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許多年,我依然覺得街頭攝影是最充滿不確定性的一類題材。換句話說,也就是既可能充滿失望,也可能遍地驚喜。但關于街頭攝影也容易產生很多誤會和疑問,特別是當使用的工具從相機變為手機之后。提到街頭攝影,我們可以想到很多大師,而我腦海中會出現的是艾略特·厄維特,以及他拍攝的街頭的人與狗那個系列作品。因為這一系列總能讓我感到幽默與回味,這些照片并不是傳遞某個宏大的主題,但卻能夠扎扎實實地傳遞出生活的特質,正如手機攝影所擅長的那樣。所以當我來到街頭時,也曾經因湊巧遇到牽著狗的人,進而想到艾略特·厄維特的人與狗系列,進而湊上前去,蹲下來拍攝。這或許算是一種致敬吧。
其實這就是手機攝影的特點,拍狗狗,就蹲下來以狗狗的視角來拍;拍人,就站起來以人的視角來拍。手機攝影是靈活的,適應性極強的。因為手機本身擁有一塊可視性極佳的大屏幕,是非常方便操作和取景的。除了蹲下,我甚至還在乘坐公交車時用手機對著窗外拍攝——可能是在上下班路上,或是出差途中,或是買菜歸來——因為手機總是陪伴在我們左右,拿起來就可以拍。
街頭正是如此,它總能提供給你可以拍攝的對象與故事,有大師幫你照亮前路,也有大師沒拍過的瞬間在前方等著你發現。


快速是拍好街頭攝影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曾是相機的特長,但如今手機也已經趕上來并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比如最新兩代的蘋果Pro機型都將靜音切換按鈕替換成了可自定義的操作按鈕,這意味著當你將其定義為啟動相機時,長按它就能不解鎖而快速讓手機進入拍照狀態。也就是說,你可以在沒從褲兜里拿出手機的時候,就摸到并按下這個操作按鈕,而在將手機掏出并舉到眼前時,已經可以按下快門了。
與蘋果類似,多數安卓手機也有類似的快速啟動相機的方式。要么是雙擊“音量-”鍵,要么是長按“音量-”鍵,你可以看看你的手機的官網介紹,或是問一下客服,通常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對于更老型號手機來說,通常鎖屏界面的右下角會有一個相機圖標,按住或拖動它向上(有些手機是向左)滑動,也能快速進入拍照界面。


熟悉自己的手機,是街頭攝影的第一課,而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去拍什么。
這也是很多新手拿不準的事情,比如很多攝影新手會拍乞丐、流浪漢,覺得那是一種特色。其實那只是用手機或相機對那些已經可憐的人進行再一次的剝削,也容易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糾紛。
在我看來,想到拍不同的人是很好的開始,但更重要的是要去觀察街頭的人們。去拍那些有意思的、有特點的人,而不是看對方是否窮苦可憐。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次遠途旅行(特別是出國旅行)更容易激發你的街頭攝影創作靈感。因為距離越遠,通常意味著文化差異越大,那么當你走上街頭時,就會更有好奇心。好奇心是街頭攝影時需要始終保持的要素。
在你面前經過的人是誰?有什么能體現其特征的穿著?對方拿著什么?在看什么?要去哪里?當你的腦海中常常抱有這些問題時,就會更容易發現值得拍攝的對象了。

這是拍了很多街頭照片的攝影人會遇到的另一個避不開的問題,也是很容易陷入誤區的一道選擇題?!澳炒髱熍慕诸^就全都用黑白的!”“某大師拍街頭的色彩特別好看!”“某大師拍街頭既用黑白也用彩色……”你看,為什么那些著名的街頭攝影作品既有黑白也有彩色呢?不是因為黑白正確或彩色正確,而是因為有些場景和被攝對象適合黑白,而另一些則適合彩色。當然,要說清其中的所有判斷依據,恐怕要花上半天時間,寫另一篇文章了。這里我想通過一個例子,帶你感受一下同一張照片的彩色版與黑白版所傳遞的視覺感受究竟有何不同?;蛟S這能讓你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抉擇。
通過這兩張圖片的對比,我想你會感受到畫面中色彩的作用與黑白的意義——彩色傳遞信息與情感,黑白更加簡潔,可以強化照片的對比,讓照片更有力量。當然,僅通過一個例子是無法概括所有場景的。我們也沒必要把自己逼得太緊,放輕松去拍,拍完在相冊里編輯下看看彩色好還是黑白好,這樣更加愜意。


當討論到街頭攝影的“決定性瞬間”時,99% 的新手也會皺起眉頭——那太難了吧,沒 10 年經驗肯定抓不住吧……真的嗎?
在我看來,的確有不少瞬間是極為考驗攝影人的抓拍功力的,但也有一些場景,我們是可以預測會發生什么,或者可以等待發生什么的。就像那個成語:守株待兔。
那么我們守的是什么呢?是光線與色彩。當你發現一個街頭場景里具備很好看的光線或是色彩分明的結構時,就可以停下來,掏出手機,選好合適的攝像頭(往往 2×或 3×會比較合適),戴上耳機,播放喜歡的歌……
我沒有開玩笑,先讓自己放松下來,往往才能捕捉到最佳的瞬間。特別是在等待合適的路人經過好看的場景時,因為放松下來后,你就不會在意時間的流逝,不會焦慮,不會因過度緊張而看漏了某個最合適的主角。
當然,在這樣的場景里,你也需要判斷將要進入畫面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物,是否值得拍,在場景中能否展現出最佳的狀態——比如他是迎著光線走來,還是背對光線走去,距離墻壁是否因足夠近而能投下漂亮的影子……當你思考這些問題時,實際上就已經在對將要發生的瞬間進行預判了。訓練這樣的思維方式,也對街頭攝影大有幫助。


看到這里,或許還是有人會說無法鼓起勇氣拍攝完全陌生的路人。沒關系,完全沒關系。手機攝影就要輕松,不要“卷”。所以在街頭拍攝時,我們也可以將畫面聚焦到一些有特點的建筑和光影結構上,用色彩、線條去表現我們獨特的觀察。也就是說,街頭攝影也不只是拍人的,這正是本文標題中“泛掃街”概念的由來——不只掃人,也可以掃景物。
在這種掃物的拍攝中,我們可以去關注那些色彩鮮明的內容,比如有濃烈顏色的墻壁或警示牌。還可以關注有規律和節奏感的線條,比如建筑的外墻。當你以輕松的心態走上街頭,發現這些美妙的場景時,就會發現其實街頭攝影的范圍真的很廣。而用輕便的手機行走其中,是一件非常自然而充滿樂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