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番茄不僅可作蔬菜,還可作水果,富含維生素且口感好,是各國人民喜愛的果蔬之一。番茄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廣泛種植,但該地區的水果番茄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多種病蟲害的威脅。為給當地農戶提供科學、環保、經濟的病蟲害管理方案,探討了該地區水果番茄種植過程中常見的早疫病、晚疫病、蚜蟲、薊馬等病蟲害防治技術,并提出選擇優良抗病蟲害品種、合理開展輪作與土壤管理、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提高農民養護管理水平等管理策略。
關鍵詞 水果番茄;病蟲害;防治策略;貴州省黔西南州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11
番茄是我國栽培種植范圍較廣、經濟效益較可觀的一種果蔬兼用作物[1]。其中,水果番茄因富含各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且口味酸甜、皮薄汁多,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市場對水果番茄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水果番茄已成為一種極具市場發展潛力的果品。貴州省是我國主要的夏秋蔬菜產區,得益于當地中高海拔區域溫和的雨熱同季氣候,蔬菜供應季節可從7月持續到10月,因此當地夏秋蔬菜產業的發展日益壯大[2]。黔西南州地處貴州省西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終年溫暖濕潤。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黔西南州成為我國水果番茄的主產地之一。但隨著該地區水果番茄種植規模的擴大,病蟲害問題也日益嚴重,嚴重影響了水果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如何采取科學、高效、環保的措施防治水果番茄病蟲害,以保障生產安全、實現綠色生產,是黔西南州水果番茄產業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1 概況
黔西南州位于貴州省西南部,處于云南省、廣西、貴州省3省(自治區)接合處,地處云貴高原東南端,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5 ℃,年降水量1 250 mm。黔西南州地形復雜,西北高、東南低,具有明顯的山地立體氣候特征,農業生產條件良好。
近年來,黔西南州的水果番茄種植業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由于當地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水果番茄等亞熱帶特色水果的生長。當地通過引進優良的水果番茄品種和高標準的大棚種植技術,使水果番茄種植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逐步向現代化、高效率、高品質方向發展,不僅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徑。然而,病蟲害的頻繁發生嚴重制約了當地水果番茄種植業的發展。
2 水果番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2.1 早疫病
水果番茄早疫病是一種嚴重的植物真菌病害,又稱輪紋病、夏疫病,由茄鏈格孢菌引起,在濕度80%以上、溫度20~25 ℃的環境下最易發生[3]。該病害主要影響水果番茄的葉片和果實。染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水漬狀淡綠色斑點,后逐漸擴大,變為暗褐色,中間有退綠的暈圈;染病后期,莖基部病斑繞莖一周,植株枯死。早疫病在黔西南州普遍發生,對水果番茄的產量和品質造成顯著影響,能導致其產量減少20%~30%,嚴重時甚至在50%以上。
早疫病防治技術要點如下。若在大棚內種植水果番茄,應調整棚內溫濕度,將濕度控制在80%以下,同時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進行灌溉,以避免葉面濕潤。在病害發生前使用藥劑噴霧,可使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等。注意藥劑應輪換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若在水果番茄結果期發現早疫病,應及時摘除下部老病葉,既減少菌源,又有利于通風透光。
2.2 晚疫病
水果番茄晚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種嚴重病害。發病初期,葉尖或葉緣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后變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的不規則云紋狀斑,嚴重時會導致全株葉片枯黃脫落。該病害在水果番茄的整個生育期都可能發生,尤其在冬季設施栽培中,由于處于高濕、低溫的環境條件下,病害易發生并迅速傳播。
