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消費能級,提供了新的指引。近年來,南京堅持文化引領,注重旅游與相關行業資源整合,不斷創新旅游產品、業態、模式和服務,提升旅客消費體驗,激發消費潛力,旅游業取得快速發展。
開創旅游消費新場景
針對旅游業融合發展,國家文旅部提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在貫徹落實中,南京堅持以文塑旅,統籌協調資源和相關政策,以全域全要素融合,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為旅游消費打開了全新的空間。
破局解題,打開農業旅游新天地。南京城鄉旅游“冷熱不均”不平衡問題一直較為突出。近年來,南京根據資源稟賦特點,因地制宜推進郊區旅游業,破解郊區旅游困局。溧水區發揮康養、民宿特色,深化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設;高淳區充分利用國際慢城、高淳老街等資源優勢,建設高淳國際慢城旅游度假目的地;六合區放大農民畫、雨花石、茉莉花等品牌效應,加快建設金牛湖、竹鎮、龍袍等區域旅游集聚區;浦口區做大微度假品牌,高水平建設環老山旅游休閑度假區。同時將鄉土文化、民俗非遺融入鄉村旅游,不少偏僻鄉村成為旅游網紅打卡地。統計顯示,2023年,南京休閑農業累計接待3817萬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超36%;休閑農業實現綜合收入約150億元,比2019年增長超76%,均再創新高,南京郊區旅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補強短板,拓展夜間經濟新局面。針對夜間經濟不活躍、夜間商業消費乏力的短板弱項,南京圍繞“夜食、夜演、夜購、夜讀、夜娛、夜宿、夜健”七類業態,積極培育夜間經濟。推出夫子廟、長江路、熙南里等18個夜間經濟集聚區和多個24小時活力街區,以豐富的商業供給撐起夜間消費新空間。依托“世界文學之都”,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典故、非遺產品、中華老字號等資源,推出文商旅體融合消費項目,以多元消費新場景解鎖夜間生活新方式。打造“南京消費發布”新媒體矩陣,設置“夜之金陵”專欄,發布南京夜間消費攻略。增加戶外玄武湖、燕子磯濱江風光帶等以及南京保利大劇院、江蘇大劇院、甘熙故居(甘宅雅韻)等室內晚間演出頻次,開放夜晚德基美術館、金鷹美術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梵高星空藝術館等展館,開放鳳凰云書坊24h書店、G·SPACE(金鷹新街口店)、錦創書城、萬象書坊等文化書屋。不斷創新夜間消費模式、拓展新業態,打開了夜間經濟新局面。據省文旅廳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南京接待入境過夜旅行者23.2萬人次,同比增長83.2%,實現旅游外匯收入3.8億美元,同比增長45.8%,人均消費達到1600美元。
構建旅游消費新模式
近年來,南京積極適應旅游消費小眾化、個性化、沉浸式新特點,順勢而為,積極營造旅游消費新環境,全力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打通旅游消費全鏈條。旅游消費結構的立體化關鍵在于實現“游、購、娛、吃、住、行”全鏈條激活。為此,南京打造文旅消費智能綜合服務平臺,創新促進消費補貼方式,精準界定財政資金補貼行業,有效帶動二次消費,以消費促進產業發展。智能平臺通過“文化+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垂直傳播消費模式為基礎,推動空間拓展、增加產品供給,破解文旅消費供需結構失衡、產業鏈梗阻的問題。根據實際運行需要,不斷優化升級平臺,將消費模式復制到各個文旅消費場景。通過增加新模塊,將博物館、展廳、商場、民宿、體育賽事、休閑農莊等融合進文旅消費場景,徹底打通產業鏈、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
數字化賦能消費模式轉變。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科技賦能旅游業,讓史書上的故事“走下來”,讓“沉睡”的文物“醒過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潮起來”。通過智能導游、虛擬現實展覽等方式,將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科技場景中,為游客打造更具有互動性和沉浸感的旅游體驗。加快推動各類消費新場景應用升級,加快云逛街、云購物的普及,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消費體驗中心。推進“書香南京”建設,社區“育才圖書室”引入“5G”新閱讀,通過5G加持,讓書中故事的場景呈現在眼前,受眾輕觸屏幕與書中人物互動,提升了文化消費新體驗。
延伸文旅產業鏈
在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南京相關行業不僅得到了“流量”,還得到了“留量”,產業鏈得到延伸。
“休閑農業+”提升產業附加值。通過農旅融合帶動農業與第三產業良性互動,創新出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延長了產業鏈。探索建設都市農園,不斷拓寬休閑旅游農業功能,2023年全市都市農園建設單位達16家,已招募會員1324組,畝均效益最高達到18萬元。圍繞文化體驗、生態涵養、休閑旅游、健康養生、文創教育、創業就業等功能,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探索形成“休閑農業+教育”“休閑農業+康養”“休閑農業+體育”等一批“休閑農業+”模式。全市累計培育耕讀教育實踐基地59家、鄉村康養基地24家、鄉村特色體育基地20家。
“體育+”為城市經濟注入活力。設計“跟著賽事去旅行”攻略,通過賽事拉動人氣,實現運動聯動消費,讓體育“流量”變為文旅“增量”、消費“增量”。每年舉辦各類賽事活動高達3000多項次。群眾賽事設計充滿“煙火氣”,專業精品賽事安排“熱力值”拉滿,帶動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為城市經濟注入強勁活力。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南京體育旅游電子地圖也已上線。“旅游觀光+戶外運動+賽事體驗”的新消費方式,吸引眾多體育愛好者來到南京、了解南京、愛上南京。運動經濟活力迸發,體育賦能城市生長。
塑造城市新形象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美譽度。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城市內涵,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博物館之城”初具雛形。南京擁有大量的歷史古跡、紅色革命遺跡、現代工業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南京以“博物館之城”建設為重點,進一步豐富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目前南京有登記備案博物館65座,其中國有博物館44座、非國有博物館21座,涵蓋綜合地志、考古遺址、歷史文化、藝術和自然科技等多個類別,登記備案博物館數量和國家級博物館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不少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海內外“圈粉”加速。2023年,南京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億人次,晉身“網紅城市”。2024年上半年,南京接待游客1.03億人次,同比增長32%,實現旅游收入1347億元,同比增長23%。爆紅國內的同時,南京在全球加速“圈粉”,攜程《2024暑期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暑期南京相關的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97%。2023年,省文旅廳發布的五一、中秋、國慶假期江蘇旅游游客滿意度調查中,南京是全省唯一每次都達到“滿意度高”水平的城市。近日,省文旅廳發布了2024上半年全省旅游游客滿意度調查,南京以85.20分名列綜合指數全省第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財經大學基地)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