡后以顧炎武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批評郡縣制,并提出寓封建于郡縣之中的思路,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封建制的生命力。

從“央”“地”關系來看,帝國治理的難題在于中央政府的集權統一和地方政府的靈活治理之間的矛盾1;但是,從“內”“外”關系來看,帝國治理的難題在于維系內朝和外朝、京城和四方之間的平衡關系。當中華帝國妥善處理這一問題時,帝國會處于一種“內”“外”平衡的穩定狀態,造就鼎盛時代。一旦處置失當,中華帝國就會陷入“內重外輕”“內輕外重”和“內外皆輕”三種危機狀態。“內重外輕”指內朝凌駕于外朝之上,京城權力重于四方,內朝權力的膨脹可能會架空、廢立皇帝,甚至取而代之,四方郡縣孱弱則無力阻止民變和入侵。“內輕外重”指外朝權力重于內朝、四方權力重于京城,事實上意味著相權強盛、皇權暗弱,也同樣有權臣篡位的危險,而四方的省、路、州、縣過強,尾大不掉,往往也會導致軍閥割據,天下崩潰。“內外皆輕”則意味著,國家政權陷入整體性衰落,內朝與外朝、京城與四方都喪失權力,既無力應對民間起義,也無法抵御外來入侵,政權崩潰只是時間問題2。不過,從長時段來看,雖然帝國的“內”“外”關系屢屢失衡,但總是能夠如鐘擺一般不斷向制衡關系復歸,賦予了帝國體制以極強的韌性,使得其可以罕有地在中國延綿兩千多年。

三、帝國的“公”與“私”:“內”“外”關系的合法性基礎

對帝國歷史的宏觀勾勒,必然指向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中華帝國為什么會形成“內”“外”關系?“內朝用私臣”3的說法暗示著,中華帝國交錯使用了公共和私人兩種不同性質的政治系統,前者表現為公開選拔的科層官僚集團,后者則表現為基于皇帝私人關系而形成的內朝廷臣和封建王國,科層官僚和內朝廷臣結合產生了內朝和外朝的關系,和封建王國的結合塑造了京城與四方的關系,彼此制衡,以維系皇權。

問題的關鍵在于,內朝廷臣和封建王國這些今日看來具有私人性質的政治系統,無論是建立、運作還是侵奪科層官僚集團權力,都可以被帝國全體特別是科層官僚集團自身所接受。換言之,在中華帝國,“私”臣可以正當地成為“公”權的一部分,甚至是具有優勢的一部分。為此,需要進一步去探討中華帝國思想中的“公”與“私”這一對更為基礎性的概念。

以當代視野來看,中華帝國的“公”與“私”之間具有高度的模糊性。“公”“私”概念誕生于先秦,“公”的含義為共通、平分、公共的事務與場所,“私”作為“公”的反義詞,指自環、奸邪、偏私4。表面上看,“公”與“私”是截然沖突的對立性概念。不過,正如韋伯所指出的,中華帝國是一個家產官僚制國家,這意味著國家本質上是皇帝的家產,或者說,國家本質上是皇帝之家的擴大。因此,皇帝及其家庭——盡管也是由基于個體的私人關系組成,成為了“公”的代表,被稱為“公家”“國家”或“天家”,是國家政權的象征和代稱。雖然作為具體的個人,每一個皇帝都必然有著獨特的私人關系、私人情感和私人行動,但是在皇室無私事的視角下,這些都被視為公共的政治關系。與之相應的是,官僚層面也出現了“公”“私”混淆的問題,既然所有的官僚都起源于皇帝的家仆,因此他們在名分上始終是皇帝的私人僚屬,并通過“臣”這一本意為奴仆的自稱來反復確認1。不過,問題的復雜性在于,隨著政治的發展,官僚在實踐中日益成為一個相對獨立且具有自主性的政治集團,從而身兼君主家仆和公共官僚兩種性質和身份,成為君主權力的潛在挑戰者。概言之,中華帝國的“公”“私”概念,呈現出了邊界模糊、相互混淆的特征。