針對晚疫病的防治,可使用烯酰·錳鋅、霜脲·錳鋅等藥劑進行噴霧,噴施時應使藥液均勻覆蓋葉片的正反面,以確保藥劑能夠有效接觸到病原菌。晚疫病發生嚴重時,應使用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吡唑醚菌酯乳油,或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烯酰嗎啉等藥劑防治。注意交替輪換用藥,5~6 d噴施1次,連續用藥2~3次。
2.3 葉霉病
水果番茄葉霉病是由褐枝孢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害。該病害可導致葉片出現病斑,葉片背面會出現淡綠色霉斑,潮濕時長紫灰色霉層,主要影響光合作用。果實發病時,多圍繞果蒂形成圓形硬化凹陷黑色病斑,嚴重時會侵染枝干,降低水果番茄產量和品質。
適當的通風和濕度控制可以預防葉霉病發生。還可適時噴施藥劑,如百菌清等,使用濃度為500~1 000倍液,每7~10 d噴灑1次,連續噴灑4~5次;或使用丙硫·多菌靈懸浮劑+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兌水均勻噴霧,視病情隔7 d噴藥;也可使用植物源農藥,如苦參、蒼耳子、蛇床子等制成的復合制劑,對葉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
2.4 臍腐病
水果番茄臍腐病是由植株缺鈣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發病后,水果番茄果實變扁、變輕、失去光澤,嚴重時出現黑斑、腐爛,造成水果番茄的品質和產量下降[5]。
為預防臍腐病,可通過施用腐熟的農家肥或成品有機肥、過磷酸鈣等改良土壤結構,提高番茄植株根系吸收鈣元素的能力。同時,注意科學灌溉,避免土壤忽干忽濕,特別是不要讓土壤過于干旱缺水。在種植過程中可適量補充硼肥,以促進植株對鈣的吸收;還可葉面噴施0.1%硝酸鈣、0.3%磷酸二氫鉀溶液等。需要注意及時摘除病果,保留健康優質果,防止病害蔓延,確保產品品質。
2.5 蚜蟲
蚜蟲在黔東南州廣泛分布,經常積聚在水果番茄植株的葉片背面和嫩梢上,用其針狀的口器插入植株組織,吸食汁液。被害葉變黃,葉面皺縮下卷,植株生長受阻而萎縮,甚至死亡。同時,蚜蟲會傳播病毒病,其危害大于本身。
針對水果番茄蚜蟲的防治,可利用黃色粘板吸引蚜蟲,每667 m2使用黃色粘板20~30塊,可有效減少蚜蟲數量。或通過釋放蚜蟲的天敵如瓢蟲、食蚜蠅等進行生物防治,每667 m2釋放1 500~2 000頭,利用其捕食蚜蟲的習性控制蚜蟲數量。在蚜蟲數量較多時,可選擇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如吡蟲啉、噻蟲嗪等。通常每667 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100 g,兌水噴霧或拌種,安全間隔期為20 d;或使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500~5 000倍液噴霧,安全間隔期通常為3 d。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以防蚜蟲產生抗藥性。
2.6 薊馬
薊馬是一種小型昆蟲,以吸取植物汁液為生,四季均會發生,春季、夏季、秋季主要發生在露地,冬季則在溫室大棚中為害嚴重。薊馬不僅直接為害作物,還可能傳播病毒病。
針對薊馬,可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利用薊馬對藍色敏感的特性,使用藍板進行誘殺,每667 m2的種植地布設規格為30 cm×40 cm的藍板20~25塊,要求距離作物上部15~25 cm。針對薊馬,也可使用5%啶蟲脒2 000倍液防治2~3次,注意打藥應在光照不強時進行,以提高防治效果。
3 管理策略
3.1 選擇優良抗病蟲害品種
在黔西南州,選擇抗病蟲害的水果番茄品種是預防病蟲害發生的關鍵策略之一。黔西南州氣候多變,濕度較高,非常適合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因此選擇具有較強抗性的水果番茄品種進行種植,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同時提高水果番茄的產量和品質。1)選擇經過育種改良,已知能夠抵抗當地主要病蟲害的品種。在黔西南州,推薦的抗病品種包括金石粉玉和博格特,不僅抗病力強,而且適應性強,果實品質優良。2)考慮品種的其他特性,如成熟期、果實大小和形狀、口感等,以滿足市場需求和農戶的生產需求。例如,一些品種可能具有早熟的特性,適合在特定季節種植,以避開病蟲害高發期。
3.2 合理開展輪作與土壤管理
