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篩選出封閉小麥田硬草和繁縷的高效、安全的新藥劑,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計6種不同藥劑處理及1個清水對照處理,調查各處理對小麥田硬草、繁縷的封閉效果及其對小麥的安全性。結果表明,40%砜吡草唑375 mL·hm-2和40%砜吡草唑450 mL·hm-2,對小麥田硬草、繁縷有較好的封閉效果,且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 麥田雜草;除草劑;封閉藥劑;防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S451.2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02
小麥是世界第一大口糧作物,是人類生活所依賴的重要食物來源,全球35%~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1]。光明農發(集團)有限公司上農種植業(以下簡稱上農種植業)主要以大麥、小麥、油菜等作為夏糧作物,全年采用稻—麥輪作的生產模式,長期連作會造成雜草密度增大[2]。因稻—麥輪作、氣候條件等因素,上農種植業麥田內的主要雜草為硬草、拉拉藤、婆婆納、薺及繁縷,常年普遍發生且發生量大。雜草與小麥爭奪養分與生存空間,若缺乏有效防治,會對對小麥千粒重、穗數、穗粒數等產生制約作用,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3-4]。近年來,上農種植業一直用于麥田封閉除草的藥劑為50%丙草胺,導致雜草快速產生抗藥性[5]。為篩選出適合上農種植業小麥田封閉除草的高效、安全的藥劑處理,特進行此次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安排在上農種植業十九生產隊二排11號田。小麥播種時間為2023年11月1日,采用雙旋耕播種機進行條播,667 m2種子用量為10.5 kg。2022年,該地同期作物為油菜,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條田為“油—稻—麥”輪作田,能夠代表上農種植業大多數條田的種植情況,且該條田草相以硬草、繁縷為主,雜草基數較大,適合作為試驗地。
1.2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揚麥37,是由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和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選育,審定編號為蘇審麥20200004。
試驗用到的藥劑有20%噻磺·乙草胺可濕性粉劑,由江蘇富田農化有限公司生產;50%丙草胺乳油,由先正達集團中國生產;30%芐嘧磺隆水分散劑,由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0%砜吡草唑懸浮劑,由安徽久易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35%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懸浮劑,由四川利爾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計6個處理和1個對照,各處理噴施的藥劑詳情如表1所示。每個小區面積為33 m2,設3個重復,共21個小區。
1.4 施藥時間與方法
2023年11月2日,采用電動式噴霧機施藥。施藥當日天氣晴,微風。試驗期間(11月2日至12月8日)平均氣溫10.3 ℃,其中最低氣溫-4.9 ℃、最高氣溫28.8 ℃,總降水量為18.63 mm。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各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法取樣,每點調查1 m2,共調查4次,分別為藥后14 d、21 d、28 d、35 d、48 d,調查小區草相、雜草數量,計算雜草株防效,并于藥后35 d取雜草地上部分,稱其鮮質量,計算鮮質量防效。
(1)
式中:E為雜草株防效;Nc為對照區雜草株數,株;Nt為處理區雜草株數,株。
(2)
式中:E′為雜草鮮質量防效;mc為對照區雜草鮮質量,kg;mt為處理區雜草鮮質量,kg。
1.6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2016軟件完成詳細記錄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藥后14 d觀察,發現T5和T6處理有藥害發生,藥害癥狀為第一張葉子上出現段黃。通過對比各處理藥后21 d、28 d、35 d、48 d的群體變化發現,各處理基本苗數和群體株高均在合理范圍內,各藥劑對小麥株高和分蘗均無明顯影響(見表2、表3)。
2.2 防效
2.2.1 各處理對硬草的防效
由表4可知,藥后14 d,T3處理對硬草的防效最好,達到96.05%,其次是T4處理,對硬草的防效為95.73%,T5處理對硬草的防效最差,僅有34.17%。藥后21 d、28 d,T3、T4處理對硬草的防效略有下降,但仍處于優勢,其中T3處理對硬草的防效最好,分別為95.06%和93.13%,T4處理對硬草的防效次之,分別為93.45%和92.43%,T5處理對硬草的防效仍最差,分別為33.35%和37.11%。藥后35 d,T3處理對硬草的防效仍最佳,為90.96%,T4處理對硬草的防效也較為優秀,為88.99%,T5處理對硬草的防效最差,只有37.34%。
2.2.2 各處理藥劑對繁縷的防效
由表5可知,藥后14 d,T4處理對繁縷的防效最好,達94.00%,T3處理次之,對繁縷的防效為89.26%,T5處理對繁縷的防效最差,為21.72%。藥后21 d,T4對繁縷防效最好,達97.18%,T3處理對繁縷的防效明顯上升,為96.45%,T6處理對繁縷的防效上升明顯,但仍最差,僅為38.92%。藥后28 d,各處理防效均有上升,T4處理防效仍最好,達98.31%,其次是T3處理,對繁縷的防效為96.67%,T5處理的防效最差,為47.68%。藥后35 d,T4處理防效最佳,達97.90%,其次是T3處理,對繁縷的防效為97.84%,T5處理對繁縷的防效仍最差,為58.30%。
2.2.3 鮮質量防效
2.2.3.1 各處理對硬草的鮮質量防效
由表6可知,T3處理對硬草的鮮質量防效最高,達93.41%,T4處理次之,對硬草的鮮質量防效達90.62%,T5處理對硬草的鮮質量防效最差,為16.85%。
2.2.3.2 各處理對繁縷的鮮質量防效
由表7可知,T3處理對繁縷的鮮質量防效最高,達98.59%,其次是T4處理,對繁縷的鮮質量防效達96.84%,T5處理對繁縷的鮮質量防效最差,為49.56%。
3 小結與討論
3.1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T3處理和T4處理對麥田硬草、繁縷均有很好的防效。
3.2 討論
目前,上農種植業仍在尋求高效安全麥田封閉藥劑。此次試驗結果表明,40%砜吡草唑懸浮劑375 mL·hm-2(T3處理)和40%砜吡草唑450 mL·hm-2(T4處理)對麥田硬草、繁縷均有很好的防效。但目前只進行了2年的小區試驗,在2023年的封閉藥劑篩選試驗中發現40%砜吡草唑懸浮劑450 mL·hm-2對小麥分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或許與其試驗期間氣溫、降水量有關,未來還需要繼續開展該藥劑的倍量試驗、測產對比試驗,多方面試驗探索其對小麥的安全性,多年試驗數據穩定后可在上農種植業麥田推廣,提高封閉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廣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麥生產概況及其發展[J].作物雜志,2018(4):1-7.
[2] 許艷麗,李兆林,李春杰.小麥連作、迎茬和輪作對麥田雜草群落的影響[J].植物保護,2004(3):26-29.
[3] 殷文格,董二甲,王友好,等.幾種封閉除草劑對麥田雜草防除效果的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9,7(6):34-36.
[4] 徐志高,黃正銀,姜曉龍,等.丙草胺等藥劑在冬小麥上封閉除草的應用效果和安全性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8(4):133-135.
[5] 張武.抗藥性雜草產生原因及治理策略[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5):52-5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