“公”“私”概念的模糊性,為內朝的形成和封建的復活,提供了合法性依據。皇帝不得不借助但又不得不提防的官僚,本就源于皇帝私有的家仆。面對日益成熟和獨立的官僚集團,家產制為皇帝提供了一種具有正當性的解決方案:皇帝可以合乎傳統地再次以自身私人關系為基礎,來組建新的行政組織。這種私人關系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基于天然的血緣,一種基于個人的寵信。血緣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兩種情況:其一,在父系社會條件下,皇帝基于父系血緣分封宗室,建立封建制,以維系京城與四方的關系;其二,皇帝基于母系血緣任用外戚,外戚往往身兼內朝職務,掌控朝廷政權。不過,皇帝的血緣親屬畢竟只有少數人,所以皇帝還需要利用寵信這一特殊機制,從原本非親非故的官僚中挑選親信,通過他們來駕馭一般官僚2。這一過程,在內朝及其組建上得到充分體現。侍從和宦官不是依靠本職,而是依靠皇帝個人的寵信,獲得超乎常規的權力,形成了指向具體個人的私人忠誠。單純從權力的行使上看,權力是歸于外朝丞相,還是歸于內朝丞相,并無本質區別。但關鍵是,內朝官員的職權大小及范圍,源于皇帝個人的意志與喜好而非制度性規定,他們往往沒有完整的行政機關,也無法以自身名義發布命令,因此無法名正言順地成為整個官僚集團的領袖,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挑戰或威脅皇權。魏晉南北朝時期,權臣即使出身內朝,但一般都會在篡位前臨時設立并擔任丞相這一外朝領袖官職,就是因為這一緣故。因此,內朝與外朝,封建與郡縣,外戚、宦官和寵臣,盡管一般被視為不同的問題,但其實是同一邏輯的不同表現形式。

“公”和“私”概念的模糊性,也為內朝與外朝、單一郡縣制和封建制郡縣雙軌制的相互轉化提供了基礎,使帝國“內”“外”關系能夠在失衡后復歸平衡。首先,在內朝和外朝的關系層面。由皇帝私人關系搭建的、非正式的內朝,一旦成為國家真正的權力中心,都會機構膨脹、人員增加,和外朝各機構的聯系也不斷加深,帝國會選擇在制度上將之外朝化,如漢魏尚書臺、唐代三省、明末清初的內閣;與此同時,帝國很快會建立新的內朝,如魏晉南北朝的侍中、門下,唐代翰林,明初內閣與清代軍機處,加上貫穿歷史的宦官與外戚,維系內朝和外朝并存又制衡的格局。其次,在京城與四方關系層面。皇帝可以通過分封王爵、更改封地或廢除封國,使行政區在以私人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封建和以公共官僚組織為基礎的郡縣之間來回切換,從而根據情勢變化來調整二者的力量對比,還可以通過強化朝廷對諸侯王屬官的控制,使諸侯王名義上鎮守封國實則并無權柄,構建出交錯制衡的關系格局。

不過也要注意到的是,帝國并不能夠隨心所欲地進行“公”與“私”之間的轉化。首先,相比日本,中國的“公”除了表示君主與國家,還具有相通、正義和善等特別的倫理含義3,因此帝王任用私人特別是外戚、宦官,一直面臨著來自儒家官僚的尖銳批評。其次,在歷史實踐中,皇帝本人是否具有足夠敏銳的政治眼光洞察到轉化的時機,以及是否具有相應的政治資源與權力推進這種轉化,都是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即使皇帝實施了相應政策,由于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條件的約束,其政策意圖常常很難完全實現,甚至會產生一系列非預期后果。