合理開展輪作與土壤管理是預防水果番茄病蟲害的有效策略,不僅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還能提高土壤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1)輪作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通過在同一塊土地上交替種植不同類型的作物,可以打破病蟲害的生命周期。在黔西南州,可以實施水果番茄與豆科作物、蔥蒜類作物或其他非主要病蟲害寄主作物的輪作,以有效減少土傳病原菌和蟲卵的累積。2)土壤管理是保障作物健康生長的基礎。在黔西南州,可通過施用有機肥料和綠肥改善土壤結構和增加土壤有機質。例如,可在水果番茄種植地周圍種植綠肥作物,如紫云英等,不僅可以固定大氣中的氮,還可以通過將其翻壓入土提高土壤肥力。科學的水分管理也是土壤管理的關鍵。黔西南州多山地丘陵,適當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夠減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濕潤,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3)土壤消毒是預防土傳病害的有效手段。可以通過化學方法或生物方法進行土壤消毒,以減少病原菌和害蟲。例如,使用生物制劑哈茨木霉、熒光假單胞菌等,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生長,減少病害的發生。
3.3 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
為加強水果番茄病蟲害的防治,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十分必要。該系統可及時發現病蟲害,迅速響應,從而有效控制病蟲害的傳播,保障水果番茄的產量與品質。1)通過安裝在田間的智能監測設備,如害蟲性誘監測工具、田間小氣候監測儀、自動孢子捕捉儀等,實時收集關于氣溫、濕度、土壤條件及病蟲害發生情況的數據,并通過網絡傳輸到處理中心,由專家分析并提供相應的防治建議。2)利用監測設備自動識別病蟲害類型,并結合專家庫的知識圖譜技術,智能分析數據,發送預警信息。農戶可以在病蟲害發生初期就得到通知,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3)與省級和國家級的監控信息平臺相連,形成上下相通、橫向互聯的防治體系,不僅能夠及時向地方提供技術服務和救災指導,還能為各級領導進行生產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3.4 提高農民養護管理水平
在黔西南州水果番茄種植過程中,農民的養護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科學的養護管理可顯著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因此提高農戶的養護管理水平是預防水果番茄病蟲害的重要對策。1)加強農戶的技術培訓至關重要。通過組織定期的農業技術培訓班,幫助農戶識別常見的水果番茄病蟲害,學習先進的養護管理技術,如正確的修剪方法、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技術,以及病蟲害的早期識別和處理方法等。2)推廣使用生物防治技術,鼓勵農戶使用天敵昆蟲、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這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還能提高水果番茄的品質和安全性。3)加強農戶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通過建立農戶互助組織,分享防治經驗,營造全民共同預防水果番茄病蟲害的良好氛圍。
4 結語
近年來,隨著水果番茄種植規模的擴大,病蟲害防控難度也持續增加,對水果番茄種植產生嚴重的影響。水果番茄種植業的發展在黔西南州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必不可少。通過選擇優良的抗病蟲害品種、采取合理的輪作與土壤管理措施、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提高農民養護管理水平等管理措施,不僅可以保證水果番茄的產量和品質,也為黔西南州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
參考文獻:
[1] 郭文忠.聚焦番茄產業癥結,調整生產結構布局[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3(5):1-2.
[2] 韋紅邊,丁敏,羅鈺,等.黔西南州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農技服務,2022,39(3):107-110.
[3] 孫一凡,劉喆,李海洋,等.側孢芽孢桿菌Bl13對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及機制[J].應用生態學報,2021,32(1):299-308.
[4] 曹紹玉,許俊強,呂霞,等.植物提取物對番茄主要病害防控研究進展[J].現代園藝,2021,44(23):41-44.
[5] 丁富功,陳會麗,盧奕霏,等.不同施鈣量對溫室番茄光合特性和產量及臍腐病發生率的影響[J].東北農業科學,2023,48(4):73-77.
(責任編輯:張春雨)