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以護文明之火種、傳永續之文脈的崇高使命感,全方位、多角度闡釋中華文化的獨特價值和突出特性,彰顯了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進入新時代,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的使命指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更加凸顯。中國式現代化是深深扎根于中華大地上的現代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四個方面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集中體現為用中國道理闡釋中國實踐、總結中國經驗,并把中國經驗提升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論,從而恪守中華民族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性,有力地鞏固文化主體性,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和實踐貢獻了磅礴之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筑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所在,深深地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結晶才能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行穩致遠的內在奧秘。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一方面從內涵底蘊上筑牢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基;另一方面從價值追求上為和平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搶占正義高點。承載著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力地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厚的歷史根基與文明基因澄明了中國道路開創與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與邏輯合理性,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思想資源。中華文明所具有的五個突出特性決定了中華民族選擇走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而堅決摒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強必霸的現代化邏輯。從中國道路的視角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價值追求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孕育了協商民主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相得益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道路等。正是在這些深深地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滋養下,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既具有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釋能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品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理念上持續滋養著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價值指向上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充分釋能。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標識性概念如“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等是用馬克思主義真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理論產物。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生成和釋能的基礎性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釋能,一方面中華民族最突出的境界追求和獨到的精神標識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能夠煥發出真理的光芒,讓人們能從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中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同時也可以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品味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魅力;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特性內嵌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之中,為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理論提供了豐厚的基礎性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制度培根
制度是文化的延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進程中,必須以理性、客觀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制度文化,充分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中國式現代化制度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制度建設方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制度賡續上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許多凝聚民族智慧的先進制度,比如我國古代用于選拔人才的察舉制、科舉制,用于治理國家的分封制、郡縣制等,雖然今天不能直接拿來運用,但是這些制度創新背后凝結的中華民族集體智慧依然可以為我們繼續推進制度創新提供借鑒和啟迪。從制度思想淵源上看,我們今天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也就是說,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遵循了我國特定的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是在其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的結果。我們要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制度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生成、運轉與效能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新因而具有牢固的穩定性和強健的生命力,其中政治關系的改善、政治秩序的穩固和政治發展的推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觀念延續和現實觀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的中國式現代化制度具有強大的延續力、競爭力和獨特優勢,蘊藏的包容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共存性,為中國式現代化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夯實了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塑形
中國式現代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組成的互動系統,也是其內在各因素疊加碰撞、相互融合的產物。其中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生成的重要來源和自信基礎,承擔著為中國式現代化文化鑄魂塑形的重要使命。這些文化標識與文化符號中的共性認同和信守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深度的契合性,對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無疑起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第二個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使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主體性得到進一步鞏固,讓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內在張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中共溧陽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