基于這種特殊的“公”“私”概念而產生的“內”“外”關系,在賦予帝國體制以韌性的同時,也妨礙了帝國政治的理性化。在韋伯的類型學中,中華帝國是一個家產官僚制國家,相比于純粹家產制國家,它有著相對發達的官僚制度,但相比于純粹官僚制國家,它又常常因此呈現出非理性化行政的色彩。理論上說,官僚組織集中權力的趨勢和對效率的追求,有可能驅動中國向現代理性化發展①。但是在中國,雖然秦漢時期就已經建立了相對成熟甚至是早熟的官僚政府,此后卻一直停留在帝國體制之中,而沒有像近代西歐那樣實現突破,獨立地走向更加理性化和高效的現代政治。從西方民族—國家的興起歷程來看,國家政權的公共化既是理性化的一個重要表征,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State”這一現代用以指稱“國家政權”的概念,最初的含義是統治者的身份、地位,近代以后逐步公共化,和統治者脫嵌,指稱一種單獨存在著的法定秩序,也就是國家,由此“國家的權力,而不是統治者的權力,開始被設想為政府的基礎”,國家成為疆域內合法性的“唯一源泉”和公民效忠的“唯一恰當目標”②。在這個意義上,“政府脫離王室而獨立”是“統一政府文治上之進步”,而“王室削奪政府權任,而以私關系的外戚代之,則顯然為統一政府之墮落”③。中華帝國將政治結構建立在“公”“私”混雜之上,并不斷轉換二者來維系平衡,雖然使帝國體制延續了兩千多年,但也使帝國無法實現充分公共化。傳統的國家概念始終和帝王、皇權緊密關聯在一起,無法走向一種公共化的、民有的政權概念,或者說,一種沒有皇帝的公共行政國家。

四、結論

當代中國的學術研究,需要高度重視概念的歷史性問題。概念語義的歷史流變,迫使當代西方人研究自身的思想史時都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概念上以今度古的時代誤置。而當代中國習以為常的政治概念和學術概念,大多數都是移植自現代西方,其背后蘊含著西方獨有的歷史經驗和知識假設。因此,當代學術研究需要同時避免概念上的以今度古和以西度中兩種誤置,否則,條理越清,反而離歷史本相越遠。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如果能找到當時人用以表述自身觀念、意圖與理解的恰當概念,可以發現被以往成見所遮蔽的豐富面相,進而促進知識生產。

學界普遍用以描述帝國政治關系的“中央”和“地方”概念,是近代西方憲政社會下產生的、主要用以討論行政權的知識產物,以此研究皇權與行政權難以分割的中華帝國,難免以偏概全,遮蔽歷史的原狀。透過“內”和“外”這一對歷史概念,中華帝國將自身政治關系理解為一種以皇帝為圓心的差序關系,它由內朝和外朝、京城和四方兩個交錯互嵌的部分構成,并在長時段的歷史發展中衍生出內、外朝的并存與轉化,封建與郡縣反復糾纏這兩種周期性現象。“內”“外”關系的實質,是皇帝可以同時運用私人和公共兩種政治系統治國,其合法性根植于帝國“公”“私”關系的模糊性,它在賦予帝國體制以長久韌性的同時,也妨礙了帝國政治的公共化進程。

找回中華帝國的“內”“外”關系,其意義不僅在于擺脫“央”“地”關系這一廣泛流行的誤置,重新認識中華帝國的政治與歷史,也有助于反思“央”“地”關系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及其限度。當代中國同樣面臨著規模治理的難題。“央”“地”關系框架,將中央、省、市、縣、鄉鎮五級區劃,化約為二元關系,省、市、縣、鄉鎮統統被視為“地方”,強調“中央”與“地方”的沖突或合作,但遮蔽了省、市、縣、鄉鎮之間的復雜關系。指出“中央”和“地方”只是近代建立的、并非普遍適用的概念,有助于將當代中國研究從“央”“地”關系的固定思維框架下解放出來,汲取本土歷史經驗,探索更適宜的中國概念和分析框架,為建構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思想資源。

責任編輯 申 華

技術編輯 王文浩

主站蜘蛛池模板: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天堂久久|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91精品亚洲| 九色综合视频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欧美精品另类|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不卡网|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欧美日韩专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欧美a在线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视频a|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91精品国产福利| h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成人午夜天| a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97se综合|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亚洲成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中文|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9啪在线视频|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日韩麻豆小视频|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欧美精品影院|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